
当代大学生对于个人价值的看法以及一些问题.docx
7页当代大学生对于个人价值的看法以及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个人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大多生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后、改革开放的年代中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学校多年教育下,健康成长他们拥护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个人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他们大多数在学习上勤奋努力,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以适应竞争、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不少大学生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入党已成为今天在校学生的主要政治选择,而他们在申请入党和入党以后,基本上都能在学习、工作、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并起到表率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和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重视个人价值轻视社会价值”的倾向,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为: (一)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但也有的人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他们大多数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未将其完全付诸实践。
在实现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爱心 (二)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集体作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观的核心但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由于个人主义、利已主义的膨胀,而导致了集体主义观念的淡化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选择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不关心国家大事,缺乏社会责任感 (三)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 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德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少数学生不讲精神文明,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野,谈吐庸俗,甚至打架、斗殴、偷窃、赌博,个别人还走上抢劫杀人等犯罪的道路二,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个人必须依赖于社会而存在,社会必须依靠群体和个人的活动而发展。
个人价值同社会的发展、同人的社会劳动等有密切的关系,历史上从来不存在抽象的个人价值人的价值是具体的历史的,是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相联系的资产阶级鼓吹人的自由,强调个人价值,但他们所说的个人价值是建立在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基础上的,是自私自利价值观的典型表现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个人价值可以通过对社会的贡献得以实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从根本上说也是一致的每个人只有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为社会和人民多作贡献,社会才有条件满足个人的需求所以说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其次,人的价值首先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一个人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贡献,社会就会给他以肯定的评价,贡献越大,评价越高相反,如果一个人只知索取而不贡献,甚至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其人生就没有意义、没有价值我们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我们肩上的重任决定了每一位大学生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奋斗要正确对待利益得失,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当然,我们也不是笼统地反对追求个人价值,关键在于追求什么样的个人价值,怎样追求和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有合理的个人要求和个人利益是十分正常的但是,绝不能不择手段地攫取和追求个人价值,更不能把个人利益摆在人民的利益之上 三,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为使自己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们青年学生要主动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通过学习正确的思想,努力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意识外,同时还要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方面的学习,通过这些学习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修养,促进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青春! my 2009-12-29 12:15:39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基本内容的奋斗目标,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它是由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批判地吸收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分析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总结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而提出来的一种光辉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的鲜明特点:(1)它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理想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提高,阶级对立和“三大差别”最后消失,全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人人都可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2)它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不同于其他理想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是从主观愿望或抽象人性出发提出的空想,而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之上的,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预见这一理想的实现,具有历史的、客观的必然性3)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的理想以往一切剥削阶级的社会理想都只代表了少数人的利益,而共产主义理想则不同无产阶级的这一社会理想不仅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具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性,而且代表了全人类的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体现了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这一理想的完全实现,则标志着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标志着无产阶级自身的最后解放 由于共产主义理想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面伟大的、公开的思想旗帜,是吸引和鼓舞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推动社会历史车轮前进的巨大动力共产主义理想具有实践性共产主义既是一种制度,又是一种运动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最终目的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革命群众运动,就是共产主义运动这一运动,在全世界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到“巴黎公社”起义,从苏联的十月革命的成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40多年来,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血的代价。
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在我国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已初步成为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已有70余年的历史,在我国也已有40多年的历史目前,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实践中不断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重要步骤 2009-12-29 12:21:16 自从1848年马克思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理想的旗帜就被高高树起,从欧洲到美洲,亚洲,亿万人为实现这一美好理想而激动,而奋斗.人们的热情从信仰转为实际行动.共产主义运动在一个多世纪里风起云涌,对近代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诞生了15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全球两大阵营,意识形态冲突演变为国际关系冲突).可以说,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是共产主义理想一度高扬的世纪,又是共产主义理想终于式微的世纪. 曾为共产主义理想而欢欣鼓舞, 也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式微而扼腕叹息.但是,人类不可以没有崇高而美好的理想,在人类精神的殿堂上,理想和信仰是永远引导人们穿越迷惘,战胜愚昧的明灯.因而,为了一种更加合理的理想的树立, 有必要从哲学上反思对包括共产主义理想在内的人类理想的再认识.(一)理想就是人们基于现实而在意识中对未来美好,圆满的想象,构造和设计.可见,理想凝聚着人们对未来的全部憧憬和希望,召唤,激励着人们把它变成新的现实.美好的未来理想在充当人的生活实践前导的同时,还为人的精神世界拓展着天地,清除着阴霾.理想与人的遐想,奇想,冥想,幻想乃至梦想往往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它们共同萌生于人的现实生活中,又一起超越现实中的丑陋,黑暗,沉重和平庸,高飞远举于人的精神天空,使人类尘封的心灵透入阳光,情感的荒漠变成绿洲,仄小的胸怀为之宽广,呆滞的目光为之明亮.还是因为有了想象,有了理想,人才变得灵气,聪慧.虽然,理想不是人的自然秉赋,却是人在对象性的生命活动中形成的最重要的本质力量,是作为人类的特征,作为人的合目的的生存性状和发展取向而言的.历史证明,正是那些最富理想的个人和民族最有力量,因为他们志向高远,目标明确,富于进取精神.但是,要把理想与空想,幻想区别开来.即使是空想与幻想之间也不一样,空想和幻想也是对未来美好,圆满的想象,但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想象;幻想在现实中有一定根据,但这些根据还达不到实现想象的必要条件,所以它既有实现的可能性,也有不能实现的可能性.而理想是人的意识对现实的自觉反映,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即有实现想象的必要,现实的条件,因而经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的.可见,理想大致是有五大特点:第一,价值性.因理想体现着人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取向,人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取向是求实,至善,臻美.而理想就是人求实,求至善,臻美的观念形态的价值体系,它既包括外部世界的属人价值,也包括人自身的自 价值.第二,超越性.理想是对人生存的现实状态的超越.它不是关于现实"是什么"的认识,而是关于现实"应如何"的认识,它总是以人现实的否定或对立的面目出现的,是人们所期盼的,现实尚未达到的未来状态.第三,创造性.理想是人意识中为自己构建的关于未来的图画,它需要人们发挥想象力去自由构建,它总是具有现实所缺乏的性质和特点.体现着人爱好自由,不拘陈规的开创和革新精神.第四,开放性.理想产生意味着人对现实的不满,意味着对现实的冲击和破除,是对现实中某种可能性的开发和拓展.在空间上指向世界,在时间上指向未来,所以理想本身就意味着人们向更美好,更圆满境界的不断递进和无限开放.第五,持续性.由于理想源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合目的性,体现着人生的基本价值取向,理想一旦产生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持久性.青少年的理想多变,其实说明他们的理想正在生成和确立的过程中.虽然理想有崇高,庸俗,长远,近期,大小之分,但不管何种理想,只要一旦形成,就会在一个阶段直至终生成为人的生活向导和精神动力.理想的以上特征,决定了它的基本功能:一,对现实具有批判性,否定性.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参照系或一面镜子,在理想中可以映现出现实的缺陷与不足,因而它本身就是对现实的批判,否定评价.而在理想对现实的批判,否定评价中,又包含了对现实必然走向的建设性和肯定性.二,理想对人生具有指向性,引导性,激励性.理想本身就意味着人拥有高于现实境界的精神境界,尤其是远大的理想,它能够指引,激励着人们不断地接近一个又一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可见,理想是人的整个生命机能的拉动者.通过 对理想的特点,功能的认识, 来看看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二)共产主义理想就是人类从古至今众多美好,崇高理想之一(注意:"之一"而不是"唯一".如:中国古人眼中的"大同世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李自成的"太平天国",外国人柏拉图的"理想园",托尔斯泰·莫尔的"乌托邦",托·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近代资产阶级提出的建立"自由,民主,博爱,平等"社会等,都体现了人类对充满自由,平等,和谐的"人间天堂"式的社会的美好想象).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在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批判和继承中创建的.(最具代表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是托·康帕内拉,托尔斯泰·莫尔,圣西门等) 通常讲的共产主义,有二方面含义:一,它是一种理论,即意识形态,观念,理论体系,通常叫共产主义理想;二,它是一种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的社会运动(实践活动),通常叫共产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