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史话畅春园 杨虎.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40794293
  • 上传时间:2018-05-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史话畅春园史话畅春园 杨虎杨虎史话畅春园 ● 杨虎 畅春园是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北京西北郊建造的第一座“避喧听政”的皇家园林它的前身是修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清华园(跟今天清华大学校内的清华园不同) 风雨百年,如今除了残余恩佑寺和恩慕寺两座山门外,畅春园昔日盛况早已杳然无踪其旧址大致在今北大西墙外,蔚秀园和承泽园以南,西至万泉河路西侧,南至四环一线在其旧址的西北部建有北京大学二附中校舍和北大教工宿舍住宅区2005 年 8 月份,北京大学畅春园学生公寓落成,其位置正处于畅春园遗址的中心随着部分北大学生的入住,畅春园遗址在北京大学校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与北京大学校园有关的 9 座古园林中,畅春园是最晚与北大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以它的历史和地位而言,却傲视群园(见注释 1) 谈历史,追溯源流,畅春园的前身清华园最晚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 ,早于其他任何一座园林;论地位,畅春园是康熙皇帝为自己在京西修建的大型“御园” ,而其它几座都是皇亲的“赐园” ,等级规格明显低好多;说影响,畅春园在当时和后来的影响也是其它几座园林所无法比及的康熙修成畅春园以后,此后的雍正和乾隆便以此为基础营建圆明园和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 。

      至乾隆十五年(1750)清漪园建成,便形成了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和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圆明园、清漪园等庞大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区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举世无双的庞大宫廷园林 既然畅春园如此重要,那么它的昔日面貌究竟如何呢?而与它相关的历史旧闻又有哪些呢?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得从海淀一带所处的地理位置和风水特点说起 一 北京的地形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向东逐渐倾斜西郊一带正处于西山山脉与平原的交接处,地多丘陵,地下水源十分充足元明清时期,这一带多泉多溪,远衬苍翠西山,层峦叠嶂,碧水澄澈,青山秀丽,有似江南水乡,塞外绿洲,被人称为“塞北江南” 京城的文人墨客经常到此游玩唱和,留下了大量称述此地风光之美的诗文明代李东阳在诗中写道:“云里荡胸看缥缈,溪边洗耳听潺湲” 著名书画家文征明用“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诗句来吟颂西郊山水一代文豪曹雪芹的祖父曾忘情地写下“雁被西风驱谴,人被西山留恋”的佳句清代学者吴长元在《宸垣识略》一书中曾对此做过这样的描写: 流泉满道,或注荒地,或伏草径,或散漫尘沙间春夏之交,晴云碧树,花香鸟声,秋则乱叶飘丹,冬则积雪凝素 这就十分形象地描写出了这里景自天成、怡人心神的婀娜风光。

      正因为如此,这里就成为当时在京城营造园林的首选之区 远在辽金时代,当时的皇家贵戚就已经在此地修建离宫别院,作为他们游玩息憩之地在玉泉山下,辽代建有行宫,金代建有离宫芙蓉殿,元代建有昭化寺从明代开始,除了皇家贵戚继续在此大规模修建离宫别苑以外,当时的达官显宦和文人学士也开始营建自己的私家园林到明代中叶时,北京西郊一带的园林日益增多,渐具规模在这些众多的私家园林中,最享盛誉的当数武清侯李伟所建的清华园和著名书画家米万钟所建的勺园 清华园又被时人称为“李园” ,被誉为“京师第一名园” 园主李伟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的父亲,官封武清侯,权顷朝野,炙手可热因而他的清华园就建造得规模宏伟,堂皇富丽,与其身份十分相符 在明代人的著作中,多有关于清华园的记载据《泽农吟稿》 、《明水轩日记》 、 《春明梦余录》 、 《帝京景物略》 、 《日下旧闻考》等著作所载,清华园园域十分广阔,方圆达十华里并引西山泉水,汇为园中湖泊,水面占了园林面积的大半 《明水轩日记》中说:“清华园,前后重湖,一望漾渺,在都下为名园第一……若以水论,江淮以北,亦当第一也 ”可见当时在建园造景时就已经充分利用了当地水源充足的有利条件。

      园中楼台亭榭一应俱全园中除了大量从产石名地灵璧、太湖、锦川运来的各种怪石以外,还有柳堤二十里,名花千万种, “牡丹以千计,芍药以万计” ,有柳堤花海之誉 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园在营建过程中,还巧妙地采用了借景的处理方法,登上园中楼台西望,便可将西山秀色饱览无余所谓“山畔有楼,楼上有台西山秀色,出手可挹” “山水之际,高楼斯起,楼上之斯台,平看香山,俯瞰玉泉,两高斯亲,峙若承睫 ”通过借景的处理方法,既开拓了游人观赏的视野,又可营造“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意,是非常成功的一种艺术处理手段此后,米万钟在营建勺园,乾隆皇帝在修建清漪园时,甚至到以后的墨菲在设计燕园时,都采用了“对景西山”的构园技巧 清华园建成以后,以其规模之大、构建之巧和营建之华丽而独擅京师,被誉为“京师第一名园” ,赞其“钜丽甲皇州” 当时京城西郊一代,园林甚多,而为人所推许者只有李伟的清华园和米万钟的勺园曾有人记述说:“丹棱沜边万泉出,贵族往往分清流,李园米园最森爽,其余琐琐营林丘 ”明末宰辅叶向高游览海淀时,曾评价说:“李园壮丽,米园曲折;米园不俗,李园不酸” 也是针对清华园的“钜丽”而言的像这样的私家园林,就其规模之大和景物之美而言,不仅在当时北方绝无仅有,即使在全国范围内也是不多见的。

      可以推想,此后的康熙皇帝之所以要在清华园的故址上修建畅春园也绝不是偶然的:一则可以节省工程量,二则它的规模与布局也能适应于离宫御园在功能和造景方面的要求由此可见,清华园对清初的皇家园林也有一定的影响 据文献记载,李伟去世后,清华园为其后人所得,一直传至第五代武清侯李国瑞之手到明代末年,清华园仍盛不衰,盛况持续 60 余年可惜的是,明清易代之际,由于兵事连绵,这座名园也就在战火中荒败废弃了 二 明清易代,京城西郊一带,明朝修建的园林尽为清朝的皇亲贵族及王公大臣们所有清朝前期,政局比较稳定,经济逐渐发展康熙于二十三年(1684)和二十八年(1689)两次南巡,十分喜爱江南山水之美,便想把江南风景移至京城当他看到清华园遗址一带地势平阔,景色秀美, “沃野平畴,澄波远岫,绮和绣错,盖神皋之胜区也” ,便降旨命吴人叶陶,在清华园基址上建造第一座皇家“御园” ,作为“避喧听政”之所康熙二十九年(1690) ,全园建筑告竣,正式命名为“畅春园” ,寓意“四时皆春” , “八风来朝” 、“六气通达” 至于畅春园的确切面貌,因为迄今尚未见其盛时的全图,所以只能根据文献记载知其大端据《日下旧闻考》所载,畅春园的规模比清华园略有缩小,坐北朝南,园区南部为议政和居住用的宫殿部分,北部是以水景为主的园林部分。

      由此可见,畅春园当为京城西郊第一座兼有宫廷和游乐双重功能的离宫型园林从横向来说,畅春园主体建筑分为中、东、西三路,三路建筑各成体系,但又彼此相连中路南起大宫门,北至 延爽斋 大宫门内的 “九经三事”殿 为园中正殿,是康熙皇帝听政理事之处(见注释 2) 康熙五十二年(1713 年) ,康熙帝 60 岁生日的第一次“千叟宴”就在此处举行东路南起 澹宁居 ,北至 恩佑寺 有渊鉴斋、清溪书屋、恩慕寺 等建筑其中,澹宁居为主体建筑,前殿是康熙帝理政、选馆和引见之所,后殿为其读书之处康熙三十年(1691)以后,康熙皇帝多居畅春园, 清溪书屋 为其宴寝之所他最后就逝世于此畅春园西路南起 玩芳斋 ,北至小西门以北有 无逸斋、凝春堂、集凤轩 等建筑西路的核心建筑为无逸斋,正殿五楹,康熙时太子胤礽曾在此读书,后为年幼皇子皇孙读书之所畅春园西边,还有一座“西花园” ,是畅春园的附园,有 讨源书屋、观德处、承露轩 等建筑,曾是皇子和皇太后的住所。

      建筑物多临河布置 从园林的布局来看,畅春园仍是平地造园,充分利用水源充沛的条件,园中水域居其大半,岛屿、土山和建筑大都临水而建从园林功能来看,既可以处理朝政,又可游乐,肩有宫廷和游乐双重功能,是一座典型的皇家离宫型园林从建筑风格来看,畅春园是在清华园的基址上建成的,又是皇家园林,自然具有钜丽堂皇的皇家气象,但同时也不乏自然雅淡的特色据一位曾目睹过畅春园的官吏说:畅春园“垣高不及丈,苑内绿色低迷,红英烂漫土阜平坨,不尚奇峰怪石也轩楹雅素,不事藻绘雕工也 ” 畅春园建成以后,康熙皇帝很喜欢这座园子,为此还专门写有《御制畅春园记》一文由于这里“酌泉水而甘” ,实在是养颐的胜地所以除了要举行重大庆典外,康熙皇帝就经常在畅春园内听政,据后人的详细统计,康熙皇帝自康熙二十六年(1687)二月二十二日,首次驻跸畅春园,至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病逝于园内寝宫,凡三十六年,每年都要去畅春园居住和处理朝政三十六年间累计居住畅春园 257 次 3800 余天,年均驻园 7 次 107 天最短者为 29 天,最长者为 202 天可见畅春园在康熙朝的重要性 为了听政之便,康熙皇帝便把附近的园林都先后赏赐给他的儿子们居住。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康熙四十八年(1709)在畅春园的北边,修建了“镂云开月”景区,并赏赐给皇四子胤祯居住胤祯即后来的雍正皇帝雍正即位以后,便在此基础上大肆扩建,遂形成圆明园四十景区,并正式命名为圆明园乾隆时又在圆明园西边修建了清漪园至此,清代在北京西郊所建的皇家园林区“三山五园”就基本形成它们是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和畅春园与圆明园从修建时间来看,畅春园上承静明园与静宜园,下启圆明园与清漪园,在“三山五园”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圆明园成为清帝主要活动场所之后,因畅春园位于圆明圆的南边,故也称其为“前苑” 三 由于畅春园是清朝皇帝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它和清室的政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时的很多大事、逸事都发生于此其中比较有名的当数康熙朝的“千叟宴”和雍正的夺宫轶闻 “千叟宴”为清宫中规模最大,与宴人数最多的盛大御宴这一盛举肇始于康熙皇帝,而首次举行的地点就在畅春园康熙年间,三藩平定,人民得以修养生息, “国家积蓄有余,民间年岁丰稔”,大清帝国呈现出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康熙五十二年(1713)三月十八日,是康熙皇帝的六十大寿在此之前,各地官员、富人为感谢皇帝的“恩泽” ,不少老年人为了庆祝皇帝生日,从新年开始,就陆续入京。

      康熙看到这种盛况,十分欢喜,同时为了体现自己“与民同乐” 、 “尊老敬贤”的圣君风范,康熙下诏于三月下旬在畅春园正门前,宴赏六十五岁以上的祝寿老人据记载,二十五日,参加御宴的官吏士庶达 4240 人二十七日,又有 2605 人参加御宴宴会上,由皇子皇孙和宗室人员执爵敬酒,分发食品康熙对于年过八十岁的老人,还亲自搀扶,赐酒慰劳二十八日,又召集八旗满蒙汉七十岁以上的妇人于畅春园皇太后宫门前参加御宴,由皇太后和康熙帝亲赐茶果酒食可见御宴的盛况空前宴毕之后,又各赏白银,并告谕各位老人回家后,要在乡间讲解养老尊贤,尽知孝悌的传统 康熙六十一年(1722) ,为了博取民心,康熙皇帝又先后召群臣耆老一千余人,宴赏于乾清宫在这次宴席上,康熙即席赋诗《千叟宴》 , “千叟宴”之名由此而定此后的乾隆皇帝也在乾清宫、宁寿宫皇极殿举行过“千叟宴” 这就是被传为佳话的康乾盛世“千叟宴” 后人称誉“千叟宴”是“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从乾隆之后,以后各朝再也没有举行过这样的宫廷大宴了 至于“雍正夺宫”一案则就显得扑朔迷离,在清代就是野史渲染的重要话题,至今仍是众说纷纭但不容置疑的是康熙皇帝病卒的地点就在畅春园的寝宫中,雍正登上皇位的地点也是在畅春园。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月中旬,康熙皇帝在南苑行围,突然患了感冒,便赶回畅春园养病谁知一病不起,不久便病逝于畅春园由于康熙皇帝在废掉太子胤礽以后,就没有再立太子,一直到病逝前也没有明确宣布把皇位传给哪个儿子,便在身后留下了“世宗夺嫡”的疑案雍正是如何登上金銮宝座的,历来众说纷纭一说康熙帝本意传位于第十四子胤禵,临终前写下“传位十四子”的遗嘱,狡诈的胤祯(雍正帝)通过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