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七单元 第20课.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08337428
  • 上传时间:2023-09-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6.47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十月革命胜利后 ,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20世纪30年代 ,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 ,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开展的障碍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 ,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 ,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 ,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目标导航]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2.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3.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十月革命胜利后 ,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2)1918年夏 ,苏俄进入国内战争时期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 ,支持红军、战胜敌人3.内容(1)实行余粮收集制。

      2)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3)取消自由贸易4)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4.特色: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5.评价(1)积极: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给 ,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2)消极: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易混易错]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适应了战时的需要 ,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违背了经济开展规律 ,不利于生产力开展 ,具有空想性[图解识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1.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后继续实施 ,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内容(1)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工业: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矿产、森林、油田等3)流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4)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3.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允许私有制的开展4.作用(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2)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思维点拨] 1.新经济政策的特点(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 ,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

      2.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恢复和开展经济 ,适应了苏联(俄)国情 ,符合当时生产力的开展水平 ,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三、“斯大林模式〞1.背景(1)1922年底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简称“苏联〞2)列宁逝世后 ,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3)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2.实践(1)采取优先开展重工业的方针 ,其资金来源是农业和轻工业2)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以摆脱粮食供给困难3.特点(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2)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4.评价(1)功绩①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方案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②两个五年方案的实施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③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根底2)弊端①片面开展重工业 ,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向农民索取太多 ,压制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③长期执行方案指令 ,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④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的僵化 ,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思维点拨] 苏联优先开展重工业的原因(1)苏联刚刚成立 ,工业根底薄弱2)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 ,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 ,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根底。

      [易混易错] “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种探索和创新它在斯大林领导苏联的前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到了后期 ,该模式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开展主题一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史料 否认战时共产主义的历史作用 ,把它看成是造成当时种种灾难性后果的根源是离开了历史的分析——王斯德[史料解读]从划线局部信息“离开了历史的分析〞归纳其方法根据这一方法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问题思考]史料主张用什么方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运用这一方法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示 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 (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评价:积极: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 ,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违背了经济开展的客观规律 ,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2.新经济政策史料一 目前已很清楚 ,我们用冲击的方法 ,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方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那么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说明 ,在许多经济问题上 ,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列宁[史料解读]严峻的政治经济危机说明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划线局部说明新经济政策的举措具有退向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

      [问题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原因是什么?措施是什么?提示 改变: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经济和政治危机措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史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 ,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 ,谢天谢地 ,他居然①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 ,②把市场 ,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在马克思主义的开展史上 ,这是一个③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史料解读]划线局部①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作用;②表达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特点;③表达了新经济政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奉献[问题思考](2)依据史料二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实施的意义提示 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开展经济意义:促使国民经济的恢复 ,苏维埃政权的稳固 ,同时说明新经济政策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突破比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1)不同点政策工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物资匮乏内战结束、社会政治和经济危机主要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工业工业国有化公有制为主体 ,公私并存商业国家垄断贸易市场自由贸易分配平均主义按劳分配特点(1)行政手段管理经济(2)单一公有制(1)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市场)开展经济(2)局部恢复私有制 ,公私并存经验教训对战争胜利起重要作用 ,但超越了生产力开展水平 ,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与生产力开展相适应 ,是符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相同点①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

      ②都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等方面③都稳固了苏维埃政权主题二 “斯大林模式〞1.特点史料 “斯大林模式〞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方案管理体制 ,它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开展 ,否认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①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 ,②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方案之下[史料解读]注意①中信息“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②中信息“指令性方案〞归纳概括“斯大林模式〞的特点[问题思考]史料反映出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特点?提示 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实行方案经济2.影响史料一史料二 在苏联 ,1928年的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 ,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 ,谷物的③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本钱的10%——?中学历史教学?[史料解读]①注意不同行业之间横向与纵向的比照②注意“备注〞通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③表达了国家对农业的强制剥削[问题思考]史料一、二反映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建设存在什么问题?提示 史料一中的柱状图反映苏联片面开展重工业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史料二反映斯大林时期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的特点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特征及教训(1)原因①根本原因:苏联的小农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 ,经济文化落后。

      ②客观原因:过渡时期阶级斗争剧烈 ,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③主观原因: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处理方法以及理论上的失误④历史原因: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下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的剩余2)特征①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②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高度集中③在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主张优先开展重工业④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上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⑤在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上实行工资加奖金⑥在无产阶级专政形式上实行苏维埃体制3)教训①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开展的原那么②坚持可持续开展战略 ,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开展③制定农业政策时必须考虑农民的利益④方案和市场都是开展经济的手段 ,必须结合起来列宁与斯大林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比拟1.过渡方式的区别:在列宁领导下 ,找到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开展生产 ,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正确途径;到斯大林时期取消了新经济政策 ,从而取消了应有的经济手段 ,单纯利用行政手段 ,最终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行政体制2.过渡思想的比照:列宁的逐步过渡是正确的 ,是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斯大林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这一思想 ,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 ,采取优先开展重工业的道路 ,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 ,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失调。

      1.(2019·三明高一检测)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 ,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 ,取消商品买卖 ,取缔市场 ,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 ,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对抗〞为应对问题 ,政府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农业集体化【考点】新经济政策【题点】新经济政策的原因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 ,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对抗〞分析可知 ,这一政策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为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的政治经济危机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2.1918年7月 ,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根据列宁的提议 ,拟定了?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 ,10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这些举措说明苏俄(  )A.决定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已意识到商品经济的重要性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方针D.作出废除余粮收集制的决定【考点】新经济政策【题点】新经济政策的目的和内容答案 B解析 “拟定了?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 ,10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说明苏俄对商品经济的重要性有所认识 ,故B项正确。

      3.苏俄某经济政策公布后在党和共青团中引起了反对一位俄共领导人抱怨说 ,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列宁解释说 ,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