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复习课需要创设情境吗?.doc
4页1数学复习课需要创设情境吗?数学复习课需要创设情境吗?【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数学复数学复习课习课不是新授不是新授课课,是不是不需要,是不是不需要创设创设教学情境呢?其教学情境呢?其实实,复,复习习课课更需要更需要创设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以保合理的教学情境以保证课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中串起一堂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中串起一堂课课的主的主线线, ,缓缓铺缓缓铺来,来,让让学生自然学生自然进进入深一步的学入深一步的学习习 【关关键词键词】 】数学复数学复习课习课 需要需要 创设创设 情境情境近期“区教研室数学科”组织了全体数学教师进行研修,就如何进行几何复习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大家都深感在上复习课时都是直接进入主题,要么拿出知识点读一遍,再做练习题,或者是直接解题学生不耐烦,复习效果当然不会好那么,一堂成功的数学复习课需要的是什么呢?“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 (托尔斯泰语)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从数学的角度看, “情境”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环境情境是一种激发人的感情天性的境界,对学生的学习来讲,情境是一个猎场,学生可以在这儿发现猎物,情境是一个迷宫,学生要在这儿寻找出路,情境是一块跳板,学生要在这儿飞跃。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与新课教学一样,复习课更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中串起一堂课的主线,缓缓铺来,让学生自然进入深一步的学习一、在导入中需要创设问题情境一、在导入中需要创设问题情境一堂数学课的导入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在导入时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才能更好的形成学生的学习期待和促进学生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学科论文: 中学数学2的活跃状态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的知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也会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如:在复习“勾股定理”时,我把教学情境引入设计为:一个人拿着长3m、宽 2.2m 的薄木板能否从一个宽 1m、高 2m 的门框里通过呢?数学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学科,应该让学生通过思维训练解决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给学生设置了一定的思维障碍学生面对新的、带有挑战性的现实的有趣问题,需要运用数学的意识,发挥思维的潜能,深入的钻研、灵活的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创设的情境越真实,学生构建的知识就越可靠,且越容易向实际生活迁移因此,教师在结合相应课题设计情境时,应避免那些脱离现实的、人为编制的情境,而盲目地为用情境而用情境,从而使得课堂丧失应有的“数学味”,造成学生应用能力的欠缺二、在例练中需要创设思维情境二、在例练中需要创设思维情境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合理的例题练习是必要的课堂练习是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也是学生深化、提高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调动下可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适合学生的思维情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复习课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思维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师:根据下面的一次函数图象,你们能找出哪些不等式?并直接写出相应不等式的解集生 1:我找到的不等式是 3x+6>0,它的解集是 x>-2.师:这个解集你是怎样确定的呢?生 1:我是观察图象得到的,由函数 y=3x+6,当 y>0 时就得到不等式 3x+6>0,反映到图象上,y>0 就是在 x 轴上方的部分的点,它们的横坐标的范围是 x>-2师:非常好,抓住了函数值 y 在变化的过程中大于 0,利用数形结合来确定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其他同学有不同的发现吗?3生 2:我找到的不等式是 3x+66,它的解集是 x>0,我是由函数图象与 y 轴交于(0,6)点知道的当 x=0 时,y=6,那么就可以得到不等式 3x+6>6,此时对应的图象部分的点的横坐标都在 y 轴的右侧,也就是 x>0师:你观察得很好,看来你在这个函数变化过程中,观察到了当 y=6 时,得到方程 3x+6=6,而当 y>6 时,得到不等式 3x+6>6,从而将函数、不等式、方程之间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统一了生 4: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我和生 3 一样也得到了不等式是 3x+6>6,但我确定解集的方法与他的不同师:哦?那你是怎么确定的呢?生 4:因为不等式 3x+6>6 可变形为 3x>0,所以我将直线 y=3x+6 向下平移 6 个单位,就得到直线 y=3x,如图所示,这样在 x 轴上方的部分的横坐标的范围是 x>0师:对于他的做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吗?可以交流一下生 5:老师,我认为生 4 的做法是对的,生 4 把 3x+6>6 变形为 3x>0,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容易在图形上观察师:是啊,生 4 非常聪明,他通过平移把不易观察的范围转化为大家已知的轴上方的部分点的横坐标的范围,这种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方法在数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师:那么刚才这几位同学又是怎样从函数得到不等式的呢?生 6:因为函数 y 是变化的,所以可以先写出一个关于 y 的不等式,比如y>0,y6,然后再把 y 换成 3x+6,就得到关于 x 的不等式了生 7:老师,我有问题,为什么从这个函数图象中我得不到无数个不等式呢?师:对于他的疑惑,谁来解答?生 8:肯定有无数个,只不过这个函数图象中所给出的现成的点的坐标太少了,不容易看出师:你总结得很好,因为函数是变化的,所以由这个函数图象应该也能得到无-26yx y=3x+6Oy=3x4数个不等式的····从课堂反应看,学生也完全置于问题的思维情境中,创设的情境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如果说,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事件和趣闻轶事而创设现实生活情境,是激活学生学习热情使之主动参与体验知识生成的一种有效方法,那么,“阶梯式”问题是学生体验知识从预设走向生成的通道、桥梁,它使课堂更具生命力与活力,促进了知识的有效生成因此,有目的、有选择的编选例练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三、在小结中需要创设思维情境三、在小结中需要创设思维情境一堂课的小结对于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小结能使一堂课所学知识及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化。
每堂课的小结都给学生创造不同的思维情境,创新自然会走进课堂数学复习课不是新授课,复习课更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设数学情境已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通过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恰当的创设问题、思维环境,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教学的主角,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然而创设情境不能放任随意,流于形式,只有从数学问题的本质,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才能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学质量参考文献】:1龙启锦《关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教学研究,2006 年 8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