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ch.5.货币学派.docx

31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35863653
  • 上传时间:2022-01-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3.59K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9492 字CH. 5.货币学派[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考察货币学派的主要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思想学习本章,要 求大家了解货币学派的思想渊源、产生背景及其理论与主张的社会影响;理解货币学派的名 义国民收入的货币理论、单一共同模型以及货币数量、价格、通胀与失业等理论;把握货币 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和基本观点[重点和难点]重点:1.货币学派的理论假说;2.名义国民收入的货币理论;3.单一 共同模型;4.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治理;5.通胀与失业的关系;6.货币学派的基本观点难点:1.名义国民收入的货币理论;2.卡甘模型;3.通胀与失业的关系货币学派,也称货币主义(monetarism)或现代货币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 出现的一个重要经济学流派货币学派的领袖人物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米尔顿•弗 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其他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经济学家菲利普・卡甘(Phillip Cangan)、卡尔•布朗纳(Karl Bruner)和阿兰•梅尔泽(Allan H. Meltzer)>大卫•迈 塞尔曼(David Meiselman)>哈里•约翰逊(Harry G. Johnson),英国经济学家戴维•莱 德勒(D. Laidler)和迈克尔•帕金(M. Parkin)等人。

      货币主义”这一词语是布伦纳在 1968年7月发表的一篇题为“货币和货币政策的作用”的论文中提出来的货币主义的兴起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形势变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 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虽然对于刺激资本主义的 发展、缓和经济危机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引起了长期持续的通货膨胀到了 I960年 代后期,美国的通货膨胀急剧发展,以致到1970年代初,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发的 “停滞膨胀”局面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货币主义在美英等国异军突起他们打着现代货 币数暈说的旗号,鼓吹货币作用的重要性,主张采取控制货币数暈的金融政策以消除通货膨 胀、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以此与凯恩斯学派相抗衡,并自称是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正 如布赖恩•摩根(BMorgan)所说:“财政政策的失败和便宜货币的灾难性后果加重了某些经 济学家关于货币理论发展得过于狭窄的说法的分量,结果出现了另一种替代的学派,他们对 当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这些解决办法的基本概念比作为凯恩斯学派体系的基础的 货币过程更为广泛,它以货币数量的变化作为中心这一学派被称为货币学派或现代数量学 派①)】第一节思想渊源、背景和理论假说一、思想渊源货币学派的思想渊源是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传统货币数量说,这一货币数量说的核心论 点是: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是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的,物价水平与货币数 量成正比变化,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变化。

      货币数量说的思想萌芽早在古罗马就岀现了,古罗马的法学家鲍鲁斯(J. Pemlus)就 曾发表过货币价值取决于货币数量的观点但是,货币数量说的创始人被认为是近代法国重①布莱恩•摩根:《货币学派与凯恩斯学派一一它们对货币理论的贡献》,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75 商主义者波丹(J. Bodin),他将16世纪下半叶法国的物价上涨,归因于金银数量太多,并 认为金银的价值与一般商品的价值相同,它的数量增加会使人们降低对它的估价,它的价值 既然被低估,那么与它交换的商品的价值自然就相对上涨了,用货币来表示的商品价值(价 格)也就上涨了以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约翰•洛克(J. Locke)和大卫•休谟(D. Hume) 进一步发展了货币数量说洛克认为,货币的价值是由其供给数量决定的,货币供给数量的 增加必然使币值降低;休谟则认为,金银作为货币,完全靠它们在社会交换过程中的职能, 才具有白己的价值,一国的流通的货币只不过是用来计算或代表商品的价值符号;在交换中 的商品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成比例地上升19世纪的许多经济 学家,包括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李嘉图,都是信奉货币数量说的。

      20世纪初,货币数量说在美英等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美国经济学家凯默尔(E. W. Kemmerer)和费雪提出了 “现金交易数暈学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庇古提出了“现 金余额数量学说”凯默尔在1907年发表的著作《货币和信用工具与一般物价的关系》中,提出了他的货 币数量说这一学说集成了古典经济学的供求论的货币数量说,同时,凯默尔対信用与物价 水平的关系研究启发了以后费雪等人的方程式的货币数量说在资产阶级传统的货币数量说的代表人物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欧 文•费雪(I. Fisher)他于1911年出版了《货币的购买力》这部著作提出了 “交易方 程式”这一著名的现金交易数量说此后,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开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 体系若以P表示社会平均物价水平,M表示货币数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T表示社会 总交易量,则“交易方程式”为MVP =——或 MV = PT (5. 1)T如考虑到银行存款因素,设为银行存款,W为银行存款流通速度,则当银行通过 信用渠道使存款进行流通影响物价水平时,上述方程式可写作如下形式P = 或MV^M'V'=PT (5.2)T费雪认为,在包括银行存款在内的交易方程式中,直接影响物价水平的因素有五个,其中 货币和银行存款的流通速度是由社会的制度和习惯等因素决定的,在长期内相当稳定;同吋, 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社会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产量乃至社会总交易量也是一个相当固定的因 素。

      费雪由此断言:在货币的流通速度与社会商品和劳务量不变的条件下,物价水平是随流 通中货币数量的变化而成正比例变动的因为费雪的理论所强调的是在商品和劳务的交易 中,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作用,所以称为“现金交易数量说”与此不同的英国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十分强调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认为货币 不但具有随时购买商品的能力,也可以储存起來延期使用他从人们手中所意愿持有的货币 数量的角度来分析与物价水平的关系,提出了“现金余额数量说”1917年,英国剑桥大学 经济学教授庇古(A. C. Pigou)在他的老师马歇尔的货币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所谓“剑桥 方程式”M = P、K (5.3)式中的M表示人们手中保存的货币数量,P,表示以货币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K表示人 们手中保存的货币数量与以货币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可以看出,“剑桥方程式”中 的K等于“交易方程式”中的V的倒数(1/V)两个方程式所反映的基本观点一一物价水 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变化一一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交易方程式”强调货币在支付过 程中的作用(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式”则强调人们手持现金的作用(货币需 求量的作用)。

      在货币学派的理论中,尤其是在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中,可以明显地看出 剑桥学派特别重视货币需求分析这一理论传统的影响除了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外,货币学派另一个最直接的理论渊源是在1930年代前后形成 的早期芝加哥学派的经济理论早期芝加哥学派的主要成员有劳夫林(J. L. Langhlin).奈特 (F. H. Knight) >西蒙斯(H. C. Simons) >明茨(L. Mints)等人根据弗里德曼自述,在1930 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后,凯恩斯革命性的著作使得传统的货币理论黯然无光,许多货币学者纷 纷背弃了传统的货币数量学说,在这种形势下,芝加哥大学是当时少数依然讲授货币理论与 政策的大学之一特别是西蒙斯和明茨等教授的货币理论与政策,其内容已经开始摆脱了机 械式的货币数量学说,形成了一种能解释经济活动现象并提供政策建议的分析工具这些理 论观点散见于西蒙斯和明茨的论著中,形成芝加哥大学的口述传统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特点 是:(1) 继承货币数量说的传统,重视货币理论的研究2) 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他们虽然不像传统的货币数量说那 样单纯用货币数量來解释物价的波动,但都坚持“货币至关重要”这一理论研究方法,承认 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

      芝加哥学派坚持自由放任的传统,认为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可以使资本主义经济趋向均 衡1960年代后,当凯恩斯经济学日益陷入困境时,芝加哥学派的传统乂得以恢复和发扬二、 产生的背景扼耍介绍一下货币主义产生的背景概言之,其背景主要包插四个方面:(1) 由于凯恩斯主义者对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的批评及其对货币重要性的轻视,从而产 生了理论上的争论即理论纷争:货币重要还是不重要?(2) 凯恩斯主义旨在稳定经济的政策反而导致经济的不稳定,即稳定政策有效还是无 效?(3) 发达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导致1960年代中后期出现较多的财 政赤字、政府债务和不断攀升的通货膨胀即通货膨胀成为头号的经济问题4) 1970年代初的“停滞膨胀”,导致作为宏观政策基石的菲利普斯曲线消失了即 菲利普斯曲线的崩溃三、 理论假说货币主义提出的理论假说,主要有自然率假说和适应性预期假说这些假说是货币主义 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赖以建立的前提条件一)自然率假说自然率假说包括自然失业率假说和国民收入的自然率水平假说°1. 自然失业率所谓"自然失业率”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是指在没有货币干扰的情 况下,由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因素(如劳动市场的有效性、竞争和垄断程度,阻碍和促进到各 种职业部门去工作的制度因素)所决定的失业率。

      ②自然失业率大体上相当于凯恩斯在《通 论》中定义的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所决定的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率弗里德曼认 为,口然失业率并不是一个不变的常数,通过消除劳动市场上的障碍、减少摩擦因素可以降 低这种失业率,而增加劳动市场上的障碍可能会提髙这种失业率① 弗里徳曼由口然率假说还推出了一个“口然通货膨胀率”所谓口然通货膨胀率,是指经济中的物价 上涨胀在0-2%的通货膨胀率② 参见[美]弗里德曼:《弗里德曼文萃》,中文1版,404页弗里德曼Z所以提出自然失业率的概念,是想把就业或失业问题中的货币层面和非货币 层面因素区别开来2. 国民收入的自然率水平国民收入的自然率水平,是指经济中只存在自然失业率时的国民收入水平,这种国民收 入相当于古典经济学所说的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货币主义者相信,如果没有政府干预,经 济会稳定在它的自然率水平上货币主义者(主要是弗里德曼)的自然率假说是受瑞典经济学家威克塞尔(Kunt Wicksell )的启发提出来的威克塞尔曾经把利息率区分为“货币利息率”和“自然利息率”二)适应性预期假说要了解什么叫适应性预期,首先必须了解什么叫预期,以及各种预期假说预期(expectation)既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也是经济当事人的一个重 要的、经常性的行为。

      经济活动实际上是一个决策过程,任何决策都是在当前状态一定的条 件下关于未来的决策但是,未来是未知的、不确定的因此,经济决策者要在当前做出决 策,必须对于当前决策有关的经济变量的未來值进行预测和估计所谓预期,就是经济决策 者对于当前决策有关的经济变量的未来值所作的预测例如,厂商必须对它的产品的未來价 格进行预测,以便做出这种产品应当生产多少的决策;工人和雇主签订劳动合同Z前要对未 来的通货膨胀率进行预测等即便是一些从表面上看仅仅包含当前状态的决策,也隐含着对 未来的预测例如一个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小汽车而不购买空调机,这个消费决策就隐 含着他对未来收入的预测和对小汽车、空调机未来价格的预测预期思想起源于19世纪1887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歇尔在向英国皇家委员会作证时 就使用过“预期”的提法;凯恩斯在他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