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三木稔古筝作品集“山.doc
8页论三木稔古筝作品集“山·水”的艺术特色摘要:三木稔是当代具有国际影响的日本作曲家 , 他将自己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了日本和亚洲民族器乐创作之中 , 创作了一大批优秀古筝作品,并且已经成为我国古筝教学和演奏的常见曲目 日本筝乐与我国古筝艺术有着同文同种的关系 ,本文试图通过对三木稔代表性筝组曲 《筝谭诗集》的音乐分析 , 从音乐本体的研究出发,以音乐的曲式结构、 标题含义等方面入手, 把握其古筝作品创作的艺术特征 , 希望可以为提升我国古筝教学实践及演奏水平提供借鉴关键词: 三木稔;古筝;艺术特色I目 录摘要 I一、三木稔简介 1二、筝组曲《筝谭诗集》创作背景 1三、筝作品集的艺术特色 2(一) 古筝曲《萌芽》 2(二) 古筝曲《白色下面的风》 2(三)古筝曲《雨潇潇》 2四、结语 3参考文献 5II一、三木稔简介三木稔 (MinoruMiki ,1930-2011) ,1930 年生于日本德岛市,于2011 年 12月 8 日,因败血症而在日本东京都三鹰市的医院内不治身亡 他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作曲系, 师从池内友次郎和伊福部昭学习作曲 从二十岁起, 他就立志成为一名作曲家,到三十岁时才达成愿望。
三木稔将毕生的经历投入到了音乐的创作之中,所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大致分为六大类:交响乐 ( 管弦乐 ) 《马林巴协奏曲》等,室内乐《弦乐四重奏》等,打击乐 ( 木琴及鼓 ) ,邦乐器,声乐作品以及合唱作品 1964 年, 他就参与发起并创立了以演奏日本民族器乐为主体的“日本音乐集团” , 以后又创立并担任了一些乐团的艺术总监因为他的大部分音乐作品都是应外国机构、 乐团及音乐家个人的委约而创作成为国际乐坛的流行曲目, 所以他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国际音乐界的高度赞誉, 是一位将浓郁的日本传统民族风韵与现代创作理念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国际化作曲家 1969 年之后 , 三木稔创作了大量的新筝曲目如《从东方》、《狂想曲》、《筝谭诗集·第 1 集一第 4 集》等独奏作品,还有《筝协奏曲 1 一 5》、《仙后座二十一》等合奏作品,并不断让新筝加入到协奏、室内乐以及歌剧的作品中, 让这个民族乐器登上世界的舞台并得到认可除了对民族乐器情有独钟以外,三木稔对日本传统文化与历史也有着深厚的兴趣,1975 年,他根据大文豪谷崎润一郎的同名小说改编成歌剧 《春琴抄》此后,他的历史歌剧创作一直未曾中断, 陆续推出了三上於菟吉原著的 《仇》、《净琉璃》、紫式部原著的《源氏物语》等歌剧作品。
二、筝组曲《筝谭诗集》创作背景1960 年,三木稔先生结识了尺八演奏者村冈实,并在其影响下,开始对日本邦乐产生了及其浓厚的兴趣,开始为邦乐器创作乐曲 1968年,在与同途演出的古筝演奏者野坂惠子倾心的交谈了 3 个多小时后,让有着邦乐创作经验的三木稔有了创作新乐器及新作品的动机,于是, 《筝谭诗集》中的“冬”在 1968 年的圣诞前后诞生了《筝谭诗集》是三木稳专门为日本邦乐中的“ Koto( 筝) ”而创作的筝组曲它按照四季的“冬”、“春”、“夏”、“秋”的顺序分成了四个子集,每一个子集中分别含有 5 首带有标题名称的小品从 1968 年完成“冬”开始,每隔七年,三木稔别会创作出一个子集1三、筝作品集的艺术特色《筝谭诗集》共四个子集二十首作品,每个子集各有五首带标题的小名称,本文试图通过其中几部代表性的作品, 简单分析三木稔先生的古筝创作的艺术特色一)古筝曲《萌芽》是作曲家三木稔古筝独奏组曲《筝谭诗集第二“春” 》中的第一首,曾经被用在电影《感官王国》作为配乐,除了运用了日本的独特音阶之外,还有不断的三连音以及一些日本筝的技法,是首非常动人的日本筝乐曲 《萌芽》作为这部筝曲集开篇的第一首独立乐曲, 其音乐结构相当精练, 而且在材料组合方面, 具有非常严谨的逻辑性,是典型带再现的单三部结构。
这部作品通过三连音节奏装点下反复的吟咏这清丽、 舒展的旋律, 起伏、跃动的织体在流畅的运动中透出顽强的活力, 以及筝弦上变化多样的音响, 点染出斑斓的色彩,向听众展示了一番生机盎然的景象:春雨来、大地醒、草发芽,这完全就是一副我国传统的青绿山水画 春天,富有生机,是新的开始, 五彩冰粉,大自然的生命力开始重新焕发, 万物更新,这些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在三木稔的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二)古筝曲《白色下面的风》是《筝谭诗集第三“夏” 》里面的作品,属于复三部曲式,呈示部,分为两片,上下片都是由一个并列单二部曲式组成, 发展中部却是一个超短的部分, 虽然只是短短的四小节, 却有着四次的塑型发展其动机依旧是 : 四度 +五度减缩的再现部虽然很短, 但是它加快了律动, 加密了节奏, 并在重点音处反复加大力度进行重复,由此获得了动力再现的效果 这部作品是三木稔先生在感受了夏威夷的海岸美景之后创作的,听众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那种身临其境的美感三)古筝曲《雨潇潇》同属《筝谭诗集第三“夏” 》里面的作品,属于典型的复三部曲式,整部作品是由里面最重要的动机一一四度 ( 反向五度 )+ 二度形成的一个主动机发展而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引子、 中间的连接部分与尾声都有再现呼应的动机出现, 使得全曲首、中、尾呼应紧密这部作品创作于《白色下面的风》之后,完全展示了2日本那美好且诗意的一面,就如作品本身的名字一样通过对《萌芽》、《白色下面的风》以及《雨潇潇》这三首古筝作品的简单剖析,我们不看从中窥见作曲家三木稔先生对筝曲创作的一些重要特色:1. 乐曲材料简洁、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构思缜密无论是《萌芽》 ,亦或是其他两首作品, 作品本身的音乐主题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而且基本材料的运用相当集中2. 摒除粗浅、外在的华丽,注重音乐情感和内涵的表达,注重自然性情《筝谭诗集》以“冬” “春”“夏”“秋”四季为子集标题,而且每首乐曲各自的标题都是以自然的景物为主,如《冬夜》 、《萌芽》、《白色下面的风》、《月光与旅路》等等,它它们含在清新、优美、流动的旋律中,充盈在淡雅、细腻的古筝韵味里,无处不体现着“自然”与“性情”的流露,留给听众发挥联想的空间,值得人们细细品味3. “以小见大”,从《萌芽》、《白色下面的风》、《雨潇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每首作品都是由二度、 四度和五度的音程关系的两个或四个音组成的一个短小动机, 然后以此动机不断发展, 贯穿整部作品, 这也许与日本人纤细的审美观和含蓄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也许是他们对于小巧玲珑的东西 “情有独钟而赏之”。
日本是一个雨量充沛国家,整个自然世界经常闭锁在雾霭中,于是便形成了朦胧莫测的景象,从而造就了他们这种蕴含在心底而含蓄在外表的性格4. 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筝谭诗集》中的二十首作品绝大多数运用了日本曲式中“序”的形式,只要听众听到,就能直观的感受到那是日本的音乐风格,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利用那都节音阶而创作出来的乐曲 : “春”子集中的《萌芽》 、《乡音》和《华丽》,“夏”子集中的《白色风的下面》 ,“秋”子集中的《湖之塔》和《月光与旅足各》,这些足以说明三木稔的创作理念——绝不改变民族民韵三木稳以简约素雅的音乐旋律,直白的表达,将日本民族的“音韵”隐藏在最简约的表层之下他用“间”的音乐表达方式,用“散”的音乐表现形式,用“简”的音乐表现手段,造成了“寂”的音乐气氛,达到一种“玄幽”的“空、无”美意识四、结语日本作曲家三木稳现代筝组曲《筝谭诗集》是一部改革性的筝独奏作品集,3它不但体现了三木稔古筝创作的艺术特色, 也体现了我国筝乐界乃至我国当代音乐文化建设所主张的———继承与创新高度统一 希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 对中国筝乐的发展能产生一定的启示4参考文献[ 1 ] 冯文慈 . 中外音乐交流史 [M]. 长沙 :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2 ] 张前 . 中日音乐交流史 [M]. 北京 :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9.[ 3 ] 梅晓云著 . 《日本文化的“玄幽美’ ,》. 《人文杂志》 1990 年第 1 期.[ 4 ] 三木稔 . 三木稔古筝作品集 [M]. 北京 :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5 ] 三木稔著,王燕樵,龚林译 . 《日本乐器法》 . 北京 :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年 11 月.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