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咏物诗鉴赏.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鑫**
  • 文档编号:256497619
  • 上传时间:2022-0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75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 鉴赏 一、咏物诗概念: 是指那种以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划它的色调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物”引发了诗,而诗又通过对“物”作形象的描绘,给予“物”以美感,诗人还能“困物而兴怀”因此,没有生活中的万物,便不会有咏物诗;而优秀的咏物诗,又给物以美感和生命将“物”与“诗”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是诗人们缔造性的劳动 二、常见咏物诗的特点: 1、形式特点: a、标题 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b、形似 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多用拟人、象征等手法; c、神似 借物抒怀,表达志向、志向、情怀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德,追求“神似”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明珠暗投的感受 2、内容特点: 〔1〕描绘生动,新奇传神这方面的代表作许多,如郭震之《莲花》,其以细腻的描写,精致的比较将莲花之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莲花 〔唐·郭震〕 脸腻香薰似有情, 世间何物比轻快湘妃雨后来池看, 碧玉盘中弄水晶 〔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

      如韩愈之《芍药》,其诗比较生动,借物抒情,表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之根本特征: 芍药 唐·韩愈 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觉来独对情惊慌,身在仙宫第几重 〔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如王维之《辛夷坞》,其借深谷中自开自落的辛夷坞来寄寓作者明珠暗投的身世之感,且说明作者自命不凡之性格: 辛夷坞 唐·王维 木未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1 〔4〕咏物寓理,物理浑然如元稹之《菊花》,其诗理趣浑然,精致得意,说明物候对繁花之影响,菊开花于秋,而秋后无花可赏,故作者“此花开尽更无花”是真正爱菊之缘由: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三、【学问梳理】 咏物诗主要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亏,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精神品质或志向其艺术手法常见的是各类描写、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等咏物诗涉及的学问点主要有:(1)描写:就是用语言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

      描写内容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味觉、触觉的改变;远景、近景、上下等描写方式主要有: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白描与工笔(细描)、动静结合等2)抒情方式:融情于物,即把主观之情寓于客观之物,到达物我合一的境地托物言志,即先咏他物,塑造一个完整可感的形象,借助它使自己的感情得以寄予3)联想想象,想象如同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本真相结合4)各类常见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比照、象征、渲染、衬托、抑扬等 (5)各种修辞手法:譬如、借代、比较、夸大、对偶、反问、双关、设问等 (6)一些常见事物的寓意要了解比方:月——思乡;莲——高洁;柳——一送别;花——美妙;松——坚韧不拔;梅——孤高,不流于俗;菊——气质清高;梧桐——凄凉哀痛;芳草——离恨;杜鹃——哀怨、思归等等可鉴赏常用语有:活灵活现、形象逼真、生动传神、形神兼备、烘云托月、朦胧含蓄?? 四、咏物诗的类型 1、描摹情态类 这类诗歌诗人往往满怀喜悦之情对事物的形、神、意进展描摹,字里行间往往洋溢着诗人的宠爱 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 章《咏柳》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华丽环境,说明海棠的宝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观赏海棠花,诗人爱 2 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描写精致,用海棠比较美人,更为生动。

      如韩愈的《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鲜红刺眼的石榴花灿假设云霞,在清幽的园林中开花牢固地上的青苔覆盖着落红,也没有车马践踏诗句写出了榴花似火的喧闹景象,宠爱之情溢于言表又如顾况的《道该上人院石竹花歌》:“道该房前石竹丛,深浅紫,深浅红婵娟灼烁委清露,小枝小叶飘香风作者写道该房前有一层层盛开着的石竹花,深紫淡红,五彩缤纷,吐蕊盛开花瓣上滴滴清露闪耀,青枝嫩叶间飘过阵阵芳香诗人极写石竹花的色、香、貌,溢满了对石竹花的宠爱之情 2、托物言志类 这类咏物诗外表上看似乎写的都是详细的物象,细致品尝就会发觉,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详细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理想 白云泉 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本诗抒情主子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譬如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再来看看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锤百炼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呈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锤百炼,矗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憧憬的,他那种坚决的意志、顽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堂演练】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下列问题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孤独开无主已是黄昏单独愁,更著风和雨 3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咏 梅 〔宋〕陈亮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1〕诗家认为《卜算子·咏梅》虽言咏梅,实为言志之作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2〕简析两首咏物诗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1〕同意作者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上片写梅花的遭受,它根植于荒芜的驿外断桥边,盛开也无人欣赏加上黄昏时的风风雨雨,境况冷落凄凉,恰似作者被排挤的政治遭受下片写梅花品德,一任百花嫉妒,却无意同它们争春斗艳即使零落成泥成尘,也芳香照旧,正是作者高洁品德的写照〔2〕前者感情基调深厚,抒写梅的高洁但深感失意、无奈。

      后者基调高亢,不仅抒写了梅的高洁,还写出了梅花的顽固和不怕打击 3、咏物抒怀类 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很多相像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详细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境况关系更亲密 像初唐诗人虞世南,曾写过一首咏蝉的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后两句争论,提醒了蝉声传得远的缘由在这里,蝉的“垂瑞”有点像古时的官帽,事实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那么 象征着作者像蝉一样的清廉非是藉秋风”说明他认为自己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权重,而实实在在是因为自己“德高”的原因诗中露出作者 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带有几分踌躇满志的意味 而同样是咏蝉,李商隐的感受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生在晚唐,始终处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中,始终不得志,心情时时处于忧愁苦闷之中这首诗,他托物自嘲,蝉因处在高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 叫的声音再大也没有用,白白地奢侈精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因为太清高,不 4 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写诗文,鸣不平,甚至写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响,多么 令人难过啊!诗人那种牢骚哀怨、明珠暗投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呈现。

      4、以物喻人类 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像,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像北宋宰相李纲所作的《病牛》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首: 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 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说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奉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仍旧无怨无悔,任 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 的广阔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 【当堂演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早 雁① 杜 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② [注]①唐武宗会昌二年八月,北方少数民族时时骚扰唐北方边地的各族人民百姓流离四散,苦痛不堪作者时任黄州刺史,闻之有感,因做此诗②菰米、莓苔:水生植物 〔1〕首联作者想像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惊飞四散哀”从哪几个角度写出早雁的情状? 〔2〕诗歌以“早雁”为题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想像图景:仲秋塞外,广漠无边,正在展翅翱翔的雁群突然遭到胡骑的袭射,立时惊飞四散,发出凄厉的哀鸣。

      从形态、动作、声音等角度写出了早雁的状况〔2〕以早雁为题,托物喻人,外表上描写大雁四散惊飞,事实上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对他们寄予了深切怜悯 5、托物言理类 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 通过详细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详细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 5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