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预防犯 教学设计.docx
4页5.2预防犯罪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2、掌握加强自我防范的要求能力目标1、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2、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 力3、如何预防犯罪知识目标1、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刑罚的涵义和刑罚的种类;知道犯罪的危害性2、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难点: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1、刑法是惩治________、保护_______和________的有力_______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_______2、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________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_______ 的行为3、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________、刑事违法性和应受 _________4、犯罪的法律后果是______刑罚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________的________法律制裁方法,以_____或______犯罪人_____为主要内容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主刑包括:管制、_______、有期徒刑、________和________附加刑包括:罚金、_____________、没收财产、__________6、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_______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______美好生活,认清犯罪_______,远离______7、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__________8、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__________,依法_______,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_____做起,避免沾染__________,自觉__________,防患于未然二、讲授新课1、了解罪与罚探究与思考:课本P52《运用你的经验》图3中追讨欠债的方式是否正确?请说说你的判断依据点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8条第1款、第2款规定,犯非法拘禁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非法拘禁罪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非法拘禁罪的,从重处罚1)刑法A、内容: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B、作用: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探究与思考:15岁的中学生陈某经常小偷小摸,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都是非法获取财物,为什么陈某前后所受的惩罚不同?点拨: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②陈某的小偷小摸行为情节较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因此受到公安机关拘留处理但陈某伙同他人进行抢劫且多次作案,情节较严重,社会危害性较大,属于犯罪行为,因此被判刑2)犯罪的基本特征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处罚性 阅读了解:①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②加重处罚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抢劫巨额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3)刑罚A、含义B、种类: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2.加强自我防范探究与思考:经过公安机关调查了解,陈某原本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向学、经常旷课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被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最后更因为伙同他人拦路抢劫,走上犯罪的道路 请问,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从中你得到什么警示?分析:交损友→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偷窃财物等→拦路抢劫→被判刑他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在于他自己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不能抵制诱惑等点拨:陈某因为交友不慎,结交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沾染了不良习气;由于自制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有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又没有及时改正,最后走上了犯罪道路1)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不良行为:违纪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3)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遵纪守法的人4)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明白了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四、板书设计五、课堂演练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这条法律规定下来理解不正确的是( C )A.未成年人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B.犯罪要受到法律惩罚C.未成年人犯罪比成年人犯罪代价小 D.未成年人应当远离违法犯罪2.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这说明( C )①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可能导致违法行为②不良行为必然发展为违法行为③青少年要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④不良行为是小节,无关紧要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有期徒刑( B )①是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②是主刑的一种③是附加刑的一种 ④是对犯罪分子实行的最严厉的制裁方法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③4.小郑到某市法院工作了,第一天接受了下列5个案件,哪一组属于涉嫌犯罪 ( D )①周某与邻居发生纠纷,一时恼怒,将对方打成重伤。
②法院判决后仍不还债的人被称为“老赖”法院将老赖的照片等个人信息及欠债数额,在街头大屏幕滚动播放,于是其中的一个老赖起诉,说侵犯他的隐私权③在某重点文物旅游景点,小赵骑在文物上拍照,并与管理员发生冲突④高三学生小王厌学,经常逃课上网吧,钱不够,就拦路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⑤王某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出纳,暗地里挪用公款炒股,累计近百万元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5.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表明( D )A、小偷小摸没有关系,不会构成犯罪 B、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应受法律制裁C、“偷针”与“偷金”是一般违法与犯罪的本质差别 D、一般违法较容易发展到犯罪6.在生活中,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常受到各方面的侵害,当受到非法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 B )①以牙还牙进行报复 ②向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③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④忍气吞声,忍一时风平浪静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六、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