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优质.docx
17页二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重点: 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打算: 1、录音机、配乐朗诵磁带 2、挂图、活动的诗人和太阳 3、田字格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爱好,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爱学习古诗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一起来背一背学生背诵)同学们都背得不错,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登鹳雀楼》) 2、齐读课题,留意正音 二、解题、介绍作者 1、登鹳雀楼是什么意思? 2、登还可以说登什么? 3、揭示挂图述: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的西南城上,前面可以望见中条山,下面接近黄河,因为常常有一种形态像鹤的鸟儿鹳雀在楼台上休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台叫做鹳雀楼有一天,唐朝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将要落山的太阳和奔腾的黄河,想了许多,就写下了这首诗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 2、听完录音,同学们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四、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指名读后正音 3、再读古诗,想想哪些词语你能理解,还有哪些不能理解,将不能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五、学习理解诗意 1、学习一二行 (1)指名读 (2)说说哪些词不懂,借助图画理解白日、依、尽 (3)指名说一二行诗意 (4)看图想象,说说黄河怎样流入大海 (5)小结:这两行诗主要讲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渐渐落下去,黄河滚滚地流入大海 (6)指导朗读同学们想想,应当怎么读,试着在座位上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过渡:看到如此壮美的景象,诗人产生什么想法 2、学习三四行 (1)理解词语的意思:欲、穷、千里、目、更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师小结:要想看得远必需站得高,这是诗人写下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知我们的道理我们要多学习一些学问、本事,眼界才能开阔5)指导朗读 六、想象诗情 1、听录音,看图想象诗人所视察的景象,诗人视察时的动作和神态 2、表演: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 七、指导背诵 1、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背,分组背 2、随音乐一齐背诵 八、作业 1、指导写生字:登、欲、穷 2、抄写、默写这首诗。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2 教学目标: 1、培育克服困难的精神;感受《登鹳雀楼》的旷远意境和雄浑气概 2、相识生字学会新笔画:竖折;学习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3、学习在恰当的时候利用拼音认字 教学打算: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以简笔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雀楼、高山、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初步理解这首古诗词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图画导入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发展了思维,使学生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二)师生竞赛,朗读古诗 1、(课前经过了解得知,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背诵这首古诗,难点在于有节奏有韵味地背诵基于此,朗读古诗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如下两步:) 2、让会背诗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给优生表现的机会,让快生吃饱,慢生吃好 师生背诗竞赛新课标提倡:“爱惜学生的新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年级小学生对古诗的朗诵节奏从未接触,须要老师的教但假如老师只是机械地范读,不利于培育学生探究学习的实力,也不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师生背诵竞赛的活动。
) 3、老师朗读,学生评分,找出老师背诵的优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在评价中学习了朗诵古诗的技巧,如:节奏、表情、音高等) 4、学生练习朗读,打算和老师进行竞赛 5、学生配乐朗诵,与老师竞赛,调动学生主动性,达到背诵的目的 (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1、定位联想,相识生字学生闭上眼,在美丽的古筝曲中,跟老师一起回想:红色的生字娃娃都在课文中的哪个位置,长什么样子?然后睁开眼睛,比照板书检验自己脑中出现的是否正确定位联想识字法给学生充分的思索、记忆的时间,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新词 (1)男生领女生读,女生领男生读 (2)读给同桌听,文中还有哪些字相识也告知同桌 (3)“开火车”嬉戏给生字组词 3、识字嬉戏:登鹳雀楼黑板上的简笔画“鹳雀楼”上每层都贴有“老虎”,每只老虎背面都带有一个生字,假如全班同学都能读出来,就可以一层一层登上鹳雀楼 4、登高望远,想象说话当全班同学都登上鹳雀楼之后,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美景? (四)课间休息表演唱《我爱黄河,我爱祖国》 (五)背诗竞赛,拓展延长 把本诗作为一个例子,一个引子,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休息过后,进行一次背诗竞赛,除了这首诗,你还会背哪些诗?竞赛给学生一个展示本事的机会,学生爱好盎然,高潮又起。
(六)课堂小结,激励积累 这些大诗人写出了这么多好诗,人们会恒久记住他们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假如你会背的诗多了,你也会写诗了,说不定将来也会成为一位大诗人以后有机会,我们还要常常实行背诗竞赛看谁能成为背诗大王!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3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王之涣本人和他的《凉州词》、《送别》这两首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登鹳雀楼》,能背诵《凉州词》、《送别》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知人们的道理 教具打算: PPT课件,古诗新唱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喊班级口号:“每天有进步,人人在成长!”老师对学生提出希望,信任大家这节课都会有进步 二、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1、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特别喜爱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 (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依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生沟通 3、老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渐渐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涯,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
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意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惋惜站在这里看不到小挚友,你能想个方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学生动脑想方法 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老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板书“颧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5、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 学生沟通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相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鼓掌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 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方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 生(齐):登到最顶层! 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8、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利用小学生喜爱绘画的特点,老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
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三、指导朗读古诗 1、出示诗人,了解诗人 2、课件出示古诗老师示范读古诗 (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在一年级就已经背过) 2、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3、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4、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 5、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6、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过渡:刚才老师看到许多小挚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挚友闭上眼睛,来观赏一段美丽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在美丽的古筝曲中,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画面) 四、学习古诗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主沟通) 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说明一下 3、读一读前两句来 4、(出示诗的后两句)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生齐读后两句)“欲”是什么意思?“千里目”呢? 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 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谈 五、出示谷建芬老师的古诗新唱《登颧雀楼》 学生边听边学着唱歌,还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
六、背诵古诗,拓展延长 师:今日,我们学习了—首新的古诗《登鹳雀楼》,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知我们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他意在告知人们要不断进取,奋勉向上同学们,请大家把诗的后两句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当然,诗人王之涣他其实以边塞最为出名,我们今日来了解一下他的边塞诗《凉州词》课件出示) 1、老师简洁介绍古诗的`背景 2、教给学生诗的节奏和停顿 3、学生练读 4、自由背诵 其实,王之涣有一首诗也很出名,这是一首送别诗,题为《送别》出示古诗,老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并背诵下来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背诵这一首古诗,而要把本诗作为一个例子,一个引子,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竞赛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是展示本事的一个好机会,学生爱好盎然,高潮又起) 出示: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学生群情激扬,背诵娴熟而投入) 七、同学们,你们背得太投入了,把掌声送给自己唐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信任大家还能背很多唐诗,将来肯定也会写出许多好诗,说不定也会成为一名大诗人呢!最终老师祝大家:学习更上一层楼! 八、学生在充溢期盼中下课,并喊出班级口号:“我成长我欢乐!”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4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情调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习8个生字,相识1个偏旁,学写“入”,“欲”两个生字 3、初步理解字义和诗句,感知诗的意境及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字义和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提示最终两行诗句所蕴含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深刻的道理 教学打算: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对学生进行学情调查 教学时间:两课时 其次课时: 在学生已有的学问基础上,通过教学,进一步读好、背好古诗, 学写。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