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选线的目的与任务讲解学习.ppt

24页
  • 卖家[上传人]:yuzo****123
  • 文档编号:232373636
  • 上传时间:2021-12-3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91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6.1 概 述1、选线的目的与任务(1)目的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结合地形、地质、地物及其他沿线条件,综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上选定道路路中线平面位置2)任务确定道路的走向和总体布局,具体确定道路的交点位置和选定道路曲线的要素,通过纸上或实地选线,把路线的平面位置确定下来2、选线的方法与步骤6.1 概 述(1)一般方法1)实地选线由选线员,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现场实地进行勘察测量,经反复比较,直接选定路线的方法特点:简便、切合实际;实地容易掌握地质、地形、地物情况,作出的方案比较可靠;定线时一般不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图这种方法野外工作量很大,体力劳动强度大,野外测设工作受气候季节的影响大;同时,由于实地视野的限制,地形、地貌、地物的局限性很大,使路线的整体布局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实地选线适用于一般等级较低、方案比较明确的公路6.1 概 述2)纸上选线是在已经测得的地形图上,进行路线布局、方案比选,从而在纸上确定路线,将此路线再放至实地的选线方法特点:野外工作量较小,定线不受自然因素干扰;能在室内纵观全局,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因素,所选定的路线更为合理。

      但纸上定线必须有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地形图的测设需花费较大的工作量和具备一定设备纸上选定的一般步骤:6.1 概 述解决路线基本走向的全局性工作就是起讫点及之间必须通过的控制点寻找可能通行的“路线带”,并确定一些大的控制点,连接起来即形成路线的基本走向2)逐段安排路基本走向已经确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控制点,解决路线局部方案的工作在大控制点间,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逐段定出小控制点3)具体定线这是在逐段安排的小控制点间,根据技术标准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反复穿插点,具体定出路线位置的工作6.1 概 述3、选线的一般原则(1)路线的基本走向必须与道路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主观条件:指设计任务书(或其他文件)规定的路线总方向、等级及其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观条件:指道路所经地原有交通的布局(如铁路、公路、航道、航空、管道等),城镇、工矿企业、资源的状况,土地开发利用和规划的情况以及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2)正确掌握和运用技术标准在工程数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3)注意与农业配合6.1 概 述(4)选线应重视水文、地质问题(5)重视环境保护工作A、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并注意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严禁损坏重要历史文物遗址;B、路线对自然景观与资源产生的影响;C、占地、拆迁房屋对环境带来的影响;D、路线布局对城镇布局、行政区划、农业耕作区、水利排灌体系等现有设施造成分割而引起的影响;6.1 概 述E、噪音以及对大气、水源、农田污染所造成的影响:F、充分考虑对破坏自然景观、资源和污染环境的防治措施及其实施的可能性。

      6)选线应综合考虑路与桥的关系在选线中,个别特殊大桥桥位,一般作为路线总方向的控制点;大中桥位原则上应服从路线的总方向,一般作为路线走向的主要控制点,小桥涵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4、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地面水数量和状况、地下水位、路基水温及泥泞情况、积雪程度、施工期限和条件等6.1 概 述地形条件最显著地影响公路的选线地形地质构造是决定路线及构造物是否稳定的条件,同时也是筑路材料来源及其性质优劣决定因素根据分析研究认为平原微丘与山岭重丘的划分如下所述:A、平原、微丘-平原地形指一般平原、山间盆地、高原(高平原)等地形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3以内微丘地形指起伏不大的丘陵,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相对高差在100米以下,设线一般不受地形限制B、山岭、重丘-山岭地形指山脊、陡峻山坡、悬崖、峭壁、峡谷、深沟等,地形变化复杂,地面自然坡度大部分在20以上,路线平、纵、横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6.2 路线方案比较路线方案是路线设计中最根本的问题方案是否合理,不但直接关系到公路本身的工程投资和运输效率,更重要的是影响到路线在公路网中是否起到应有作用,即是否满足国家的政治、经济、国防的要求和长远利益。

      路线应在满足使用任务和性质要求前提下,综合考虑自然条件、技术标准和技术指标、工程投资、施工期限和施工设备等因素,通过多方案的比较,精心选择,提出合理的推荐方案通过方案比较决定取舍,选择出技术合理、费用节省、切实可行的最优方案从方案比较的深度不同可有原则性方案比较和详细的方案比较两种6.2 路线方案比较1、原则性的方案比较2、详细的方案比较包括技术和经济指标的详细计算,一般多用于作局部方案的分析比较3、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路线方案选择的做法通常是;(1)搜集与路线方案有关的规划、计划、统计资料及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航测图、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2)根据确定了的路线总方向和公路等级,先在小比例尺(1:50000或1:100000)的地形图上,结合搜集的资料,初步研究各种可能的路线走向6.2 路线方案比较(3)按室内初步研究提出的方案进行实地调查,连同野外调查中发现的新方案,都必须坚持跑到、看到、调查到,不遗漏一个可能的方案6.36.5平原、山岭、丘陵区公路选线自学为主,掌握主要内容五个问题:P1686 .4试根据平原区的地形、地物特征简述平原区的路线特征,并简要回答平原区选线的的要点6.5山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有哪些?在这自然特征影响下路线的一般特征是什么?根据不同的地形特征路线布置有哪些基本型式?6.6什么叫溪线?沿溪线布线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掌握哪些要点?6.7什么叫越岭线?布线时应掌握哪些要点?6.8公路越岭线有哪些基本形式?为什么说回头展线是不理想的展线形式?6.6 城市道路网规划1、城市道路网结构类型及特点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是反映道路网系统的平面几何图形。

      常用的道路网结构形式可归纳成四种类型: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式和混合式1)方格网式路网(又称棋盘式)是最常用的一种类型它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的城市方格网式路网划分的街坊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这种路网交通分散,灵活性大缺点是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如果方格网式路网密度大,则交叉口多;旧城区的方格网式路网由于道路狭窄,功能不分,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6.6 城市道路网规划(2)放射环式路网放射环式路网一般都是从旧城中心区逐渐发展起来的,由旧城中心向四周引出若干条放射干道,并加上一个或几个环城干道组成优点是有利于市中心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缺点是在市中心区容易造成机动车交通集中,有些地区之间的联系需绕行,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好如果在小范围彩放射环式路网,则可能形成许多不规则街坊,不利于建筑布置为了分散过于集中的市中心区交通,可布置两个以上的中心,或将某些放射干道布置于二环或三环上6.6 城市道路网规划(3)自由式路网一般是由于城市地形起伏,道路结合地形选线而形成,其主要优点是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对自然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较少,节约道路工程造价缺点是绕行距离较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较分散。

      4)混合式道路网混合式道路网是结合城市用地条件,将上述三种结构形式的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结构形式,又称综合式路网该结构是上种扬长避短的较合理的形式,如能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则可以较好地组织城市交通6.6 城市道路网规划2、城市道路规划的技术指标(1)非直线系数指标称为非直级系数(或称曲度系数、路线增长系数),是道路起、终点间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值 =L1/L2式中L1-道路起、终点间的实际长度; L2-道路起、终点间的空间直线长度交通干道的非直线系数应尽量控制在1.4之内,最好在1.1-1.2之间作用:衡量交通便捷程度注意:不是对所有城市都适用6.6 城市道路网规划1)方格网式ABCab =(a+b)/(a2+b2)若a=b ,则=1.4142)放射式 P1646.6 城市道路网规划1)方格网式干道网当方格网为正方形,即a=b时,则 =1.41,说明A、B两点间的实际路程要比空间直线距离增加41%2)放射式干道网=2.6,由此可知放射线干道网的便捷程度是较低的,因此,在放射干道网中加设环路,非干线系数可降至1.1-1.2之间2)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的数量、长度、间距等能否与城市交通相适应,可用城市道路网密度来衡量。

      6.6城市道路网规划道路网密度()是城市各类道路总长度( l )与城市用地面种积( F )之比值,即: = l / F (3)道路面积密度作用:衡量城市道路系统能否与城市交通相适应道路面积密度又称道路面积率或道路用地率 = (Li Bi)/ F式中 Bi -为某一类道路宽度(km); Li -为宽为 Bi的道路长度(km); F-为道路所服务的城市用地面积(km2)6.6城市道路网规划(4)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 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又称为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率,它反映每个城市居民拥有道路面积的技术指标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 )=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城市居民总人口 = (Li Bi)/n式中n-道路服务地区的城市人口(人)3、道路网规划步骤与方法(1)一般步骤6.6 城市道路网规划A、包括城市用地布局中各有关交通吸引点(或集散点)相互联系线路的布置分析;B、城镇客、货运交通量的现状、总是发展估计及其在干线上的流量预估分布;C、干道性质、选线、走向布局与红线宽度、断面组合的确定;D、交叉口型式以及立交、桥梁的位置、用地范围、控制标高的选定和道路停车场的分布;E、然后绘制干道及道路网图,并编制规划说明书。

      6.6城市道路网规划(2)一般方法1)资料准备A、城市地形图B、城市区域地形图C、城市发展经济资料D、城市交通调查资料E、城市道路现状资料:1:500-1:1000的城市地形图2)交通吸引点分布及其联系线路的确定3)干道网的交通量发展与估计4)干道网的流量分布与调整5)道路网规划图的绘制与说明第六章 公路选线及城市道路网规划 小 结1、重点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形式城市道路规划的技术指标2、难点 公路选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