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全单元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含学习活动及古诗词诵读共8篇课文).doc
52页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 1 -学习活动 - 14 -一、丰富词语的积累 - 14 -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和区别 - 22 -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 28 -古诗词诵读 - 36 -静女 - 36 -涉江采芙蓉 - 41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44 -鹊桥仙 - 48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是语文必修上第八单元的语言知识,说话写文章离不开词语如同盖房子需要砖石一样,词和短语就是语言表达的“砖石”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平时多读多记,积累尽可能丰富的词语,形成自己的词语库词语库充实了,才有选择的余地,才能更好地发挥语言的表现力积累是为了运用,要让词语库中的词语“活”起来,就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对词语进行比较、辨析,并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和使用一、教学目标:1. 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2.能对词语进行比较、辨析3.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和使用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对词语进行比较、辨析,并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汉语词语的特点,通过多种方式积累词语;学习辨析词义的方法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词义变化的规律,认识古今汉语的联系和差异;结合词义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探究语言表达中词语选择的艺术,提高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能对词语进行比较、辨析,并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本篇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过一些语法知识,本单元围绕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开展课前学习活动,提高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第一阶段 活动必备知识一、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低级的语言形式,再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例如:“禾”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h”,它的意义是“禾苗”;“坦克”也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tǎn k”,它的意义是“装有火炮、机枪和旋转炮塔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等等它们都是语音和意义的结合体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如“江、河、土、越、而”;也有双音节的,如“沙发、坦克、玻璃、芙蓉”;还有三音节或三音节以上的,如“法西斯、乌鲁木齐、奥斯特洛夫斯基”双音节语素有一部分是从外语中借来的,三个或三个音节以上的语素大都是从外语中借来的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语言单位例如:“蜡烛”中的“蜡”和“烛”可以分别被别的已知语素替代,由此可以判断“蜡”和“烛”各是一个语素。
二、词和词汇1.词的概念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单独成句)或单用(单独作句法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语素是构词的单位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记录它们的书写符号则是字例如:他总是捣乱吗?“他”“乱”都能单说,可单独作句子成分,“总”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吗”能单独起语法作用,均是能单用的语素,都是词2.词的构成(1)(2)3.词汇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种语言里所有(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是词汇的构成成分,词与词汇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一种语言里可以有无数的词,但词汇只有一个,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等词汇还可以指一定范围内词的总称,如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词汇、上海话词汇、《红楼梦》词汇等固定短语是短语形式的词,当作词看待,所以词汇也可以叫语汇1)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①双音节词占多数②构词法多种多样,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词③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2)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词汇[①词的分类依据不同的来源②隐语:不把要说的意思明说出来,而借用别的话来表示,古代称作隐语,类似后世的谜语另指黑话,暗语]三、词义1.词义的性质词是音和义的结合体,每个词都表示一定的意义,即词义。
词义包括词的词汇意义、词的语法意义和词的色彩意义(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词义的性质:①词义的客观性词义是客观事物、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②词义的概括性③词义的社会性词义为社会所承认和共同使用2.词义的分类词义的分类3.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1)词的本义是指文献记载的这个词最初的意义如“兵”的本义指“武器”随着词义的发展演变,有些词的本义已经消失了;有些词本义虽还存在,但已不能独立使用2)词的基本义就是词在现代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意义一般在现代汉语的词典中列出的第一个义项就是该词的基本义基本义和本义可能一致,如“割”的本义和基本义都是“用刀截断”;也可能不一致,如“兵”的本义是“兵器”,基本义是“战士,军队”3)引申义是由词的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例如:①他打了人②打掩护③打理公词①句为基本义,②③句为引申义4)比喻义是通过本词打比喻产生的固定词义例如:“尾巴”一词的本义指动物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但在下面这两个句子中却产生了比喻义①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做完,不能留下尾巴②他甩掉了尾巴在①句中“尾巴”指残留部分,在②句中“尾巴”指跟踪或尾随别人的人四、熟语熟语是定型了的词组或句子,相当于一个语言单位。
熟语源远流长,言简意赅,富有表现力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1.成语所谓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1)成语大致有六个来源①来源于神话传说例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②来源于寓言故事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③来源于历史故事例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④来源于文人作品例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⑤来源于外来文化例如:功德无量、火中取栗⑥来源于群众口语例如:咬文嚼字、不三不四、心直口快2)成语有以下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④形成的历史性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3)成语的语法结构①并列关系 例如:披坚执锐 防微杜渐 安身立命②承接关系 例如:见异思迁 先斩后奏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③目的关系 例如:削足适履 守株待兔 杀一儆百④因果关系 例如: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⑤主谓关系 例如:毛遂自荐 杞人忧天 夜郎自大 叶公好龙⑥动宾关系 例如:不见经传 如丧考妣⑦动补(含形补)关系 例如:轻如鸿毛 退避三舍 荒谬绝伦⑧动宾补关系 例如:问道于盲 拒人千里⑨连动关系 例如:画蛇添足 抱薪救火 亡羊补牢⑩兼语关系 例如:请君入瓮 令人生畏 引狼入室⑪偏正关系 例如:衣冠禽兽 扶摇直上 一丘之貉2.惯用语惯用语是口头上常用的习惯用语。
例如:“钻空子”“吹牛皮”“扣帽子”等惯用语同成语有相同之处,也具有简明、生动、形象的特点惯用语与成语的区别:(1)惯用语通俗易懂,具有口语色彩;成语显得文雅,含义深,具有书面语的特点2)惯用语大多是三个音节的固定结构;成语大多是四个音节,结构类型较复杂3)惯用语大都能拆开,在动宾之间能插进其他成分;而成语一般不能随意拆开插进别的成分例如:打棍子——打了你一棍子敲竹杠——敲了他的竹杠3.谚语谚语是在民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例如:众人拾柴火焰高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谚语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结构整齐,音节匀称,音调和谐谚语与成语的区别:(1)从结构上看,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都是四个字的短语2)从来源上看,谚语一般来自人民群众的口语,成语多来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等书面语言3)从特点上看,谚语通俗易懂,成语文雅深刻4.格言格言是简练而含义深刻并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例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谚语与格言的区别:(1)来源不同谚语来自人民群众;格言是名人语录,大都见于文献记载2)意义色彩不同。
谚语通俗易懂,口语色彩鲜明;格言书面语色彩浓厚,有些必须加以解释才能使人理解其意义3)格言比谚语的哲理性更强,教育意义更深刻,大都意味深长,使人警醒5.歇后语歇后语是一种由“前语”和“后语”组成,并且只要说出“前语”就能让人猜到“后语”意思的口头用语根据前后两部分的构成情况,歇后语可分为两类:(1)喻义的“前语”是一个比喻,“后语”是对“前语”的解释例如:水中捞月——一场空万年松树,十年芭蕉——粗枝大叶2)谐音的“后语”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双关的意思例如: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上鞋不用锥子——针(真)好歇后语不能滥用,要注意场合第二阶段 活动任务达成一、辨析近义词1.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般来说,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 着人们的思维方法, 着人们的行为习俗, 着人们的情感抒发, 着人们的审美趣味, 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A.支配 制约 控制 规定 左右 悬置B.制约 支配 控制 左右 规定 悬置C.制约 左右 控制 支配 悬置 规定D.支配 制约 左右 控制 悬置 规定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实词辨析的能力。
支配:对人或事物起引导和控制的作用制约:限制约束,受环境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左右:支配,控制控制: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规定:对某一事物作出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质量的决定悬置:在宇宙空间里把一个概念或者事物不与任何其他事物概念思想等相联系,让它真正地独立存在,然后再来分析研究悬置”与其他词意义差别较大,可以其为突破口由“悬置”的意义来看,最值得独立出来分析研究的,显然是“人们的终极关怀”,故排除C、D两项支配”与“制约”,前者控制的意味较重,而“思维”是相对自由的,顶多被“制约”,很难被“支配”,排除A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 《反分裂国家法》2)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精妙绝伦, 人心3)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 了4年A.制定 振奋 推迟 B.制定 震撼 推迟C.制订 振奋 延迟 D.制订 震撼 延迟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实词辨析的能力制定”和“制订”:两个词语的搭配对象不尽相同。
制定”,一般指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有“创制拟定”的意思,一般指定出具体的方案第(1)句中的《反分裂国家法》显然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规范,应用“制定”振奋”,使精神振作奋发;“震撼”,震动,摇撼第(2)句中,“聋哑演员”的表演主要带给观众的应是心灵的“震动”,所以用“震撼”较好推迟”和“延迟”:两个词都有时间推延、延续的意思,但“延迟”更强调某事件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进行第(3)句中,“13亿人口日”因为“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而“推后”了4年到来所以应用“推迟”二、辨析成语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