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医学问答题(共31页).docx

30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439192911
  • 上传时间:2023-11-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1.06K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医学问答题 1.中医学的方法体系大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2.中医学的主要哲学基础是什么?3.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为什么必须对中国古代的主要哲学思想有个大体认识?4.为什么说精气神三者不可分离?5.简述无形之气与形质之气的异同点6.你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是如何认识的?7.气运动有何意义?8.如何理解气运动的普遍性?9.气化的形式主要可概括为哪几种? 10.为什么说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11.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机理是什么?12.何谓阴阳学说?其基本观点是什么?13. 如何分析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 14.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体现在哪几方面?试举例说明之15.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16.为什么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17.人体五脏阴阳是怎样划分的? 18. 你对阴阳的对立和制约是如何理解的? 19. 你对阴阳的互根与互用是如何理解的? 20. 何谓阴阳的消长、转化?二者关系如何?21. 何谓阴阳互为消长?举例说明之22. 何谓阴阳皆消皆长?举例说明之23.阴阳转化的条件及形式如何?举例说明之。

      24.何谓“阴阳自和”?其对自然界和人体有何意义? 25.如何运用阴阳理论来概括分析药物的性味及功能? 26.怎样运用阴阳理论概括分析各种证候? 27.如何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有何临床意义? 28. 何谓五行学说?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29.五行各自的特性是什么? 30.何谓”取象比类法”?举例说明之31.何谓“推演络绎法”?举例说明之32.何谓所胜与所不胜?33.何谓五行相乘?其次序和原因如何?34.何谓五行相侮?其次序和原因如何?35.何谓“母病及子”?一般规律如何?举例说明之36.何谓“子病及母”?一般规律如何?举例说明之37.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和常用治法有哪些?38.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常用治法有哪些?39.何谓“五行制化”?其规律如何?40.如何以五行生克乘侮理论指导情志病的治疗?41.五行生克乘侮理论在针灸取穴中有何指导意义?42.中医学思维方法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为几个方面?六、论述题1.试述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2.古代哲学中精和气各自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3. 为什么称精、气、神为人身“三宝”?4.气的运动与气化之间的关系如何?5.如何区别古代哲学与中医学中的精、气概念? 6.古代哲学之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如何?7.如何理解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举例说明之。

      8.怎样理解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举例说明之9.阴阳转化发生的内在根据和条件是什么?10.何谓阴阳交感?其内在机制是什么?11.何谓阴 阳互藏?有何意义?12.何谓阴阳自和?其意义如何?13.何谓阴阳平衡?有何意义?14.试述阴阳消长的形式及其与阴阳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的关系15.如何运用阴阳学说指导确定治疗原则? 16.如何运用阴阳理论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17.如何运用阴阳学说指导中医诊断疾病?18.五行学说在生理方面的应用可概括为几个方面?19.何谓“生我”、“我生”、“克我”、“我克”?举例说明之20.何谓“五行胜复”?其规律如何? 21.如何以五行的特性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22.如何以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来阐释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举例说明之23.五行生克理论在阐释五脏病变的传变方面有何意义?举例说明之 24.如何运用五行生克理论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25.如何运用五行理论指导脏腑用药?26.试述在中医学中应用较多的思维方法27.你对“中和思维”是如何理解的?试举例说明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8.何谓“类比思维”?在中医学中是如何应用此思维方法的?试举例说明。

      1.大体可分为中医的哲学方法,中医的一般思维方法,中医学的具体方法等三个层次2.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3.中医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受当时实验科学尚不发达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不得不更多地借助于古代哲学知识来解释一些生理病理现象因此,在中医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古典哲学被运用于中医学中的各个领域,对中医学有着很大的影响,离开了这些哲学思想,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很多问题是难以理解的4.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精气互化;精气生神,精气养神;神则统驭精与气,故三者不可分离精为生命的基础(本原);气为生命活动的动力(维系);神乃生命活动的主宰5.二气共同之处均为细小而分散的物质不同之处:无形之气以弥散而剧烈运动的状态存在,且肉眼难以看到形质之气以凝聚的状态存在,且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6.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①宇宙万物的生成皆为精或气自身运动的结果,精或气是构成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共同原始物质;②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之气交感、阴阳二气合和;③精气有“有形”与“无形”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7.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其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升、降、聚、散几种气的升降聚散运动使整体宇宙充满了生机,推动着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变化和消亡,维持着自然界新陈代谢的平衡。

      气的运动止息,宇宙则失去了生生之机8.气的运动的普遍性主 要表现在:①宇宙中的任何事物自身都具备运动特性及升降聚散等运动形式,即所谓“升降出入,无器不有”;②气的运动使宇宙充满了生机,促进新生事物的孕育和发生,引致旧事物的衰败与消亡,维持自然界新陈代谢的平衡;③气的运动止息,宇宙则失去生生之机9.气化是指由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气化的形式主要有气与形之间的转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气与气之间的转化,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四种10.精气是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包括:①精气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②精气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11.①万物相互感应的机理是“类同则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即(周易)所谓“同气相求”;②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是精气或气12.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它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古人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其基本观点是: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13.事物的阴阳属性,是根据事物或现象不同的运动趋势、不同的功能属性、不同的空间和时间等,通过相互比较而归纳出来的一般地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14.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阴阳属性相互转化,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和以比较分阴阳三个方面 15.包括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和阴阳自和与平衡六个方面16.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组织,既是有机联系的,又都可以根据其所在部位、功能特点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部分如以人体内外而言,则体表为阳,体内为阴;以内脏而言,则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以气血而言,则气为阳,血为阴;五脏中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脾为阴中之至阴,肝为阴中之阳,肾为阴中之阴等等故《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17.脏腑分阴阳,则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五脏再分阴阳,则心肺居于上属阳,而心属火,主温通,为阳中之阳;肺属金,主肃降,为阳中之阴肝、脾、肾居于下属阴,而肝属木,主升发,为阴中之阳;肾属水,主闭藏,为阴中之阴;脾属土,居中焦,为阴中之至阴。

      18.阴阳之间的对立,是指阴和阳的属性是相反的,主要表现于二者之间的互斗争、相互制约如寒与热、水与火、动与静等所以,只有相反的的事物和现象,才能区分其阴阳的属性阴阳之间的制约,是指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之间不是静止着的相互对持,而是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阴可以制约阳,阳也可以制约阴如寒可以制热,热也可以制寒;动可以制静,静也可以制动等等19.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上与下、寒与热、明与暗、升与降等阴阳关系中,主要是因相互依赖而存在若阴阳互根关系被破坏,变会导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甚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死亡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如阴精与阳气的关系中,阴精能促进阳气的化生,阳气又能固护阴精主要存在着相互资助和相互促进的关系若阴阳互用关系失常,则出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病理变化20.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

      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阴阳转化,是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都是阴阳运动变化的过程和形式,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阴阳消长是在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基础上表现出的量变过程,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是阴阳消长的结果21.阴阳双方中的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消减,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增长称之为阴阳互为消长例如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从冬至春及夏,气候从寒冷逐渐转暖变热,这是“阳长阴消”的过程;由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炎热逐渐转凉变寒,这是“阴长阳消”的过程22.阴阳双方中的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亦增长,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亦消减称之为阴阳皆消皆长例如人体生理活动中,饥饿时出现的气力不足,即是由于阴(精)不足,不能化生阳(气)而导致阳的不足,属阳随阴消的阴阳皆消变化;而补充营养物质(阴),产生能量,增加了气力,则属阳随阴长的阴阳皆长的消长变化23.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产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

      正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这里的“重”、“极”就是阴阳消长变化发展到极点而导致阴阳转化发生的条件若没有消长的量变过程,就不会有转化的质变过程阴阳转化既可以表现为渐变形式,又可以表现为突变形式一年四季之中的寒暑交替,一天之中的昼夜转化等,即属于“渐变”的形式;夏季酷热天气的骤冷和下冰雹,急性热病中由高热突然转为体温下降、四肢厥冷等,即属于“突变”的形式24.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阴阳自和是维持事物或现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中医学运用阴阳自和理论来说明人体阴阳自动协调促使病势向愈和机体恢复健康的内在机制25.中药的性能,主要依据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而定四气中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