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程干预护理模式在预防经股动脉冠脉介入术治疗患者术后下肢DVT的价值.docx
3页全程干预护理模式在预防经股动脉冠脉介入术治疗患者术后下肢DVT的价值股动脉冠脉介入术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接受该种手术治疗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不能进行剧烈运动,是以易导致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对患者有效护理可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2]本文特作一观察报告于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9年3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接受股动脉冠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纳入标准:均接受股动脉冠脉介入术治疗;术前超声检查无下肢DVT;入组患者遵循知情同意原则排除标准:重度血管钙化者;既往合并血栓性疾病;合并下肢静脉炎、动脉硬化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近期接受手术治疗者;近期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00例,年龄42~7(54.28±4.38)岁,男64例,女36例,3观察组150例,年龄40~70(55.13±4.41)岁,男61例,女39例,两组年龄(t=1.675,P=0.095)、性别(χ2=0.127,P=0.72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全程干预护理1)术前干预,护理人员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下肢DVT的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同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度劳累,并保持心情舒畅;(2)术后肢体康复,护理人员定期为患者按摩,促进静脉血液循环;同时患者术后24h内,应知道患者进行简单的下肢运动;(3)术后干预,嘱咐患者术后少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食用富含维生素食物;保持排便顺畅,防止因排便不畅引起的下肢DVT。
1.3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术后下肢疼痛、肿胀及DVT发生情况;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护理满意度评价:非常满意(分数高于90分)、满意(分数70~89分)、一般(40~69分)、不满意(低于39分)1.4统计学处理数据分析用SPSS23.0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下肢肿胀、疼痛、DVT发生情况(表1)观察组下肢疼痛(4.00%)、肿胀(8.00%)、DVT(2.00%)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4.00%、24.00%、8.00%,P<0.05)2.2两组凝血指标变化比较(表2)两组干预前aPTT、PT、TT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aPTT、PT、TT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1两组下肢肿胀、疼痛、DVT发生情况比较[n(%)]表2两组凝血指标变化比较2.3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78.66%,P<0.05)3、讨论全程干预护理是由护士及医师制定好护理干预措施,在干预时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进行护理活动,帮助患者降低DVT的发生[3]。
本文观察组病例通过利用全程干预护理对接受股动脉冠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干预,在术前向患者讲述注意事项,疾病相关知识及预防措施,使患者保持稳定的心态接受治疗;术后,护理人员定期帮助患者按摩及翻身,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避免静脉血液淤滞的发生,可有效防止压疮及下肢DVT的发生,并可促进医患关系;术后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防止患者发生便秘,降低DVT的发生风险本文结果显示,全程干预护理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疼痛及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发现,全程干预护理患者凝血状态明显改善,全程干预护理可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主动配合医生治疗[4]参考文献:[1]黄丽,欧永强,钟瞻,等.运用全程干预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在经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6):76-78.[2]肖书萍.介入手术股动脉穿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性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6):45-46.[3]马玲.经皮静脉内滤网置入术联合经皮股动脉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现代护士进修杂志,2010,020(012):P.18-19.[4]梁月娥,何婉玲,王志英,等.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下肢DVT的原因及预防性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27):18-19.徐丽娟.全程干预护理模式在预防经股动脉冠脉介入术治疗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的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20(06):1033-1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