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未剪辑过的电影(创作谈)-剪辑才是电影创作的正式开始.docx
3页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人生就是未剪辑过的电影(创作谈):剪辑才是电影创作的正式开始 总喜爱坐在路边看人来人往,尤其在华灯初上的夜晚看不清任何人的脸庞和动作,因此想象的空间可以无限扩散,我便可以在想象中恣意徜徉这样的时刻,我会将一切本来没联系的人或物串联起来,形成一部属于自己的时空视听四维空间的电影 某个烈日炎炎的午后,我看到了一幅画,它始终停留在我脑海,甚至到如今还很清楚:刚刚翻新过的紫薇庵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莫名的光晕,有几分神秘,也令人着迷黄、红、白在夏日强光下非常耀眼、炫目,某个瞬间我认为它是妖冶的这些并不全是促使我难忘的条件,只是当建筑工人在屋顶洒过水之后,慢慢升起腾腾雾气下的紫薇庵有了一种仙境般的迷幻每每至此,我才发觉它是如此纯净,如此圣洁思绪刹那飘出窗外,然后一部电影的雏形呈如今眼前这部电影和紫薇庵有关 紫薇庵确有其庵,就矗立在我就读的大学附近构思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正上大三,那个时候对女性有一种比较偏执的看法,尤其是爱情女性在社会中始终处于弱势,所以我极力关注着身边一个个恋爱中的女性偶尔会听到同学带回骇人听闻的爱情故事,于是在心底泛起不行遏止的生气,紧接着便是怜悯这些女性。
同时我也发觉,这个群体正随着时代的进展观念的改变渐渐扩大,我们不能忽视这些,不能忽视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的爱情,更不能忽视这些包括我在内的二十一世纪的前卫女性,所以我们要给予这个群体以关注,以关心,以包涵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之路,青春无悔当然完善,但这条路上的我和我们,都生活在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万花筒般的现实中,很大程度上很难说“有悔〞或者“无悔〞,只要经受过,就是人生的一笔财宝因为那条路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也是自己走过的 随后的两年时间里,我始终在查找着在我看来较为神秘的路偶然间,我觉察这条路是通往凤凰山的,只是这沿途有很多好风景,稍有不慎就会迷失或者沉沦所以在上山的时候,肯定要看看头顶的天,肯定要看看那色调抢眼的紫薇庵,也要看看年轻尼姑苍白的脸庞和无奈的眼神,更要去想想小尼姑〔小男孩〕的天真和可爱 于是乎,《凤凰山・紫薇庵》的主人公――卢荻秋呼之欲出 卢荻秋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想她曾经迷失过,也曾放弃过,她是一个弱女子,和许很多多在校大学生一样;然而她又超出了自我,她知道疼惜生命,她关注弱势群体〔小尼姑〕,她有自己的固执,就因为这些,她挽救了自己,也挽救了另外的三个人――她的孩子,小男孩,年轻尼姑。
年轻尼姑在小说里着笔不多,但她却是我十分看重的一个人物,只不过早些时候“看破红尘〞罢了于是堕落,于是敌视,于是自我封闭……在年轻尼姑这个人的构思上,我尽量给读者以足够的想象空间 紫薇庵在这里只是一个躲避的现实的地方,年轻尼姑不行能永久藏在其中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该处理的还是得处理所以卢荻秋没有躲避,她没选择呆在紫薇庵中,也没有留在凤凰山上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地方――与现实紧密相接的那间小餐馆 木马,这部小说中唯一一个成年男性,我甚至认为他是独立于这个群体的人他可以在这里出现,也可以在这里消失只是他是一个催化剂,是她让卢荻秋快速成熟的 曾经始终不敢写下这个故事,迟迟不动笔的缘由,是在等待,等待一个时机,等待那久违的木鱼声,还有小尼姑的哭声直到那木鱼声和哭泣声交织在一起,越来越剧烈之后,我的电影便应运而生――“上映〞一个又一个画面在脑海里以每秒24格的速度运转着,一个又一个场景在这种速度中轮回 透过凤凰山和紫薇庵交替定格的硕大画面,透过木鱼声和哭泣声轮番响起的话外音,我看到了卢荻秋甜蜜的笑容从卢荻秋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大大的“我〞――那是属于“80后们〞真正的现代的青春群体。
人生,原来就是没有剪辑过的电影我只不过通过《凤凰山・紫薇庵》这些文字,做了些许加工和剪辑 第 3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