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四抢分点三材料比较的两个热点讲义含解析.doc
9页抢分点三 材料比较的两个热点——内容的侧重点与报道角度 如何比较内容的侧重点与报道角度 非持续性文本的材料往往与同一种人物或事件有关,但是所侧重的方面、观测问题的视角、讨论的焦点又有所不同故而,常常可以就此展开比较常考的内容是信息异同比较与不同角度比较解答信息异同比较题,一方面要读懂题目规定,明确任务,即比较什么样的信息,如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人物影响、人物成就、事件背景、事件过程、事件成果等对同样的人或事进行报道,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或者简介人物成长经历,或者简介人物的突出奉献,或者简介事件的重要意义,或者简介事件的发展过程设立题目时可以考察报道的侧重点,可以考察作者的视角变化,还可以考察不同视角下有关内容的不同呈现方式[核心提示] 在新闻阅读中,新的考题示例增长了对比分析的题型,波及两个题目:一是比较新闻报道的侧重点,一是比较新闻报道的角度这两个题目既波及新闻的内容,又波及新闻的文体特性、手法,概括性、综合性比较强,又由于是新增长的题型,二轮复习应予以一定限度的注重 突破点一 比较内容的侧重点 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第1步:通读文本,全面把握文本内容材料一”是一则消息,报道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圆满完毕既定目的这一重大科研成果材料二”从出处看,是一则人物通讯,与“材料一”形成补充关系材料三”是一则消息,是日本媒体对中国科学研究高速发展状况的评价第2步:看清题目规定,明确设问角度题目有三个核心词:“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简要分析”答题要从“不相似”分析第3步:多点对比,分角度写出答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看对象国内的《人民日报》国外的《自然》杂志日本的《读卖新闻》看深度简介国内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简介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奉献简介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看宽度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发明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规范作答]答案: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简介国内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发明;②《自然》杂志侧重简介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奉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简介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评分细则]第一问4分,第二问2分第一问每小点1分,全对4分类题拓展】阅读例题中的非持续性新闻文本,回答问题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对的的一项是( )A.运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播,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保证信息传递绝对安全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量多的市场份额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国内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有关状况进行了报道,觉得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解析:C项,无中生有,题目所给的三则材料没有“抢占市场份额”的有关表述答案:C三个角度比较报道的侧重点1.看对象非持续性文本所给材料虽然都是环绕一种问题展开,但不同材料因陈述的角度、作者的观点不同,对问题的切入点也不完全相似因此,要注意选文切入点,看清材料报道的对象;注意选文的题目、出处,看清材料是环绕什么问题,从什么角度展开的2.看深度有的新闻材料,仅就新闻事实进行报道,波及的层面较浅;有的新闻,除新闻事实外,尚有深厚的新闻背景、因素分析和成果预测,有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有关人员的分析评论,波及层面较深。
3.看宽度所谓新闻报道的宽度,就是新闻的波及面,有的仅就某一事件、现象做客观纵向的报道,有的由此及彼,对同类现象和有关事件进行横向类比分析,如综述类新闻新闻的宽度不同,侧重点也不相似 突破点二 比较报道的角度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阐明两则材料在写作上有什么不同之处6分) [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第1步:通读文本,理解文本大意材料一”是一篇新闻通讯,报道了国学典型大型交响咏诵会在京举办的状况及意义材料二”是一篇针对典型诵读活动的时评,旨在论述文学典型的“必读性”一般会不小于社会典型的观点第2步:看清题目规定,明确答题角度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明确比较的对象;(2)“简要阐明”,明确答题的方式;(3)“两则材料在写作上有什么不同之处”,指明题目考察的角度第3步:根据规定,列出要点,组织答案材料一材料二看特性属通讯,重要以论述作为体现方式属于评论,旨在论述作者观点看内容侧重对新闻事实的报道,简介了咏诵会的有关状况侧重于谈论典型特性,阐释了社会典型和文学典型的区别[规范作答]答案:①内容方面:材料一侧重对新闻事实的报道,简介了咏诵会的有关状况;材料二侧重于谈论典型特性,阐释了社会典型和文学典型的区别。
②写法方面:材料一作为通讯,重要以论述作为体现方式;材料二属于评论,旨在论述作者观点,重要以议论作为体现方式[评分细则]每点3分从其她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类题拓展】阅读例中的非持续性新闻文本,回答问题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对的的一项是( )A.国学典型咏诵会采用演唱、舞蹈、朗读等多种形式诠释典型,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B.材料二的观点觉得,文学典型的“必读性”不小于社会典型,优秀的文学典型可以独立于时代,其价值不因时代而流失C.材料一和材料二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什么是典型,如何诵读典型,以及诵读典型的意义D.感悟国学典型大型交响咏诵会,不仅比赛咏诵的内容,对咏诵者的诵读能力、舞台形象乃至才艺均有一定的规定解析:C项对两者材料的报道内容与角度的分析不对的材料一没有阐释什么是典型,材料二没有谈论如何诵读典型答案:C比较报道的角度异同须“三看”1.看体裁特性非持续性文本的材料,有通讯、时评、消息、调查、综述、访谈等不同的体裁,特性不同,写法各异,报道的视角也不尽相似2.看具体内容新闻报道的视角与文本的内容密切有关,不同的材料呈现出不同的视角,体现不同的观点3.看记者态度看记者是站在如何的立场上,有如何的观点态度,立场不同,观点不同,采访的对象不同,报道的目的不同,视角也也许不同。
授课提示:相应学生用书第66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毕1~3题材料一:专家指出,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有的,可以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核心能力,是有关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规定的综合体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种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毕生中不断完善近十几年来,核心素养的教育与测评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甚至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本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培养将来的公民,以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与生活摘编自人民日报《今天,为什么要提“核心素养”》)材料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注】 “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基于全面发展的贯彻立德树人主线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高国内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它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品质构造对于“核心素养”一词,不同国家表述不同,如美国将其称为“核心素养”,澳大利亚称为“综合能力”,但都体现了对于将来的公民究竟应当是什么样子、应当具有如何素质的追问。
材料三:作为与终身学习战略并行的教育变革的指引体系,核心素养已成为近十年来欧盟教育发展的支柱性理念欧盟但愿以核心素养取代老式的以“读、写、算”为核心的基本能力,引起并指引各成员国的课程变革12月,欧洲议会( EuropeanParliament)和欧盟理事会( EuropeanCouncil)通过了有关核心素养的建议案,向各成员国推荐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等八大核心素养体系,每个核心素养均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进行描述在这一建议案中,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欧盟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是使全体欧盟公民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其突出特点在于统整了个人、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目的与追求相比分科知识,欧盟的核心素养理念具有更强的整合性、跨学科性及可迁移性等特性,但它并没有排斥母语、数学和科学等老式意义上的基本技能,这印证了欧盟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是强调跨学科、综合性的能力培养,但这并不意味着否认老式的基本技能,而是将其作为核心素养的基本摘自胡升平《核心素养·欧盟的观点》新浪博客)材料四:知识在人的外层,能力在人的中层,素养在人的内层。
也就是说,素养跟人的关系最紧密知识、能力一般只停留在人的结识领域和范畴,但素养还进入人的情意、精神,乃至于血液、神经,它和人的整个生命融为一体,变成人的天性、习惯、气质、性格,因此它会在一切场合、一切活动中自然流露、体现出来,这是素养最本质的特点素养具有综合性、包容性一般而言,能力涉及知识,而素养涉及知识和能力但值得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知识和能力都能转化为素养,只有当知识由公共知识真正转化为个体知识、能力,由只在特殊情境体现出来的能力转化为具有广泛的迁移性的能力时,知识和能力才会成为人的一种素养反过来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就是可以转化为人的素养的知识和能力摘编自佘文森《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蕴》)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对的的一项是( )A.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可以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应具有的必备品格和核心能力B.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波及文化、自身、社会等方面,是贯彻立德树人主线任务的重要举措C.欧盟学生核心素养以具有终身学习能力为核心,统整了个人、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目的与追求D.能力涉及知识,而素养涉及知识和能力,并能在活动中自然流露和体现出来因此,素养比能力更有价值解析:“因此,素养比能力更有价值”错,根据材料三可知,作者并没有明确地指出素养比能力更重要。
答案:D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对的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从社会价值角度全面地阐释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功能B.材料二图示表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多方面的,并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C.材料四从构造这个方面,论述素养在人的内层是最本质特点,并指出素养富有综合性、包容性D.四则材料环绕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题,波及核心素养的教育、发展,以及国外成果解析:A项应为“材料一和材料二从不同的角度全面阐释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C项应为材料四在论述素养在内层最本质特点时,“具有”而不是“富有”综合性、包容性D项应为四则材料环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题,波及核心素养的教育、发展、国外成果,以及素养本质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