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李子核4鄂教版.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llt8****5967
  • 文档编号:291045896
  • 上传时间:2022-05-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5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李子核4鄂教版 [教学内容]  《李子核》是俄国闻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文章通过对小男孩瓦尼亚偷尝李子,后因担忧肚子里长小树又忍不住将真相告知家人的事件描写,生动再现了一个天真稚嫩、顽皮又不失可爱的孩童形象  短文风趣幽默,读了使人忍俊不禁  从瓦尼亚的身上,许多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走进瓦尼亚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以一种思辨的眼光看待瓦尼亚的行为,并从中感悟些许人情事理,成为本篇课文的要紧蕴涵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养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进展的教学方式,慢慢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事实上,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养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教学目标]  1、学写“尖、吓、外”三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人物心理活动  3、引导学生在思辨中获得心灵的醒悟,教育学生诚实做人  [教学重难点]  1、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知人物的心理活动,明白家人在了解真相后什么缘故不批判瓦尼亚,反而都笑了  [设计理念]  正如斯朗格所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因为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

        《李子核》一文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瓦尼亚偷尝李子后的心虚、恐慌,母亲的幽默慈爱,家人的宽容,无不让人感受到鲜活的、浓浓的生活气息  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与瓦尼亚共同经历,共同醒悟,共同成长,将会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阻碍  一、唤醒的前奏,走进儿童内心世界  从瓦尼亚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许多儿童的身影天真、充满好奇,为了不受批判而矢口否认自己的所为,但内心又自感惭愧  我们的教学,就可从走进瓦尼亚的内心世界入手  在初步整体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感知瓦尼亚对李子的强烈好奇心,感知其偷尝李子后的紧张与心虚,惭愧与惧怕,走进其心灵世界,让学生与瓦尼亚经历同样的心路历程,将对学生后来的思索与警醒,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二、唤醒的过程,展开思辨感悟事理  尽管瓦尼亚极力想掩饰自己偷吃李子这件事,但家人依旧十分轻易地看穿了他的把戏只是当家人了解到情况真相时,非但无人批判瓦尼亚,反而都笑了  一家人笑,可能是因为瓦尼亚可怕的模样专门有味,可能是认为瓦尼亚难道相信肚子里会长小树可笑,也可能是因为家人爱瓦尼亚,原谅他的年幼无知,期望以笑来减轻瓦尼亚内心的惭愧与惧怕等  让学生展开思辨,对文本内涵进行丰富而多元的感悟,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心灵的净化,思想的成熟,将使那些年幼而易于迷失的心被轻轻唤醒,从而走上一条更加健康美好的人一辈子之路  三、唤醒的余音,联系生活升华内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聪慧在于教师从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经常激发他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  当学生对文本内涵已有一定感悟之后,引导学生说说想对瓦尼亚说的话,再联系现实谈谈自己面临类似遭遇时的打算,将学生的课堂学习连续到多彩的生活中来,不仅是对学生心灵唤醒的连续,更重要的是,使得学生能够对文章思想进行内化与升华,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道德认知。

        教学目标:  1、学会“李、吃、分”等8个生字,会认“核、盘、黑”7个生字,认识“尸”字头,“小”字头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得不能说谎话,要做诚实的小孩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本课会写会认的生字,书写美观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扮演角色体会人物的心情和感受  3、了解课文内容,共同瓦尼亚犯错误前后的心情,和瓦尼亚一起成长,情愿做一个诚实的小孩  教学预案:  一、导入  同学们,(出示李子)这是什么?你吃过它吗?(指导学生谈谈李子的外形,味道李子中间有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着小小的李子核有关,谁来读课题?注意子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快快把书打开112页,自有小声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难读得字多读几遍,开始!  2、出示生字卡片,多种方式读字  3、你觉得哪些词语难读?刚才柳老师听到这些词也不容易读准,谁来读一读  4、真棒,那你能用手势告诉柳老师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我就请9个同学来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读得如何样?  5、那么课文要紧说了什么啊?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指名读第1段(妈妈买来李子预备晚饭后分给大伙儿)。

        2、哪个词是“预备”的意思?(打算)“小孩们”是指谁?(瓦尼亚和他的兄弟姐妹们)  3、真会读书,齐读第1段  4、你看看插图,瓦尼亚在干什么?瓦尼亚会如何做呢?我们下接课再学“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四、识记生字  1、认读“李、分、吃、吓、外、尼、瓦”  2、自由识记、组词  3、描红、评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