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承大同钵传天工的文本解读.docx
9页“鼎承大同,钵传天工”的文本解读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宜宾644003)[摘要]“鼎承大同,钵传天工”,是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它体现了该校“以德为魂、以能为本、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办学理念由于“鼎承大同,钵传天工”的校训,涉及古汉语和古文化知识,不少人对其文化内涵及语法特征不甚了解,造成了理解困难为此,本文就其文本和内涵层面进行初步的解读[关键词]鼎承大同钵传天工文本内涵[[]H109.2[]A[]0439-8041(2013)08-0121-03“鼎承大同,钵传天工”,是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中国西部的云贵川结合部的四川盆地南部,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自2002年组建成立以来,学校坚持“以德为魂、以能为本、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办学理念,确立了“鼎承大同,钵传天工”的校训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基本形成了“三元联动,多方合作,服务地方发展”的办学模式,建立了以“三证换一证”(即成绩合格、技能合格、品德合格,才能取得毕业证)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形成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职业教育新模式,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因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深受企事业单位欢迎。
学院在2006年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评定为优秀2010年学院成功创建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鼎承大同,钵传天工”,体现了该校“以德为魂、以能为本、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办学理念由于它涉及古汉语和古文化知识,不少人对其文化内涵及语法特征不甚了解,造成了理解困难为此,本文就其文本和内涵层面进行初步的解读一、关于“鼎”鼎的本义是指古代烹煮用的器物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像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像鼎足根据汉典,“鼎”有六种解释:一是指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二是指锅:~罐三是指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彝~祚(国运)四是指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峙~足之势五是指大:~族~力支持六是指正当,正在:~盛(shèng)根据百度百科解释,“鼎”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还可以做形容词用下面分别进行说明用作名词,有6种情况:(一)古代烹煮用的器物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二)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
旧时用意比喻宰相治理国家)三)比喻帝王如:问鼎;定鼎中原;鼎甲(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业(帝王的大业)四)指宰相如:鼎台(宰辅大臣);鼎臣(指宰相)五)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如:鼎辅(三公,宰辅);鼎司(三公的职位)六)指国家如:鼎祚(国祚,国运);鼎运(国运)用作形容词,有3种情况:(七)显贵如:鼎臣(大臣,重臣)八)显赫,盛大[great]高门鼎贵——晋•左思《吴都赋》;又如:大名鼎鼎;鼎甲(豪门大族);鼎姓(豪族,大姓);鼎能(大才能指能力超群,举世无匹);鼎族(巨族,豪门贵族)九)三方并立的,如鼎足分立如:鼎分(三分)用作动词,有1种情况:变革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鼎革固天启——徐浩《谒禹庙》从以上释义中,我们可以看到,鼎与国家社稷等重大意像密切相关二、关于“钵”钵的本义是指一种食具汉典中这样解释:(一)僧侣所用的食具,像碗,底平,口略小如,吾一瓶一钵足矣——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又如:钵盂(佛家语是僧侣的覆钟状饮食器皿);钵多罗(佛家语僧侣的食器)二)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菜、茶水等如:瓦钵;饭钵;粥钵。
由于比丘(僧人)持钵以应受他人的饮食,故钵亦称应器一钵之量刚够一个僧人食用,僧人只被允许携带三衣一钵,此钵则为向人乞食之用现在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僧人,仍于每日凌晨沿门托钵乞食在我国,虽然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现已经很少有僧人托钵乞食,但“衣钵”一词仍然为人们所熟知衣钵就是从佛教里面演化而来的大家知道,钵是僧人化缘用的器皿,衣则是指主持或方丈的袈裟或法衣中国禅宗师徒之间的道法授受,常付衣钵为信,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钵,称为衣钵相传一个人接替了师傅的职位,就说接替了某人的衣钵演化到后来,儿子继承了父亲的职业,也称传承了父亲的衣钵随着词义的演变,衣钵后来就成为工作或者职位、职业的代称,再后来又泛指思想、学术、技能上的继承可见,“钵”、“衣”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是一种生存技能的象征三、关于“大同”所谓大同,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多种不同的内涵其一,是指天地万物融合为一如《庄子•在宥》:“颂论形躯,合乎大同,大同而无己郭象注:“其形容与天地无异成玄英疏:“圣人盛德躯貌,与二仪大道合同,外不闚乎宇宙,内不有其己身也《列子•黄帝》:“子夏曰:‘以商所闻夫子之言,和者大同於物,物无得伤阂者,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
’”其二,是指国家统一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今日天下大同,须为百代典式,岂得尚作关中旧意?”王利器集解:“此当隋时而言,隋统一天下,结束南北对峙局面,故云‘大同’其三,是指大体相同《汉书•西域传上•大宛国》:“自宛以西至安息国,虽颇异言,然大同,自相晓知也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二六:“不过许多小异之中,也尽有大同的成分存在然而,在传统文化中,更多的指是战国末至汉初的儒家学派提出的一种与“小康”相对的理想社会语出《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脩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与,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社会是中国古代儒家所宣传的最高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它具有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选贤与能的管理体制,讲信修睦的人际关系,人得其所的社会保障,人人为公的社会道德,各尽其力的劳动态度,其基本特征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只有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修养到达相当高的境界才可以实现大同社会的理想。
这种理想社会曾为许多人所向往,如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大同”思想的影响可见,“大同”不仅仅是一种古代的社会理想,而且是一种道德、思想的象征,是一种核心的价值观念四、关于“天工”天工主要是指天然形成的高超技艺,与“人工”相对如,韩愈《赠族侄》诗:“自云有奇术,探妙知天工赵孟頫《赠放烟火者》诗:“人间巧艺夺天工,鍊药燃灯清昼同郭小川《长江组歌》:“人民群众的双手,更比天工巧在此意义上,我国明代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作有《天工开物》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可见,“天工”完全可以指代技能、技术,甚至科学五、关于“鼎承大同,钵传天工”的语法形式(一)“承”“传”为互文见义所谓互文见义,是指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常见到一种修辞手段,在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语法现象至今还存在于一些成语中它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
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二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既“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两词互文见义可见,“鼎承大同,钵传天工”中的:“承”和“传”都是一个意思,即是传承的意思二)“鼎”“钵”为名词作状语所谓名词作状语,也是中国古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广义的名词动用包括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作使动、名词作意动三种类型而狭义的名词动用则是仅指活用为一般动词,表示与该名词动作相关的动作和变化比如,“席卷天下,包举宇内”中的“席包”字,本是“席子”“包裹”的意思,在句中表示与“席子”“包裹”相关的动作“像席子卷起来一样”和“用包装起来一样…”。
可见,由于“鼎”和“钵”用在动词“承”和“传”之前,不是作主语而是名词作状语,分别对“承”和“传”进行修饰三)“天工”“大同”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借代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它是指在人们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方法人们把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一般情况是“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借代有工具代本体、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专名代泛称、结果代原因等多种形式在“鼎承大同,钵传天工”中,不难看出:“天工”指代的是科学技术,“大同”则指代的是思想道德鉴于上述的论述,“鼎承大同,钵传天工”的翻译应该是:要像重视传承象征国家政权的“鼎器”一样,重视传承天下大同为核心价值的思想道德;要像重视传承象征生存技能的“衣钵”一样,重视传承赖以生存发展的科学技术鼎承大同,钵传天工”的校训,正是办学理念——“以德为魂、以能为本、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高度概括它告诫该院师生突出品德修养和技能学习的重要地位,建设“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参考文献:[1]汉典词典[EB/OL].[2012-01-01][2]百度百科[EB/OL].[2012-01-01][3]魏建功,叶圣陶,萧家霖,杜子劲等.新华字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责任编辑:周奇)ATextInterpretationof“DingChengDaTong,BoChuanTianGong”WenJin’aoAbstract:“DingChengDaTong,BoChuanTianGong”istheschoolmottoofYibin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Itdemonstratetheeducationalphilosophyofthisschool:focusingonmorality;basedonability;withdistinctivecharacteristicsando。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