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户外活动教师应明白的问题.doc
3页幼儿户外活动教师应明白的问题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心理负荷则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心理负担量,它一般包括认识、情绪、意志三方面的负荷在幼儿户外活动中,只有运动负荷和心 理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幼儿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幼儿身体的健康十分不利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生理和心理负荷是对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二者是否适宜还是评价户外体育活动的锻 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和调节呢?要想做到科学合理,首先必须了解制约运动负荷 和心理负荷的因素 影响幼儿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人在运动时的生理负荷量,常用心跳频率来表示在幼儿户外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走、钻、爬、投掷等动作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 2、幼儿的活动时间 这个时间主要是指活动有效时间,是指从开始活动到结束 3、活动内容的特点 不同的内容,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是不同的,例如障碍跑,运动负荷大,心理负荷相对小;而前滚翻,运动负荷小,但心理负荷大。
幼儿的熟悉程度,游戏规则,相对生理年龄的大小等都可以影响到幼儿的生理和心理负荷 4、练习的次数和质量 跳跃类一般2至3组,每组4至6个;奔跑类距离15米至20米,2至3次其余的运动负荷小的项目,应根据,天气,幼儿体质差异,合理安排 5 、教师组织的形式 小班一般采用集体游戏的形式,大中班可以分组进行一些竞赛的游戏教师认真组织幼儿,合理分配时间,提高活动质量 户外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注意选择场地,户外活动前,教师先要非常负责检查一下大型玩具,场地,器材等,确保活动安全 2 、幼儿服装鞋子,一定要适合运动项目 3 、活动过程中,教师坚持巡视制度,及时消除不利运动的因素,认真观察幼儿,注重幼儿个体差异 在没有仪器精确测评幼儿运动负荷与心理负荷的条件下,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外在表现判断运动效果一般以幼儿微出汗,面色发红,呼吸频率加快,心跳150—170次/分,经5分钟左右放松休息,可恢复活动前水平;运动后没有厌食等现象幼儿有个体差异,教师应因人而异客观评价 以上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