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法国高考:为哲学打架.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23000162
  • 上传时间:2022-07-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0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法国高考为哲学打架    君操“康德和黑格尔的信徒打了一架2015年夏天,法国波尔多地区圣日内中学,一群刚刚结束高中会考哲学考试的中学生发生了冲突在考场外,一名事后被证实是康德信徒的考生喊了一句“黑格尔,闭嘴”,立刻引起了考生中黑格尔拥趸的不满,两伙人陷入混战据之后介入的当地警察透露,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当年黑格尔在他的《精神现象学》中对康德的理论毫不留情的批评这一幕,法国人自己也争论不休,叫好者称其“正是为真理而战的脚注”;不屑者则认为“世风日下,先贤脸面无存,再次证实中学哲学教育正在走回头路”在法国,高中毕业的哲学会考是法国学生一生必经的成人礼由于法国大学不设专门的入学考试,学生凭借会考成绩申请大学,所以,法国高中的毕业会考相当于中国的高考因为哲学在所有科目里用时最长、难度最大,所以它被称为法国高考的“皇冠科目”,也是所有考生最怵的科目每年6月中旬的一天便是闯关的日子这一天,法国会有60多万名中学毕业生在4个小时里,逼迫自己像萨特一样思考2015年闯关的日子是6月17日同往年一样,早上8点开考,中午12点结束文学类考生闯关的哲学作文题是:“尊重一切生命,是一种道德义务吗”“我是由我过去的经历塑造的吗”,另须对法国政治哲学家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的一段文本“无论什么时代,或多或少总是存在着专断的信仰。

      信仰产生的方式不同,其形式和对象也会发生变化;但是完全没有信仰,那是不可能的……”做出解读背哲学书”是日常功课法国高中毕业会考由拿破仑于1808年3月17日下令设立,其第一门考试科目便是哲学法国人痴迷哲学,哲学在法国的中学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与法语、外语、数学和物理这些功课的地位不相上下法国普通中学的学生升入高中以后就开始分科,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选择文学、经济等课程但是无论是哪一科的学生,哲学都是必修课,文学类的学生每周要上8个小时的哲学课,而经济和其他学科的学生,每周也要上4个小时的哲学课法国的哲学教育没有通用教材,主要由老师根据内容宽泛的教学大纲,按照哲学概念和主题来组织教学——训练学生对人生、社会、政治等领域的根本问题进行初步的哲学思考在学习中,学生是自由的,只需在老师的引导和激发下,围绕某些概念和文本,对最具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但会考时,4个小时内要完成一篇像样的论文,显然需要掌握一定的哲学知识、概念以及一定的写作技巧这也意味着学生们必须阅读大量的哲学经典,了解一大堆“概念”和“主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牢记诸如“意识”“他者”“存在与时间”等概念的内在含义;还需研习康德、黑格尔、叔本华等先哲的著作。

      所以每年大考之前,法国书店里的各类哲学参考书、哲学概念记忆卡相当畅销在法国,几乎人人都有过在中学时代背哲学书的经历即便这样,哲学会考的平均分还是不尽如人意,也就在10分左右(满分20分)面对如此低效的学习,为什么法国仍要求其国民在年轻时,就开始思考深刻的哲学问题?事实上,法国中学哲学教育并非为了造就哲学家,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即将成年的少男少女们关注哲学问题,塑造具有自由精神、批判意识和政治责任感的“开明公民”因此,诸如“自由是否意味着不遇到障碍”“政治无须讲求真理吗”等这样高深抽象的问题出现在会考当中,并不令人意外无哲学,不法国尽管哲学会考的成绩不尽如人意,但让人欣喜的是,“引导即将成年的少男少女们关注哲学问题,鼓励他们去思索、去批判”的努力没有白费从启蒙运动时期开始,浪漫的法国人就热衷于哲学了今天的法国人依然保留了18世纪在咖啡馆、沙龙中讨论哲学问题的习惯,哲学爱好者经常会就一个问题在咖啡馆里组织一场非正式的辩论哲学学者的课程和讲座,媒体上如著名的法国文化电台中的哲学节目,都很受欢迎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哲学咖啡馆”在法国颇为流行所谓“哲学咖啡馆”,就是街头普通的咖啡馆,每个周末固定开辟专门的时间,聘请一两位文化名流当主持人,组织咖啡馆的客人探讨哲学问题,类似于哲学沙龙。

      经常组织哲学讨论的咖啡馆在巴黎有十几家,在法国有数百家,其中最有名的是在巴黎第4区巴士底狱广场的“灯塔咖啡馆”这里是“法国哲学咖啡馆协会”的总部,定期出版《哲学咖啡馆月刊》,报道各地哲学咖啡馆的活动情况各个哲学咖啡馆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活动方式又大致相仿每次参加讨论的咖啡客从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这里面既有教师和大学生之类的知识分子,也有企业职员和工人,甚至有刚从菜市场出来的家庭主妇每次讨论开始之前,主持人首先征求参加者的意见,确定一个讨论题目题目可大可小,有虚有实,比如,“我们愉快吗”“你认识自己吗”“人们必须永远说真话吗”,等等客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围绕着选定的题目自由发表看法主持人适时引用几句名言警句,起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讨论到兴起之处,客人们往往不是叫一杯咖啡,而是大声招呼堂倌“拿纸笔来”,以便记下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也许有人会觉得法国人从学生时代起就要面对如此沉重的哲学话题,活得未免有点太累其实,哲学思考虽然费脑子,但是也可以使法国人对人生采取超然的态度,在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境正如一位法国人谈到有关“愉快”的题目时所言:“能在生活中当个重要的人固然是愉快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当个愉快的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