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步高】2011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三讲 植物激素调节课件.ppt
55页第三讲 植物激素调节,一、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1)实验图解,(2)结果分析①与⑤对照可得出:单侧光照射,植物出现 ;①与②对照可得出:尖端产生了 的物质;③与④对照可得出: 是接受光刺激的部位,弯曲部位是 2.温特实验(1)图解,向光性,促进生长,尖端,尖端下面一段,(2)结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 ,并 运输,促进胚芽鞘生长某种物质,向下,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1.生长素的产生主要合成部位是 、叶和 2.生长素的运输(1)方式: 2)方向①极性运输a.含义:生长素从植物 运输到 b.实验验证,幼嫩的芽,发育中的种子,主动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②非极性运输a.含义:与轴向垂直(如单侧光照使生长素由 → ,或横放植物时,重力使生长素由 → )b.图解,向光侧,背光侧,远地侧,近地侧,(3)影响因素①单侧光②地心引力,三、生长素及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低浓度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 ,防止 。
2)促进 2.高浓度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应用(1) 2)作为 生长和发芽,落花落果,扦插枝条生根,疏花疏果,除草剂,四、其他植物激素的比较,幼芽,幼根,种子,细胞伸长,种子萌发,果实发育,根尖,细胞分裂,根冠,细胞分裂,衰老和脱落,果实成熟,,,,,,考点一 与生长素有关的实验方法分析1.生长素发现实验的思想与方法 (1)原则 ①对照原则:受单侧光与不受单侧光,有尖端与无尖端,琼脂块接触与不接触胚芽鞘尖端等,均形成了一一对照 ②单一变量原则:除所研究的因素外,其他的因素均相同 (2)方法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分析结果得出结论,,,,2.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 实验组:取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对照组:取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3.验证胚芽鞘生长部位在尖端下段 实验组:在胚芽鞘尖端与下段间插下云母片 对照组:胚芽鞘不做处理4.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1)实验操作,(2)现象: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和c中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5.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1)实验操作,(2)实验现象:A组中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组中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6.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 (1)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注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 (2)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且B向上弯曲程度大,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 若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 若A中幼苗直立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与重力相同09·广东卷)在5个相同的琼脂块上分别放置1~5个水稻胚芽鞘尖端,几小时后将这些琼脂块分别紧贴于5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经暗培养后,测定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右图所示)正确的结果是 ( )解析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可进入琼脂块,作用于去尖端的胚芽鞘处理琼脂块的尖端越多,琼脂块内的生长素浓度越高,在一定范围内,去尖端的胚芽鞘弯曲程度越大A,(09·福建理综)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
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 )A.A B.b C.c D.d,解析 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并运输到胚芽鞘下部促进其生长,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再生长当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置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时,由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生长素对胚芽鞘的促进作用逐渐加强,超过一定浓度后,促进作用逐渐减弱,所以随放置琼脂块含生长素浓度的增加,胚芽鞘的弯曲程度先大后小,浓度达到一定值后与未放置的一侧效果几乎相同,但未放置的一侧不生长,所以α一定不能大于90°答案 B,考点二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1.作用方式 促进细胞的伸长2.作用特点 (1)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特别说明:这里的浓度高低是相对于不同器官的 抑制生长和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而言的) (2)体现两重性的实例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种植物的同种器官的影响不同,如顶端优势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顶芽处生长素浓度低,从而促进顶芽生长;侧芽处(紧靠顶芽的侧芽)生长素浓度高,从而抑制侧芽生长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例如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敏感性越强,其正常生长发育要求的生长素浓度越低一般而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顺序为:根>芽>茎3.生长素的应用(1)依据顶端优势原理,对棉花打顶、果树剪枝等来增加分枝,提高作物产量2)生长素与除草剂 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②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如图所示)3)生长素与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中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以调节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之间的浓度比,可以调控芽的分化和根的形成,这说明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08·广东卷)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 )A.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 下弯曲生长B.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 下弯曲生长C.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 上弯曲生长D.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 下弯曲生长解析 在重力作用下,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在根部,则抑制了该侧的生长,所以根向下弯曲生长A,(09·海南卷)为了验证“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仰制侧芽生长”,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①选取健壮、生态状态一致的幼小植株,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植株不做任何处理,其他三组植株均切除顶芽。
然后乙组植株切口不做处理;丙组植株切口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丁组植株切口处放置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②将上述4组植株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回答下列问题:(1)各组植株侧芽的预期生长情况分别为: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2)比较甲组与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 3)比较乙组和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 4)比较丙组和丁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 5)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的原因是 解析 (1)由植物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可知:甲、乙、丙、丁组侧芽植株的生长情况应分别为生长受抑制、生长、生长、生长受抑制2)验证实验需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导致不同组别结果不同的原因,如甲组与乙组实验结果不同,说明实验变量——顶芽生长抑制侧芽生长若不同组别,的实验结果无差异,则说明该实验变量对该实验过程无影响,如乙组与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说明琼脂块对侧芽生长无影响 答案 (1)生长受抑制生长生长生长受抑制(2)顶芽生长抑制侧芽的生长(3)琼脂块对侧芽生长没有影响(4)对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生长素(5)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较多,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考点三 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1.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植物激素之间,有的是相互促进的,有的是相互拮抗的。
2.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中的易混点辨析 (1)果实发育与果实成熟是两个不同的生理过程,受两种不同激素的调控作用 ①果实发育包括子房形成果实(发育)和果实长大(生长),主要受生长素的调控 ②果实成熟是果实细胞合成一些水解酶,分解细胞壁使果实变软,分解多糖为单糖使果实变甜,同时形成某些色素使果实变红等复杂生理过程乙烯可 促进该过程的进行 (2)植物生长素与动物生长激素:植物生长素为吲哚乙酸,由植物体生命活动旺盛的部位产生,无专门的腺体;动物生长激素为蛋白质,由垂体分泌,经体液运输但两者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3)生长素与秋水仙素:前者为植物激素,后者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物碱;前者可促进植物的生长,促进果实发育,后者则抑制植物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4)几种无子果实形成原因的比较,(09·广东卷)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 )A.延缓叶片变黄 B.促进叶片衰老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D.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解析 细胞分裂素在茎尖、根尖、未成熟的种子、萌发的种子、生长着的果实中合成;细胞分裂素可延缓叶绿素的降解,延长保绿时间,延缓叶片衰老;细胞分裂素和其他物质共同调节叶绿素的降解。
A,某种植物种子经低温处理1~2个月后能够提早萌发在低温处理过程中,种子内的激素含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进行以下的推断,错误的是 ( )A.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B.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 有利于种子保藏C.脱落酸与赤霉素是拮 抗关系D.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是协同关系解析 由图形曲线变化可知,细胞分裂与种子萌发有关,喷洒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种子萌发,不利于种子保藏B,例1 某生物小组为测定适合杨树枝条扦插的最适NAA(萘乙酸)浓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①配制相对浓度依次为2,2.5……6的NAA溶液9份②将杨树枝条随机均分为9份,并将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到1~9号NAA溶液中③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④十天后,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进行统计并记录下列选项中,属于该实验单一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是( )A.枝条的生根数量;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B.NAA(萘乙酸)的浓度;枝条生根数量C.NAA(萘乙酸)的浓度;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D.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NAA(萘乙酸)的浓度,解析 实验变量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实验中处理或控制的变量,因变量是随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变量,二者是因果关系。
自变量又包括单一变量和无关变量:单一变量根据实验目的而定,如本实验中的NAA(萘乙酸)浓度;无关变量是各组保持一致的自变量,如本实验中的枝条粗细、长度、生长状况、扦插环境等因变量往往就是最后实验要观察的结果,如本实验中枝条最终的生根数量 答案 C,方法总结 自变量是因,因变量是果,反映在坐标上,自变量往往用横坐标表示,因变量往往用纵坐标表示(画坐标曲线表示二者的关系时要注意)正确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解答实验题的前提例2 请回答下列有关赤霉素的问题:(1)赤霉素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植物芽尖细胞,其细胞周期的 期明显变短,此时期分子水平上所发生的变化主要是 和 2)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主要在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等 的部位用赤霉素多次喷洒水稻植株后,引起其生长速度过快,将导致稻谷产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