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外最著名的油画家——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docx
7页导语】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Илья Ефимович Репин 1844 年 8 月 5 日-1930 年 9 月 29 日)是十九世纪后期伟大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1844 年 7 月 24 日生于乌克兰丘古耶夫省的楚古耶夫镇,1930 年 9 月 29 日卒于库奥卡拉早年随圣像画师学画圣像,1864 年进入皇家美术学院,1871 年参加毕业生命题创作竞赛获金质大奖《蜻蜓》这是画家野外写生的作品之一他使用了有节制的色彩,依然给人以丰富多彩的感觉,使画面充满阳光和空气感列宾的这类室外写生作品,尽量保持人物的自然灵性,以非同寻常的技法,真实朴素地描绘了与自己亲近的人物形象画中这位活泼可爱的女孩是画家的女儿列宾娜,她在父亲面前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神态《萨特阔在水下王国》1876 年,322.5x230cm,布面油画,收藏地:圣彼得堡 俄罗斯博物馆俄罗斯神话传说中的英雄萨特阔,来到了水下王国珠宝璀璨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对他的诱惑,如云般的美女从他身边鱼贯而过而他的女友正在高高的台上望着他,萨特阔不顾诱惑直奔女友而去画家列宾以浪漫的想象和手法,描绘了这个故事人物个性鲜明,体现了列宾的艺术才能。
列宾在西方留学三年期间创作了不少画,1876 年在巴黎完成了这幅以俄国民间叙事诗歌为题材的创作在大幅油画中描绘叙事诗题材是一种尝试在画中表现了虚幻中的现实,有点浪漫主义情趣《意外归来》约 1882 年,160.5×167.5cm,布面油画,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收藏这幅画表现一位被流放多年的革命者突然回家的瞬间在他家庭所引起的惊愕反应这是一个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从室内的摆设和墙上挂的俄国进步诗人舍甫琴科的肖像上,可见画中革命者是信奉民主主义的,他经过多年流放回到家里,以审慎警惕的目光看着家人这是一位受过折磨但从未屈服的革命家,他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回来,身着囚衣,已精疲力尽了画中描绘最生动的是两个孩子,男孩的表情由惊奇转而识别出这位毛胡子就是自己的父亲,他那微张的嘴刚要叫出“爸爸”,而小女孩则显出对陌生人惧怕的神情,这个细节表明这位革命者被捕时,在男孩的幼小记忆中还有印象,而小女孩可能还躺在摇篮中,孩子的两种神态生动地表现出两种符合年龄的表情母亲的神态与儿子对视,瞬间的沉默之后将爆发骨肉相聚的喜悦画家曾多次修改构图,最终定下的这个画面选择佣人打开房门,流放的革命者刚跨入室内的一刹那场景,由此而展现的一切如一幕戏剧,画中人物和场景的布局产生均衡和呼应的效果,构成一幅严谨有序的自然场面,富有动感。
瞬间的沉默和宁静,可见画家对革命者深厚的同情,对社会和人物深刻的理解,画中每一个人物,既具典型性又有鲜明个性《伊凡雷帝杀子》1885 年,199.5x254cm 布面油画,这幅画原名叫《1581 年 11 月 16 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儿子》沙俄的伊凡雷帝在一次与他儿子争执时,用手中的笏杖猛掷过去,不幸击中儿子的头部,鲜血如注……这一偶然的暴烈冲动致使后继者送命,伊凡顿悟这绝后的可怕举动,立刻上前搂抱住垂死的儿子,睁大恐怖、悔恨交加的双眼,他想求儿子饶恕已无济于事,兽性和人性同时显示在伊凡的身上为了增强画面的恐怖感,画家有意采用了深重的红色调背景阴暗,以加强前景的恐怖气氛 红色的地毯,映出这幕血腥的击杀十九世纪 80 年代,俄国全境因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而开始血腥屠杀,从而激起人民的愤怒和反抗,该画表现这个时代的现实《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1880 - 1891 年,203x358cm,布 油彩,收藏地:圣彼得堡 俄罗斯博物馆这幅画所描绘的正是写回信时的情景,人们用嘲笑挖苦土耳其王的语言,逗得众人大笑不止 画中所有的人都在笑,但是由于画中人物地位、出身、个性不同,笑的姿态和神情也各不 相同,可以说是一幅人类笑的百科全书。
画家为了创作这幅作品,走访了查波罗什人生活过的地方,不仅研究他们的史料,还画了许 多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道具和饰物,借以展现俄罗斯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文明传统列宾在画面前景突出描绘两个背向观众的人物,在他们的背后和腰间配有许多小道具,这种精微的配 物既反映查波罗什人热爱生活富有生活情趣,也深刻包含一个哲理,即俄罗斯的哥萨克人有 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整体地向世人展现一个民族的精 神形象——他们是不可征服的列宾在谈到这幅画的构思时曾说过:“我们的查波罗什人使我高兴的地方就是自由,他们创 造了平等的兄弟友谊来保卫自己的信仰和人格的最高品格这些小股民族的勇士们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保卫欧洲抵御东方的掠夺者,而且倾情地哈哈取笑东方掠夺者的高傲《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1880 - 1883 年,175x280cm,布 油彩,收藏地: 莫斯科 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画家通过浩荡的群众性宗教行列,描绘了当时俄罗斯社会各个阶层和各种身份的人物群像,行列里的中心人物是戴着头巾、手捧圣像的女地主旁边是脑满肠肥的御用商人,他们也满怀着同样的权威意识走在中间留着长胡子的傲慢的祭司长身着锦缎祭服,他是一切统治者的神圣代表。
画中不同人物衣着打扮不同,行为姿态各异,简直是俄罗斯的缩影画家的画笔触及了所有人,村长、警官、农民和乞丐挤满了画面,他们有着各式各样的社会心理负担数百人的宗教行列是以地主和祭司为排头,农民和乞丐只能靠边行走,尤其在前头刻画一位跛子乞丐和农民妇女,那个拿小棍子的当差不准跛脚孩子走近行列,这一切都表明了画家的态度原来画家只重视场面的光与色彩表现,托尔斯泰看后指出画中没有重视人物本身的刻画,没有画出作品的基本思想列宾接受了,完成后的这幅画描绘了烈日下行进的群众,在这里光的照,加强了对人物的形象刻画,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和时代的本质这幅画以鲜明的色彩,开放运动的构图,给观众巨大的视觉冲击桔子树少儿美术培训班开课啦!专注 3-16 岁幼儿绘画培训,儿童素描/国画/油画/水粉/漫画培训,1 对 1 小班教学,幼儿美术启蒙班,少儿零基础学画画免费试听课程,先到先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