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版练习:综合提能练: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doc
35页文言文阅读”综合提能练(一) “记”类(时间:40分钟 满分:5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8分)遂初堂记归有光宋尤文简公尝爱孙兴公《遂初赋》,而以“遂初”名其堂,崇陵书扁赐之,在今无锡九龙山之下公十四世孙质,字叔野,求其遗址而莫知所在自以其意规度于山之阳,为新堂,仍以遂初为扁;以书来求余记之按兴公尝隐会稽,放浪山水,有高尚之志,故为此赋其后涉历世途,违其夙好,为桓温所讥文简公历仕三朝,受知人主,至老而不得去;而以遂初为况,若有不相当者昔伊尹、傅说、吕望之徒,起于胥靡、耕钓,以辅相商、周之主,终其身无复隐处之思古之志得道行者,固如此也惟召公告老,而周公留之曰:“汝明勖偶王,在亶乘兹大命,惟文王德,丕承无疆之恤当时君臣之际可知矣后之君子,非复昔人之遭会,而义不容于不仕及其已至贵显,或未必尽其用,而势不能以遽去然其中之所谓介然者,终不肯随世俗而移易;虽三公之位、万钟之禄,固其心不能一日安也则其高世遐举之志,宜其时见于言语文字之间,而有不能自已者当宋皇祐、治平之时,欧阳公位登两府,际遇不为不隆矣;今读其“思颍”之诗、“归田”之录,而知公之不安其位也况南渡之后,虽孝宗之英毅,光宗之总揽,远不能望盛宋之治。
而崇陵末年,疾病恍惚,宫闱戚畹,干预朝政,时事有不可胜道者矣虽然,二公之言,已行于朝廷;当世之人主,不可谓不知之,而终不能默默以自安盖君子之志如此公殁至今四百年,而叔野能修复其旧,遗构宛然无锡,南方士大夫入都孔道,过之者登其堂,犹或能想见公之仪形而读余之言,其亦不能无慨于中也已有删改)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兴公尝隐会稽 按:追究,查办B.当时君臣之际可知矣 际:人们之间的关系C.宫闱戚畹 戚畹:外戚D.南方士大夫入都孔道 孔道:大路,要道解析:选A “按”在此处意为“考察”整句话的意思是“据考察,孙兴公曾隐居会稽”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初堂建在无锡,书斋的名字取自孙兴公的《遂初赋》,宋光宗赵惇曾为其书写匾额相赐,尤文简的后代在没有找到书斋遗址的情况下重新修建了一个遂初堂B.伊尹、傅说、姜子牙等人原来只是奴隶、平民,后来得到赏识,来辅佐商、周的君主,他们的志向得到了满足,理想得到了实现,再也没有生发过隐居的念头C.归有光说,“后之君子”虽已显贵但仍“不安其位”,不免产生退隐之思欧阳修“位登两府”,而有“‘思颍’之诗”、“‘归田’之录”,便属于这一类情况。
D.归有光由遂初堂这一书斋的名字,引发了自己对古人是隐居还是入仕的抉择的见解,虽是受人之托作记,但是却对书斋主人尤文简做了直接而严厉的批评解析:选D “直接而严厉的批评”表述有误,首先这篇文章是尤文简的后人请作者为遂初堂写的记,所以作者只是提出委婉的批评另外由文中“文简公历仕三朝……不相当者”可看出作者的批评是婉转的包括后文谈到尤文简为官之不易,并举了欧阳修的例子,说尤文简有隐退之念也是可以理解的由此可看出作者批评时对话语分寸的把握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则其高世遐举之志,宜其时见于言语文字之间,而有不能自已者译文: (2)而读余之言,其亦不能无慨于中也已译文: 参考答案:(1)那么他们想过退隐生活的志向,应该时常表现在言语文字里,然而有的人并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关键词“高世遐举”“时”“自已”各1分,句子大意1分)(2)如果读了我这些文字,他们也不能在内心里没有感慨吧关键词“余”“慨”“中”各1分,句子大意1分)4.作者认为尤文简以遂初堂为书斋命名不合适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4分)答: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要找到原文表达作者这一观点的内容而以遂初为况,若有不相当者”的观点出现在第二段,原因就是其前的“按兴公尝隐会稽,放浪山水,有高尚之志,故为此赋其后涉历世途,违其夙好,为桓温所讥文简公历仕三朝,受知人主,至老而不得去”,理解分析其意思,分点作答即可参考答案:遂初堂取自《遂初赋》,有出仕归隐之意,“遂初”即本初的意愿得到实现;(2分)尤文简三朝为官,到老也不能离开朝廷,违背了他本初的意愿2分)参考译文:南宋尤文简曾经很喜爱孙兴公的《遂初赋》,就用“遂初”给他的书斋命名,宋光宗赵惇(死后葬在永崇陵)书写匾额赐给他,书斋在现在的无锡九龙山下。
尤文简的第十四代孙子尤质,字叔野,寻找遂初堂的遗址但没有人知道在哪里他按照自己的猜测在九龙山的南面规划测量,修建了新的书斋,仍用“遂初”为匾额;写信来求我作记据考察,孙兴公曾隐居会稽,放浪山水,有高尚的志向,所以才作这篇赋那之后他经历的人生历程,违背了他本初的意愿,被桓温讥讽尤文简三朝为官,身受皇帝的知遇之恩,到老也不能离开朝廷;而他拿“遂初赋”作比照,似乎有不恰当的地方古时候的伊尹、傅说、姜子牙一类人,原本是奴隶、平民,来辅佐商、周的君主,终其一生没有再生发过隐居的念头古代那些志向得到满足、理想得到实现的人,原本就是这样只有周朝的召公告老还乡时,周公挽留他说:“你睿智努力地辅佐大王,正是诚实地顺应了天命,思念文王德行,很好地继承了无穷无尽的忧虑当时的君臣关系可以想见了后来的君子,再没有古人那样的际遇,而道义上不能不做官等到他们已经成为显贵了,也许并没有用尽他们的才能,但形势上又不能马上离去然而其中的所谓坚定不移的人,终究不肯随着世俗而改变;虽然高居三公的官位,享受万钟的俸禄,而根本上他们的心一天也不能安稳那么他们想过退隐生活的志向,应该时常表现在言语文字里,然而有的人并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在宋皇祐、治平年间,欧阳修登上了两府的官位,际遇不能说不好了;现在读他的“思颍”诗、“归田”录,就知道他不安于他的官位况且南渡(建立南宋)之后,虽然有孝宗的英明果断和光宗的集中大权,但都远不能与宋朝鼎盛时期相比而光宗末年,因患病时常神志不清,后宫外戚干预朝政,当时的有些事说都说不完即使这样,尤文简和孙兴公的观点,已在朝廷推行;当时的皇帝,不能说不赏识他们,可他们终究不能默默地安心于政事大概君子的志趣就是这样的尤文简去世至今四百年,而叔野能够修建复原遂初堂的旧貌,像原来的建筑一样无锡,是南方的士大夫们入都的要道,经过的人进入遂初堂,也许还可以想象到他当年的风度如果读了我这些文字,他们也不能在内心里没有感慨吧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8分)游岳麓记[清]罗文俊暮春一日,棹扁舟,绕桔洲而西洲横江心,每春夏水涨,不能没,与波上下,盖昔人所谓地肺焉抵岸,芳草迎风,鲜花映日,隔江所望岳麓寺者,反杳然不可见循山径迤逦而行,四无人声,唯闻百鸟和鸣,令人作桃源想数折至道林寺寺门窈窕,唐人游览赋诗,必与岳麓并称,观其弘敞幽邃,自是一清静佛地也又行里许,至书院规模壮阔,丹雘①炳焕,书声朗朗彻院外嗟嗟,逆氛扇虐而后,湖湘人士残敝已极。
今乃登衽席而诵诗书,又安可不思春风化雨之所自来邪!隔书院为学宫,内塑先圣暨四贤像,恭敬展拜而出李邕碑剥落漶漫,剔苔藓可读望道乡台②,不能不生迁谪之感,而羡清风高节之可传,且叹山僧之贤于温益万万也从此登山,羊肠逶蛇昔人济胜之具,真不可少路旁有舍利塔相传昔名僧以舍利一撮付隋文帝,后分五十三处建塔藏之岳麓其一也然阴晦无宝光,心窃疑焉或谓为人盗去,谅亦不谬入寺,憩虎岑堂山僧煮茗清淡,烧笋侑脱粟,饱食一过,清芬可人泉声自窗外至,如乐如诉,如琴韵,如箫声,悦耳怡心,真觉红尘之扰攘可憎也日既午,诣山顶,扪萝攀藤,松花竹粉,掩映襟带间既至,纵目一视,诸峰罗列,真如儿孙远迩之间延野绿而混天碧,柳子之言,洵非欺我禹碑远在前山,路崎岖,恐日暮不能到,亦斯游之一憾也南望,山光隐隐,层峦叠嶂,杳无尽处,祝融、紫盖诸峰,想在烟霭间,顾不知何日始慰观临之愿抵暮,寻旧路归鹧鸪声朗然可听,林间白鹇,忽隐忽现时值朔日,尚无新月可观,因想三五之夕,据岗长啸,松声响应,清景又当倍增归寺,宿僧房万壑松涛,翻然到枕选自《历代游记选》,有删改)[注] ①丹雘:油漆所用的颜料②道乡台:在岳麓寺畔北宋邹浩(人称道乡先生)因上书揭发权相章惇而被贬衡州,路过长沙时,当时的潭州知州温益下逐客令,岳麓寺僧人得知后,打着火把迎接他。
后人筑台刻石来记此事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循山径迤逦而行 循:顺着B.剔苔藓可读 剔:剔除C.洵非欺我 洵:确实D.时值朔日 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解析:选D 朔:农历每月初一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写桔洲能与江水一起浮沉,认为这就是过去人们所说的“地肺”作者引入这样的说法,给桔洲添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B.文章写岳麓山时,通过写山径曲折、百鸟和鸣,描绘了一幅清幽的画面,让作者“作桃源想”,体现了岳麓山远离烦嚣的恬静,也表现了作者飘然出世的想法C.文章写岳麓书院时,先描写书院的宏大绚丽,后写书院琅琅的读书声,接着写过去湖湘人士被残害的事情,并以此提醒书院的学生要感谢朝廷的恩惠D.文章注重写景与议论相结合,一方面表现了作者游山的兴致和乐趣,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的学识与道德修养,比单纯写景多一层意趣情韵解析:选C “提醒书院的学生要感谢朝廷的恩惠”于文无据,文中“又安可不思春风化雨之所自来邪”,是作者自己发出的感慨,没有让学生感谢朝廷恩惠的意思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隔书院为学宫,内塑先圣暨四贤像,恭敬展拜而出译文: (2)然阴晦无宝光,心窃疑焉或谓为人盗去,谅亦不谬译文: 参考答案:(1)岳麓书院的隔壁是学宫,里面有先圣和四贤的雕像,我恭敬地跪拜后出来关键词“隔”“暨”“展拜”各1分,句子大意1分)(2)但是塔已经十分灰暗没有宝光,我心里很疑惑有人说舍利子被人盗去。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