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地震科普知识及预防、自救常识精选.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1824****985
  • 文档编号:278550799
  • 上传时间:2022-04-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79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地震科普知识及预防、自救常识 ---------------------------------------------------------------最新资料推荐------------------------------------------------------ 地震科普知识及预防、自救常识 安全教育学习材料地震科普知识及预防、自救常识--------------------------------------------------------------------------------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 500 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 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 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 震源浓度小于 70 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 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 300 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1 / 19 震中距小于 100 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 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 1000 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 通常把小于 2.5 级的地震叫小地震, 2.5-4.7 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 4.7 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震级每相差 1 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 30 倍 比如说,一个 7 级地震相当于 30 个 6 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 5 级地震,震级相差 0.1 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 1.4 倍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 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 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 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 80%以上的浅源地震(0 千米~70 千米),全部的中源(70 千米~300 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 80% 地震时一定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 12 度 ---------------------------------------------------------------最新资料推荐------------------------------------------------------ 震级与烈度,两者虽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强弱,但含义并有一样 同一个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 例如,1990 年 2 月 10 日,常熟-太仓发生了 5.1 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 4 级,在无锡是3 级,这是错的 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 5.1 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 6 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 4 度,在无锡地震烈度是 3度。

      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 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 7%左右 3.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 3 / 19 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环太平洋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像一个巨大的花环,把大陆与海洋分隔开来。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我国地处全球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带主要分布在: 东南台湾和福建沿海一带,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渤地区,西南青藏高原、云南和四川西部,西北新疆和陕甘宁部分地区 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它来临之前是有前兆的,特别是强烈地震,在孕育过程中总会引 ---------------------------------------------------------------最新资料推荐------------------------------------------------------ 起地下和地上各种物理及化学变化,给人们提供信息 在震前的一段时间内,震区附近总会出现一些异常变化 如地下水的变化,突然升、降或变味、发浑、发响、冒泡 气象的变化,如天气骤冷、骤热,出现大旱、大涝,电磁场的变化、临震前动物、植物的异常反应等等。

      根据这些反应进行综合研究,再加上专业部门从地震机制,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变化、天体影响及气象异常等方面利用仪器观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以对发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预报 如海城 1975 年的 7.3 级地震的成功预报,就是一例 但是,由于地震成因的复杂性和发震的突然性,以及人们现时的科学水平有限,直到目前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世界上尚无一个可靠途径和手段能准确的预报所有破坏性地震 弱震: 震级小于 3 级的地震;有感地震: 震级等于或大于 3 级、小于或等于⒋5 级的地震;中强震:震级大于⒋5 级,小于 6 级的地震;强震: 震级等于或大于 6 级的地震 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 8 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3 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称为微震; 5 级以上的地震具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性,称为破坏性地震 5 / 19 学校人员避震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 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 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

      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地震时,在街上行走避震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车间工人避震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 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急避震(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 ---------------------------------------------------------------最新资料推荐------------------------------------------------------ 步刹闸;(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应急避震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 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 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 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在商店遇震应急避震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 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 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 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 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 7 / 19 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震后自救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

      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 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 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