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李充研究毕业论文.doc

29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87695232
  • 上传时间:2022-05-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2.50K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科毕业论文李充研究李充研究【扌商要】 李充是东晋著名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李充思想受到社会环境、李氏 家族、卫夫人及卫氏家族三方面的影响,表现为以儒为本、好刑名之学、兼综道玄的特征 李充文学创作亦颇冇成就,曾冇为数不少的作品流传后世李充《翰林论》是文体论在东晋 发展的重耍表现,为后世总集编撰提供了理论依据李充创立的“经、史、了、集”四分法 影响深远,成为封建时代正统的图书编撰方式关键词】李充生平思想艾学文论 目录学The Studies About Li Chong[Abstract] Li Chong was a famous writer, literature critic and bibliographer in DongJin Dynasty. His thoughts were influenced by social environment, Li Family, Madame Wei and Wei Family. The characteristic was taking Confucianism as the basis, loving Legalist Studies and synthesizing Taoism and Metaphysics. His literature creation had an achievement and many works were spread in the later generations. Li Chong^s Discusses about Han Un which was an important performance of stylistics in DongJin Dynasty, provided theory bases for compiling total collection of later generations・ The quartation of Confucian classics, History, Philosophy and Belles-letters, which was established by Li Chong,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and became a legitimate way of compiling total collection in feudal periods.[Key words} Li Chong Life story Thoughts Literature Literary criticism Bibliography目 录引言 1第一章生平事迹 2第一节生卒年 2弟一豕世 3第三节籍里 4第四节仕历 5第二章思想特征 6第一节以儒为本 6第二节好刑名Z学 7第三节兼综道玄 8第三章思想渊源 9第一节社会背景 9第二节李氏家族影响 9第三节卫夫人影响 10第四章文学成就 11第一节诗 11第二节文 12第三节其它文体 13第五章文论建树 14第一节《翰林论》的流传与内容 14第二节《翰林论》的思想与特点 15第三节《翰林论》的地位与影响 17第六章文献学贡献 18结论 19致谢语 19参考文献 19附录一:李充论著著录简况 22附录二:现存李充作品一览表 24李充是东晋重要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曾有《李充集》二十多卷行于世。

      他对 《论语》、《尚书》、《周易》等儒家经典和道学名著《庄子》颇有研究,并“注《尚书》及《周 易旨》六篇、《释庄论》上下二篇 [1,(P2389)其《翰林论》是文体论在东晋发展的重要表现, 对后世文学批评和总集编撰影响乜大李充创制的“经史了集”四分法为后世所沿用,直至 清代《四库全书》仍是如此李充在文献学方面成就斐然,却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历代评论多散见于各种史书 和集序中,往往论其一点,缺乏全而评价今人对李充研究依然不足,大多是在文学史、文 学批评史以及文献学方面的书籍中稍稍提及,十分有限专力研究李充,而颇有成效者,屈 指可数曹道衡先生在《晋代作家六考》中对李充生卒年做了详细考证⑵(P301-302)在《魏 晋文学》中,曹道衡先生肯定李充文学方面的成就,但未作具体分析⑶(P210-211)王发国先 生在《是“弘范〈翰林〉”,还是“弘度〈翰林〉”》中对李充之字进行具体分析和考察,指出李 充字弘度确定无疑,弘范乃是李轨之字⑷①徐公持先生在《魏晋文学史》通过对《嘲友人》、 《吊嵇中散》、《九贤颂》等作品的分析,肯定李充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以及儒道互现的思想特 征⑸(P460-462)余濟雄先生在《论李充〈翰林论〉的学术渊源与文学观念》中重新分析李充的 学术思想及其《翰林论》在魏晋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⑹。

      闫春新先生《李充〈论语>注简论》 一文,分析李充儒道兼综而侧重儒教的思想性格和学术观念⑺以上研究成果表明,李充正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但诸种研究都仅仅注意到李充成就 的某一方面,没有进行全面立体的陈述因此,木文试图从基木史料入手,考察李充生平事 迹、思想特征、思想渊源、文学成就、文论建树和目录学方面的贡献,对李充思想、作品、 学术等作尽可能全面的评价,确定其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全文结构如下:第一章重点考察李充的生卒年、家世、籍里、仕历等第二章分析李充 以儒为本、好刑名之学、兼综道玄的思想特征第三章追溯李充的思想渊源,阐述其受到社 会环境、李氏家族、卫夫人及卫氏家族的影响第四章考察李充文学方面的成就第五章论 述李充文论方面的建树,集中讨论《翰林论》的流传与内容、思想与特点、地位与影响等 第六章阐述李充目录学方面的成就和贡献结论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①刘勰《文心雕龙序》曰:“弘范《翰林》”,实质是将李充字与李轨字混淆,应为“弘度《翰林》”第一章生平事迹第一节生卒年《晋书•李充传》称:“李充字弘度,江夏人父矩,江州刺史充少孤,其父墓中柏树 尝为盗贼所斫,充手刃之,rfl是知名叫P2389)未记载其生卒年,但知其性格颇有刚勇强悍 的一面。

      关于李充的生年,学界有两种看法:王运熙先生认为李充生于东晋初年冈(P112);曹道衡 先生则认为李充生于西晋末年曹先生说:“据《晋书》的《华轶传》、《应詹传》、《温山乔传》 和《王敦传》记载,则从怀消永嘉年间(307-312年)起,丿力任的江州刺史都有姓名可考”, 宜到虞亮兼任江荆豫三州刺史,而虞亮卒丁減康六年⑵(P302)据张可礼先生《东晋文艺系 年》考,李充在咸康四年出任丞相土导掾⑼(P203),可见李充父李矩任江州刺史当在华轶之 前《晋书•中宗元帝纪》载「江州刺史华轶不从,使豫章内史周广、前江州刺史卫展讨禽 之⑴(P144)《世说新语•俭啬》刘孝标注曰“永嘉流人名曰:I卫展字道舒,河东安邑人 祖列,彭城护军父韶,广平令展,光熙(306年)初除鹰扬将军、江州刺史1101 (P454) 可见李矩任江州刺史在卫展前,即306年之前而《晋书•惠帝纪》载:“(永平元年)秋七 月,分扬州、荆州十郡为江州”⑴(P91)永平元年即公元291年,这一年始有江州刺史之职, 李矩任江州刺史应在这一年Z后因此,李矩任江州刺史当在291年—306年Z间据《晋 书•李充传》所言,李充少丧父,由上推之,李充当生于公元291-306年间。

      司马睿于公元 317年建东晋,可以确定李充生于酋晋末年李充的卒年,据曹先生考证“大约不会早于永和末年至升平年间(335-360年);其至也 可能活到隆和、兴宁年间(362—365年)或更后” [2】(卩302)张可礼《东晋文艺系年》根据 《资治通鉴》考,李充于咸和四年(338年)六月任王导丞相掾〔9〕(P203),李充卒年不早于338 年《晋书•李充传》载:“征北将军褚裒乂引为参军,充以家贫,苦求外出裒将许之为县, 试问之,充曰:'穷獲投林,岂暇择木!’①乃除刻县令”⑴(P2390)《晋书•褚裒传》:“永和 初,复征裒……进号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固辞开府”川(P2416), “永和五年卒,年 四十七,远近嗟悼,吏士哀慕之山(P2417)永和五年即公元349年,李充岀任剜县令当 不早于公元349年至于李充除剜县令,《世说新语•言语》第80篇另有记载:“李弘度常叹 不被遇殷扬州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不?'李答曰:'北门之叹,久已上闻②;穷猿 奔林,岂暇择木?'遂授刻县” r101(P88)此处所言举荐李充的是殷浩而非褚裒,殷浩当时 任扬州刺史《晋书•孝宗穆帝纪》载:“(永和二年)三月丙子,以前司徒左长史殷浩为建武 将军、扬州刺史”。

      ⑴(P192)《资治通鉴》载:“永和二年……褚裒荐前光禄大夫顾和、前司 徒左长史殷浩;三月,丙了,以和为尚书令,浩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川(P3070)永和二①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言语80注释:左氏哀十一•年传卜1:孔文子之将攻大叔也,访于仲尼仲尼 “胡箧之食,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退,命驾而行,FI: “鸟则择木,木岂能择1V? ”(《世 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P138.)② 《诗经•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篓且贫,莫知我艰己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靳 勇等注释《诗经》[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年.P43.)年即公元346年,此年殷浩出任扬州刺史《晋书•殷浩传》:“会遭父忧,去职,时以蔡谟 摄扬州,以俟浩服阕,征为尚书仆射,不拜复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遂参综朝权及 石季龙死,胡中大乱,朝过欲遂荡平关河,于是以浩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兖青五 州军事 111 (P2045)《晋书•孝宗穆帝纪》记载,永和五年(349年)四月“石季龙死,子 世嗣伪位” lIJ(P195)O由上推断,殷浩任扬州刺史是在公元346-349年间,并在此间举荐李 充任剜县令。

      《晋书•李充传》与《世说新语•言语》第80篇之记载,无法考证孰对孰错, 但不管是褚裒举荐述是殷浩举荐,李充岀任刻县令的时间都不会晚于349年据唐张彦远集 《法书要录》记载,李充母一卫夫人卒于永和五年(349年),而《晋书》本传称李充母去世后, 李充服丧三年,乂出任大著作郎,由此推知李充卒年上限不早于352年李充为大著作郎Z 后,“删除烦重,以类相从”,作《晋元帝四部书目》定需几年吋间,所以李充卒年下限参照 曹先生看法,当于隆和、兴宁年间(362—365年)李充的祖先可追溯到汉汝南太守李通《三国志•魏书》载:“李通字文达,江夏平春人 也以侠闻于江、汝Z间〔⑺(P534)李通为人正直,勇猛善战,受到魏文帝曹丕赞赏:“昔 袁绍之难,口许、蔡以南,人怀异心通秉义不顾,使携贰率服,朕甚嘉之 Z(p536)据 其木传,李通有两了:李绪、李基李基在李通死后袭爵,封奉义中郎将,其兄李绪封平虏 中郎将李充祖父李秉是李绪子王隐《晋书》S: “绪子秉,字玄胄,有儁才,为吋人所贵, 官至秦州刺史 1,31(P273)严可均校辑《全晋文》亦曰:“秉字玄胄,江夏平春人,汉汝南太 守通孙仕魏为秦州刺史晋受禅,封都亭侯。

      卒,谥曰定 1141 (P1763) o李充伯父是李 重《晋书•李重传》载:“李重字茂曾,江夏钟武人也父景①,秦州刺史、都亭定侯重少 好学,有文辞;早孤,与群弟居,以友爱著称⑴(P1309)由此可见李重可能是长子,李秉 早仁 由李重照顾诸弟李重勤奋好学,很早就以文辞知名,“弱冠为本国中正,逊让不行” [I] (P1309),因有才学,又“以清尚称” [12] (P536), 一直受到重用咸宁中为始平王文学, 迁太子舍人,转尚巧郎太熙初迁廷尉平惠帝时转中书郎,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