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汉字演化朱伟明.ppt

40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79625042
  • 上传时间:2024-08-2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11KB
  • / 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六        書制 作 人 員漢 字 的 演 變2 六書分析現在六書的名稱和次序的由來六書的說明3 ‧ ‧ 所謂「「六書」,」,就是前人分析漢字結構所歸納出來的 六種條例;; ‧ ‧「「六書」」是古人根據漢字結構歸納出來的漢字構造結 論,,而決不是古人依照這六種法則來創造文字的;;‧ ‧「「六書」」是後世人對文字進行分析而歸納出來的六種 條例,,並不是先有「「六書」,」,然後再根據「「六書」」 來造字的 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是「「造字之法」,」,因可產生新字轉注、假借是「「用字之法」,」,因不能產生新字 4 班固:《漢書.藝文志》        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 鄭眾: 《周禮.地官.保氏》       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 許慎: 《說文解字》        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主要三家5 次序方面採用班固的說法,原因:• 漢字起源圖畫,象形、指事、會意都和圖畫有密切的關係,  所以次序較前; • 有標音成分的形聲字則是在象形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這也符合由表意到標音的文字發展規律,所以形聲字在後; • 假借只是有讀音上的聯繫,與字義無關,所以放在最後 名稱方面採用許慎的說法,原因:• 許慎對六書的名稱有具體而詳細的解釋 • 許慎有研究漢字的第一部專書-《說文解字》 最後形成了現在六書的次序和名稱 象形 會意 形聲 假借轉注 指事 6 象形會意形聲假借轉注指事7 象形許慎的說法:「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隨體詰詘就是指隨著物體的自然形狀,彎彎曲曲地描繪出來作者解說:象形就是象實物之形,即是把客觀事物的形體描繪出來的意思象形字例: 字例日月山州矢說      明像一輪紅日一彎新月當中一峰突起,周圍群嵐環抱三條曲線,表示波濤洶湧的流水,其中間的小圓圈或小黑點,表示水中的一塊陸地上部為鋒利的箭鏃,中為箭桿,下為搭弦的尾翎8 象形字的特點:有人認為象形字有「因形知義,因義知音」的優點,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因為思維和語言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任何一個象形字,哪怕是最接近於圖畫的象形字,也必須首先通過語言讀出來,才能表達概念那種「因形知音」的主張,其實質就是把語言和思維割裂開了 象形字的優點:一目了然,清楚表達具體事物的形貌 象形字的局限:•書寫麻煩(因為形體彎彎曲曲,難以刻在甲骨上) •形體往往不統一(觀察事物的角度不統一,如馬、鹿從側看,羊、牛從正面看;在戰國時「馬」字就有多種不同的寫法) •難以表達抽象的概念(如喜、怒、哀、樂很難畫成其物) •難以區分類別(形聲字的形符才可有此優點) 9 指事許慎的說法:「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初看起來可以認識,再細觀察就能了解意義作者解說:指事就是在象形的基礎上再加上個指事符號作標記的一種字指事字例: 字例甘本末上下說      明口中加一點,表示在舌頭上感到甜味的地方木(樹)字的下部加一個「點兒」,表示根部所在木(樹)字的上部加一個「點兒」,表示樹梢(頂)先畫一橫線,再在線上加一個「點兒」,表示上面先畫一橫線,再在線下加一個「點兒」,表示下面10 指事字的優點:•造字方便:只須在象形基礎上加上「指事符號」,便可創造一個新字 •相對於象形字,可以表示稍為抽象的概念 指事字的局限/指事字在六書中佔絕對少數:•要說明客觀物體,可以用象形來表示 要說明抽象的溉念,就可以用會意來代替 11 會意許慎的說法:「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作者解說:會意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象形字組合在一起,表示一個新的意思會意字例: 字例步涉陟降說      明腳趾朝上的兩隻腳一前一後走路的形象(止+止)把水加在兩腳之間,表示要從水中通過(水+步)把阜(土坡)加在兩腳旁邊,表示兩腳登山的樣子(阜+步)把腳倒過來,再把阜加在兩腳旁邊,表示從高山下來(阜+步)12 會意字的優點:相對於象形,可以表示較抽象的概念 會意字的局限:•會意字結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象形字,尚須通過合誼的一關,較之象形字,辨識尤難(例如「為」字,是役象以助勞的意思,從又從象,又,手也) •按:會意字有點「猜謎」的意味,「謎底」未必容易猜到 世界上許多事物和抽象概念是很難用會意來表示 13 形聲許慎的說法:「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作者解說:•先引段玉裁的注解:「『以事為名』,為半義也;『取譬相成』,謂半聲也」『江』、『河』二字以『水』為名,譬其聲為『工』『可』,因取『工』『可』之聲而成其名」 •指事、象形獨體,形聲合體(按:單個形體是「獨體」;兩個或以上形體組成是「合體」) •按:所謂形聲字,就是先取一字表示類屬(形符),然後再取另一字表示讀音(聲符) 14 字例鯉鯽鱔鰻說      明用「魚」字邊表示魚的總類,再加上「里」作為讀音(魚+里)用「魚」字邊表示魚的總類,再加上「即」作為讀音(魚+即)用「魚」字邊表示魚的總類,再加上「善」作為讀音(魚+善)用「魚」字邊表示魚的總類,再加上「曼」作為讀音(魚+曼)形聲字例:15 形聲字優點/佔絕對多數:•可以表示抽象的概念 •造字方便,容易(只須「形」加「聲」即可) •可以產生大量新字(佔絕對多數,約90%) •可以表示類屬/區分類別(形符部分) •可以有標音作用(聲符部分)形聲字的局限:由於漢字不斷發展,形體不斷變化,形聲字的「形符」,不僅看不出象形的樣子,就連表示類屬的意義也有不少的改變 例:1.「豹」是獸類,它與昆蟲沒有一點相似之處,但它的形符卻是「豸」(沒有腳的蟲子) 2.「蝙蝠」是老鼠一類的動物,但它的形符卻是「虫」 3.「蛟」和龍同類,但它的形符也是「虫」 16 轉注許慎的說法:「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作者解說:•所謂「建類一首」,就是指的同一個部首;「同意相受」就是指幾個部首相同的同義字可以互相解釋 •例如「老」字和「考」字就是一對轉注字,它們都屬「老部」(所謂建類一首) •許慎對「老」字的解釋是「老,考也」,「考,老也」(所謂同意相受) •總的來說,轉注字有三個條件: 1.兩字同一部首 2.二字聲音相近 3.可以互相解釋 4.按:轉注字必須是一對或一組,絕不能是一個 17 字例緝、績說      明兩字同屬「糸」部;讀音相近;可以互相解釋轉注字例: 18 假借許慎的說法:「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作者解說:當某個新事物出現之後,在口語裡已經有了這個詞,但在筆下卻沒有代表它的字,需要借用和它的名稱聲音相同的字來代表(托事),這就是「假借」 19 字例令長汝亦自驕說      明本義是「命令」,因讀音與「縣令」之「令」相同,所以假借為「縣令」本義是「年長」,因讀音與「縣長」之「長」相同,所以假借為「縣長」本義是「水名」,因讀音與第二人稱之「汝(你)」相同,所以假借為「汝(你)」本義是「腋下」,因讀音與表示也的「亦」相同,所以假借為「亦(也)」本義是「鼻」,因讀音與「自己」之「自」相同,所以假借為「自己」本義是「高六尺的馬」,因讀音與「驕傲」之「驕」相同,所以假借為「驕傲」假借字例:20 上述有兩點要說明:1.「令」「長」「汝」三字發展到後期,「本義」和「假借義」並存,變成一字多義。

       2.「亦」「自」「驕」三字發展到後期,因「永借不還」,「本義」已失,只剩下「假借義」,於是出現了後起字:「亦」的「本義」變成了「腋」字「自」的「本義」變成了「鼻」字 假借字特點:•假借字在上古普遍使用,這與當時的字少,「本無其字」,只好假借來用,故使用較多 •對後世的閱讀和理解帶來很大困難因後人不知作者用「本義」還是「假借義」) 「本無其字」運用假借是自然的事,但在「本有其字」的情況下,也任意亂借(實為寫別字),只會損害文字的健康,造成使用上的混亂 21 漢字的演變和特點漢 字 的 歷 史22 中國文字的演變,主要經歷了等幾個發展階段. 漢字的歷史古文字和今文字 漢字的演變可劃分為古文字階段和今文字階段.隸書對古文字形體進行了重大變革,因而成了古今文字的分界線.隸書以前是古文字階段,主要包括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戰國文字以及秦代小篆;隸書以後是今文字階段,包括隸書和楷書;至於草書和行書可說是書體的演變,而不是字體的演變. 23 甲骨文小篆楷書行書草書金文24 甲骨文-----主要是商代王室刻在卜問用過的龜甲獸骨上的紀錄,是公元前一千三百多年至一千一百多年間的通行字體.由於刻劃在龜甲獸骨上而稱為甲骨文.公元1899年發 現於河南省安陽縣城西北五里的小屯村 25 金文-----又稱鐘鼎文.是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金文的特點是有肥筆.周代成王,康王以後的金文點畫圓渾,體勢雍容. 26 小篆-----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文字的字形結構大體上保持了西周的寫法,只是變得更加整齊勻稱,這種文字我們稱之為“大篆”,這是小篆的前身.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一就是統一文字,據說是在李斯主持下進行的.辦法是把秦國原來使用的篆書簡化後,推行到全國,同時廢除戰國時期那些區域性的異體字(六國文字).這種經過整理的秦國文字就是小篆.小篆是中國文字第一次規範化的字體.秦代通行小篆的同時,還通行隸書.隸書是從草率的篆書變來的.隸書使中國文字進一步變成純粹符號性質的文字,可以說是由古漢字演變為現代漢字的一種過渡字體. 27 楷書-----又叫真書,是現代通行的字體. "楷"是法式,模範的意思.楷書是由筆畫組成的方塊形符號,擺脫了古代文字的圖形意味.楷書起於東漢未年,魏晉以後就大大流行,直到現在,楷書仍然是漢字的標準字體. 28 草書-----自有文字以來,各種字體都有草率的寫法.到了漢代"草書"成為一種字體的專稱.草書打破了漢字的方塊形體和結構系統,打破了楷書向四面八方用筆和不斷起筆落筆的書寫方法,而把許多原來的筆畫和偏旁變成易於一筆連寫的符號,有不少楷書是十多筆的字,草書只用兩三筆就勾畫出來了. 29 行書-----行書是介於今草和楷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行書大約是在東漢末年產生的,集合了楷書和草書的優點. 30 按下面的字組長︰朱偉明組員︰廖俊文      羅麗雲羅麗雲廖俊文朱偉明31 朱:[解釋]指事字,甲骨文從木從一,一指明樹干。

      朱是株的本字《六書故》:" 朱,干也"《正字通.木部》:" 朱,干以朱數,別作株"本指樹干《山海經.大茺西經》:" 有樹,赤皮支于,春葉,名曰朱"又指大紅包,古代稱為正色《論語.陽貨》:" 惡紫之奪朱也""朱"又指朱砂,也叫丹砂.辰沙,是煉汞的主要原料,也可制作顏料,藥劑32 偉:[解釋]形聲字《說文.人部》:"偉,奇也"指人奇特不同于一般人《三國志.魏書.鐘繇傳》:"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三公:指鐘繇,華歆,王朗)此事業上有突出頁獻,不同于常人《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指身材,長相方面高大,狀美不同于常人引申指一般事物的奇偉,狀大或盛美《庄子.大宗師》:"偉哉,夫造物者將以予為此拘拘也!"《史記.留候世家》:"衣冠甚偉"宋.王安石《遊褒神山記》:"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偉大』大而宏偉,卓越而令人敬仰 33 明:[解釋]會意字,從日從月,表示光明《荀子.天論》:" 在天莫明于日月"特指天明《詩.齊風.東方未明》:"東方未明,顛倒衣裳"引申為明顯 34 廖:姓氏[解釋]形聲字,從廣[翏]聲《說文.廣部》新附:" 廖,人姓" 35 俊:[解釋]形聲字。

      《說文.人部》:"俊,材千人也"指本義《孟小.公孫丑上》:" 尊賢使能,使俊杰在位"這是指引申義元.王實甫《西記》第一本第四折:"扭身子像兒百般,做作,求往向人前賣弄俊俏" 36 文:[解釋]象形文甲骨文中文像正立之中,胸前繪有花紋《史記.文部》:" 文,錯畫也,象交也"文義是紋身《史記.越王勺踐世家》:"封于會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鬆,披草菜而邑焉 "引申指花紋,紋路等 37 羅:[解釋] 會意字原由“网” “系” 和“隹”組成會合起來,表示羅是捕鳥的網《說文.網部》:"羅以絲罟鳥也"《詩.珮.兔爰》:"雉離于羅"(離:遭遇《韓非子.難三》:"以天下為之羅,則雀不失矣"後來把密引的篩子稱羅,其義由此引申而來成語有:星羅棋布由網孔的疏布又轉指質地稀疏的顯現眼紋的織品 38 麗:[解釋]繁體字“麗”是形聲字形旁是“鹿”,聲旁是“麗”除中舒《甲骨文字典》新附:"(甲骨文)乃以鹿之等飾雙角為角為麗之異構"丽是麗的簡化字,好七筆丽在古代的基本義是成雙成對《文心雕龍‧丽辭》︰"丽句與深采并流,偶意共逸俱發"(丽句︰對偶的句子偶意︰并立的意思)這個意義也寫作俪"由此引申為方附于另一方《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夫不謀治強之功,而艳乎辨說文丽之聲。

      "引為漂亮、美好 39 雲:[解釋]象形字後加又作雲,從雨從云,云兼表音現簡化為云《說文.雨部》:"雲,山川氣也"《楚辭.九歌.大司命》:"廣開兮天門,紛吾乘兮玄云"用云比喻多 40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