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互动式”评语让学生更加热爱写作蔡振.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45721978
  • 上传时间:2024-02-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互动式”评语让学生更加热爱写作呼家楼中心小学 蔡振给学生的作文写评语,无疑是习作教学中点睛一笔,当教师读到学生的一篇优秀作文时,看到学生用熟练的语言描绘出一个既真实又生动的故事时,教师也不禁为学生的成长感到高兴,但是在传统模式的评语中,教师还是会写到如“重点突出,语句通顺,结构清楚……”这类公式化的评语当学生看到评语的时候,很难感到高兴,因为很多人也会是同样的评语模式,千篇一律的短语让他们感到无聊,更无法看出教师心中是高兴还是沮丧评语的僵化、教条很难指出学生习作的成功之处或是问题所在,严重阻碍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发展,也谈不上能够利用写作来培养学生的人格情操不过好在目前很多教师已经开始抛弃这类“八股文”式的评语,能够在评语中加入一些感情真切的谈心式的语句或问话,有意识地从内容上和思想上来评价学生的习作,能够让学生听到教师的心声,从而开导学生注意习作中的主要问题但是,随着学生的不断成熟,或许这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评价方式也慢慢让学生感到倦怠,教师就不得不寻找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在无意中,我发现了一种“互动式”评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更大的兴趣在上学期,我曾经邀请家长为学生的习作写评语,当看到家长的评语时,我也在评语下写上“感谢家长点评”“您说的很到位”这类的语句,没想到,就在下一次作文本交上来时,我惊奇地发现很多家长也在我写的语句下面进行了回复:“老师您过奖了”“孩子的作文有进步我们也很高兴”等等语句,我将此事和学生说了说,又把作文本发下去,很多学生就开始相互PK自己家长的评语,借由这个契机,我又提议让学生互相写评语,于是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很多学生在写评语的同时就好像写成了聊天记录——你一句,我一句,如:“你写的很好,就是XX内容不太合理,可以改一下”,下面回复“不能改,因为当时就是这样,再夸张也是真事”……诸如此类的聊天式评语出现了很多,虽然集中在少数优秀学生之间,但是也能看出学生真的很喜欢这种方式的评语。

      于是,我在这个学期创设了“自主积累本”,鼓励学生自主创作,自由上交,我来写评语为了能激起学生们的写作兴趣,我在写评语时又刻意加入了能够引起学生与我进行互动的语言元素,大概能分成以下几类:一、谈心、问话式评语“看到你的语句,我感觉到你内心中非常沮丧,因为你的语言明显很不连贯能和老师说说,发生了什么吗?”类似的评语,在积累本中是很常见的,毕竟到了高年级,学生难免心中会有一些小秘密,身为语文老师同时又是班主任,这样的问句会暗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也告诉他们老师期待着回复,慢慢的,学生就会与老师进行谈心交流——这其实也是一种写作训练,让学生有写作的动机对于自主创作小说的学生,我则会问一些关于剧情发展的问题,有的学生干脆每次写完正篇后在后面写上一个“下期预告”来吊我的兴趣,我也将计就计,“这样的剧情完全在预测之中嘛,有更好的创意吗?”不知是和我赌气还是真有创意,很多学生都开始创作剧情独到的小说,截止到期末,班级中至少一半的学生都创作过自己的小说或散文作品,有的甚至写了连载小说,而且还在连载中二、激励式评语关注好学生,也要关注后进生,他们在写作上没有足够的动力和上进心,在写他们的作文评语时,我还是主要利用榜样和对比的方式为他们加油鼓劲,如:“这次你的细节描写的真好,我都仿佛能看到当时的情景了,你要是继续写下去,我相信我能看到更多意想不到的事物”,“写得很好,比离XX同学就差一步了,他善于用修辞方法让作文变得更生动,你有兴趣超过他吗?”这些评语的下面,我都能看到学生的感谢或是答复,并且他们多数会去按照我暗示的要求去做。

      在本学期中,我们班的作文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后进生这一部分,学生的进步之大让我也感到非常的意外,相信平时的评语对他们还是有了很大的帮助三、“没有评语”没有评语?!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其实这也是互动式评语中的一种方式这就不得不提起我们班的一个“小诗人”了随着学生们写作水平的提高,逐渐有学生开始创作诗歌,或是写词,虽然水平还很幼稚,但是却都能清楚地传达出他们的想法,令我既惊讶又兴奋但六年级的教学和日常工作量非常的大,平时一忙起来,我可能就没有时间去帮学生们批改积累本了,有时候快到放学时,还差着十余本没判完,我只得先把本发下去,和学生们解释一下,等到第二天收上来时再判前一天的正好有那么一天,这位“小诗人”的本没被我批改到,当他拿到当天没写任何评语的积累本时,我猜想他肯定是非常沮丧但幸运的是他也是一个善于反思的孩子,于是在第二天,当我打开他的积累本时,我看到了他写给我的留言:“老师,这首诗我是费了很大的功夫才写成的,请您一定要写上评语,指出我的不足之处,好吗?”我还发现,那首诗上有明显的改动痕迹,看来他把昨天的诗句又重新修改了一下这个发现让我特别感兴趣,于是,带着一份期待,我只是在他所创作的诗歌中的某一个字下点了个点儿,但是没写任何评语。

      之后一天当我再拿到本时,果不其然他把我点的那个字替换成了另一个同样意义的字,整体诗句也比之前流畅多了——这不正是古代作诗中的“炼字”吗?看到学生有如此的钻研精神,我内心中不禁也有一些小小的感动于是我打算把“没有评语”这种方法逐渐扩大一下,先从那些创作欲望非常强的学生开始没想到,大部分学生居然就像“小诗人”一样,也开始主动询问我“老师,您觉得我这篇文章哪里写得不好?”“剧情方面,请问您有没有建议?”这类问题,想不到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写作”变成如今的“主动创作”,而且还希望从老师这里得到合理的建议,愿意主动去寻求写作水平的提高,看来学生们是真心地热爱上了写作从六年级下半学期一直到毕业,我们班每个孩子平均使用了两个积累本,大部分学生都用掉了三个甚至三个以上的积累本;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创作了自己的小说作品;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写过诗歌,填过词;还有的学生用自己写的诗歌去参加朗诵比赛还获了奖……学生的成功也让我看到了在六年级这一学年里积累本中的互动式评语是多么的神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正好也诠释了教学中的一个道理:如果总是用死板的、教条的、公式化的方式教育学生,得到的未必是一条清澈的水渠,要用灵活的方法,适时地进行改变、发展,则会成为“活水”的源头。

      在我实验“互动式”评语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用评语引导学生去表达自己的心声,创造写作的动机,并在评语中渗透做人原则、是非观念、个人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多种因素,使原本枯燥的作文评语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进而让习作教学真正做到“人”和“文”和“情感”的统一,让作文变成学生思想情感的抒发而不是单调的学习任务趁热打铁,“互动式”评语给我这个即将毕业的六年级班级带来了不小的成功,所以还要积极发挥这种评语的作用,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着眼于做人的引导,立足于师生情感交流,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互动式”评语中提高写作能力,发展人格修养,使他们逐步懂得作文既是生命的需要,同时也是享受生活、抒写生活的方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