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39页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设计依据和工程概况1.概述1.1 设计工程名称及地点工程名称:**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1.2 设计目的与任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库区的设计及其绘图能力,并学会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同时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任务:完成**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工艺方案的初步设计1.3 设计依据1、《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9]151号)3、《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4、《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5、《非织造复合土工膜》(GB/T 17642-1998)6、《聚乙烯(P 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231-98)7、《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 50290-98)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9)9、有关填埋场设计的论文著作1.4 设计原则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作为城市环境治理项目,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合理选择场址、处理工艺,严格控制产生二次污染。
防止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本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① 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在城市做题规划指导下,从当地垃圾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统筹兼顾垃圾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合理利用,搞好能源转化,提高利用率,减少占地,逐步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② 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选择合理地技术方案,走符合国情的路子根据国家的垃圾处理技术政策,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寻找垃圾处理技术和模式,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配套技术③ 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改进及完善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为环卫事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④ 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做到远近结合、量力而行、留有余地、务求实效1.5 设计范围和内容本设计在结合**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设计,本工程服务范围**市城区的生活垃圾,服务年限为10年,市区人口60.35万人,人口数量年增长率为2.50%,人均日产垃圾量1.2 kg/d本计为初步设计,包括产地平整、防渗处理、填埋库区排水系统平面设计、设计使用年限内生活垃圾总量预测,确定填埋场的设计规模、填埋库区的总容量计算、截洪沟和填埋区集排水管道的设计、填埋库区纵剖图。
2.选址及厂址概况2.1 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场址的选择是卫生填埋场规划设计的第一步,主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从防止污染角度考虑的安全原则;二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的经济合理原则安全原则是填埋场选址的基本原则填埋场建设中和使用后应保证对整个外部环境的影响最小,不使场地周围的水、大气、土壤环境发生恶化经济原则是指垃圾填埋场从建设到使用过程中,单位垃圾的处理费用最低,垃圾填埋场使用后资源化价值最高即要求以合理的技术、经济方案,以较少的投资达到最理想经济效果,实现环保的目的影响选址的因素很多,主要应从工程学、环境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和法律等方面来考虑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填埋场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区域环境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要求2、填埋场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影响或对周围环境影响不超过国家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3、填埋场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土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4、填埋场应具备相应的库容,填埋场使用年限宜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5、选择场址应由建设、规划、环保、设计、国土管理、地质勘擦等部门有关人员才加。
6、填埋场选址应按下列顺序进行:资料的搜集→初选场址→野外踏勘→对预选场地的社会、经济和法律条件调查→场址的优选→编制预选场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预选场地的初勘工作→预选场地的综合地质条件评价技术报告→工程勘察阶段7、填埋场防洪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防洪要求填埋场总容量104m3防洪标准 (重现期:年)设计校核>50050100200-5002050注:降雨量取值为7d最大降雨量8、填埋场宜选在地下水贫乏地区2.2 选址及场址概况拟定场址范围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场地周围也都是丘陵洼地,占地面积300亩,它距离市中心约20公里,距离江有25公里,最近的居民点离场址有近1公里,交通方便场区地质条件较好,岩溶基本不发育,岩性较完整,渗漏性小,场区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所环境地质勘查区分属缓坡丘陵和孤峰平原两种地貌,地形北西高,南东低,相对高差60-70米 场地是一个完整的封闭洼地,丘顶呈舒缓浑圆状,山坡坡度平缓场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19℃,最大日降雨量240.3毫米基岩部分只有上泥盆统融县组及榴江组,下石炭统岩关阶地层,第四系分布较广,主要有粉质粘土、粘土,局部地段含角砾、碎石或夹粉砂土、碎石土、淤泥土,粘土渗透系数为0.002-0.035m/d。
场地地理位置坐标为东经110°07′07″,北纬25°12′20″场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据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8~19℃,最大日降雨量240.3mm,最大日降雨多年平均值为134.9mm ;多年平均降雨量1808.4mm,最大为2452.7mm,最小为1154.4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59.2mm,最大1845.5mm,最小1371.8mm降雨量及蒸发量年内季节分配不均匀,一般每年4~8月为雨季,降雨量达1282.7mm,占全年降雨量的70%,每年12月至明年2月为干旱枯水季节降雨量仅为全年的10%,其余为平水期,降雨量占全年的20%,蒸发量夏秋季节较大,冬春季节较小,见表1表1 **市降雨量和蒸发量统计表项目月份123456789101112降雨量(mm)62.771.0110.5257.5301.4320.0220183.865.777.198.655.0占全年(%)3.43.86.014.116.717.612.110.33.64.25.43.2蒸发量(mm)35.631.542.056.177.191.1114.8116.5116.592.559.642.0占全年(%)4.13.64.86.48.810.413.113.313.310.66.84.82.3 垃圾的物理化学性质含水率20-50%,密度0.55 t/m3,发热量500Kcal/kg,垃圾压实后的密度1000Kg/m3。
垃圾覆土容积以垃圾填埋量的18%来计算第二章 填埋库区的平面设计说明1、场底平整在垃圾未进场之前,先对填埋区底部处理,进行平整夯实,作好防渗层的基础对场地和边坡先进行清除根植土,将场区的一坐小山塘填平,层层夯力,再按设计标高及坡度重整场底及边坡场底纵横坡度不少于2%,以利于渗滤的导流,在边坡放坡时,既要因地制宜,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又要尽量将坡度放缓,以利于防渗膜、土工布的铺设场底急边坡平整后要碾压夯实2、防渗处理填埋场必须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同时还应防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区填埋场的防渗可分为人工防渗、天然防渗和符合防渗等三种防渗方案的选择与场区工程地址和水文地质条件相关有规范可知,生活垃圾的防渗层的渗透系数k10cm/s,同时防渗工程应采用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相结合的工艺经过对场区的勘察,综合比较,由于场区地层渗透性微弱(粘土防渗系数为0.002-0.035m/d,为微透水层),天然条件下,江水绝大比分转化为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较小,填埋场形成后,在总体上采用截洪沟拦截场外降水,场内垃圾分层压实并覆盖粘土等措施,又可排除部分降水;同时自然蒸发量超过降水量50cm,符合要求,因此,为数不多的降水渗入填埋区形成渗滤液,再通过填埋场中设计的渗滤液和收集系统,将其引至调节池,故本项目采用垂直防渗。
3、填埋库区排水系统平面设计(1)设计使用年限内生活垃圾总量的预测,确定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土地填埋场的设计规模:按日处理能力500t生活垃圾设计,服务年限为10年市区人口60.35万人,人口数量年增长率为2.50%,人均日产垃圾量1.2 kg/d见表1)表1 垃圾产生量预测表序号年份人口人均垃圾量kg/d日均垃圾量 t/d年垃圾量累 计 量万104t/a104t1200960.350 1.200 724.200 26.433 26.433 2201061.859 1.200 742.305 27.094 53.527 3201163.405 1.200 760.863 27.771 81.299 4201264.990 1.200 779.884 28.466 109.765 5201366.615 1.200 799.381 29.177 138.942 6201468.280 1.200 819.366 29.907 168.849 7201569.987 1.200 839.850 30.655 199.503 8201671.737 1.200 860.846 31.421 230.924 9201773.531 1.200 882.367 32.206 263.131 10201875.369 1.200 904.427 33.012 296.142 (2)填埋库区的总容量计算: 式中: V--垃圾年填埋量, m3 D--填埋后废物的压实密度, 取1000kg/m3 W--市区内垃圾人均日产量, kg/(人•d) P--市区内人口总数, 人 k--覆土容积量系数为 0.18。
代入数据得:对总容量取整,填埋库区总容量为3.510,填埋场预设高度为H=30m,长度为L=550m,宽度W=212.12m(3) 截洪沟和填埋区域内集排水管道的设计:a. 截洪沟计算:截洪沟沿填埋场区最外边布置,使场外的雨水不进入场内,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50年一遇防洪标准校核采用梯形断面设计流量按公路科学研究所的经验公式:Q=K•Fn (m³/s)式中,Q:设计流量,m³/sF:流域面积,km2K、n:随地区及频率而变化的系数和指数,参照广西水文手册,K取0.17,n取0.635 F=550212.12=0.1167km2截洪沟采用浆砌块石构筑 =(20.7+0.3)0.7=1.19=0.3+4.47210.7=3.43==m/s<3m/s式中,Q—流量(m3/s)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