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世界亦精彩(连载20).doc
6页足底世界亦精彩(连载• 20)通常我们称四点底为四点水,并将其与水的意思相联系, 认为四点底就是由汉字水演变而来的,还举例证明说, “热” “煮” “煎” “熟”等汉字均有把物体放在水里加 热的意思其实这是一种想当然的、错误的理解,因为用水 加热需有盛水的器皿,如陶器、青铜器等,可以想象,在这 样的器皿诞生之前,火烤是给物体加热最主要的方式,那时, 华夏先民智慧的造字之旅已经开始了,为了表示出加热的意 思,他们给上述汉字加上火字部就更加符合当时生产力的发 展状况《康熙字典》中的关于四点底的注释这样描述:凡 四点在下者俱属火部,犹水之从,也;在古人所写的汉字中, 上述四字的字底部分也都是"火”(图l-8)o因此,四点底 实际上是由“火”演变而来的,演变过程中,"火”的左右 两个点依然如故,中部的撇和捺则渐渐缩短,直至也变成了 点画,形成了今天楷书中四点底的模样(图9-12)o火字底演变成了四点底,形态变得更加扁阔,犹如一叶 小舟稳稳地托住上面的部件,对于上面的部件而言,四点底 便成了其足底的世界,而这片世界也是精彩无限带领学生 领略这份精彩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不均之匀 四点底由四个点画组成,这四个点画之间的距离应该大 致相等,以给人一种匀称之美(图13-14);反之,若四点间 的距离忽大忽小,忽远忽近,只会给人带来杂乱之感(图 15-16)O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距离大致相等不是绝对意义 上的距离相等,这样的要求是无法达到的,同时,竭尽全力 地追求绝对等距,反而会让四点底变得呆板起来。
当我们细 细读帖时,就会发现,四个点中,有时中间两点靠得稍近些, 首尾两点会离得稍远些,如“熬”和“熟”(图17-18);有 时,前三个点会靠得稍近些,最后一个点又会离得稍远些, 如"煮”和"黑”(图19-20),但总体给人的视觉效果仍是 匀称的,更妙的是,这样的不均之匀使得四点底更加活泼, 也更加灵动了教学中,可让学生自主探究这四个点的组合规律,对于 稍有读帖能力的学生而言,四点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这一规 律是比较容易发现的,不必于此过多纠缠但要向学生说明, 四点之间的等距追求的是不均之匀,是一种视觉效果,是一 种人人都可通过训练获得的书写技能,而非绝对化的等距二、寓平于斜四点底中的四个点画横向排列,位于汉字底部,犹如一 幢建筑的根基(图21),又像我们足底站立的大地(图22), 必然要平正稳固,这样才能托住其上方的一切,包才能让上 面的一切站得踏实,立得挺拔而状如算子式的水平化排列 四点底的四个点画,虽然可以获得平正稳固之感,但却机械 呆板,毫无美感田英章书写时,将四点底的前三个点画处 理成左低右高的态势,其连线就形成了类似于横画的“抗 肩”,即形成了一种斜势(图23)o但一般来说,处于汉字 最下端的托上之横还要水平一些,以求稳健。
而前三点的 “抗肩”已经形成,汉字底部产生不稳之险,对此,田英章 先生将最后一点明显低写,并且拉长加重,力挽狂澜般地将 整个四点底扳平(图24),先前的不稳之险随之化解,在这 造险与破险的过程中,四点底越发地神采飞扬起来其实古代许多书法家也喜欢运用这样的书写技巧,比如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就常常将汉字的最末一横的前段上斜 书写,而最后收笔则重重向右下顿去,扳平整个横画教学 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颜体和带有四点底的例字 一起呈现(图25-28),引导学生探寻颜体字的末横与四点底 的相通之处,这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地领悟其中的奥妙三、形散神聚四点底的四个点画是分散的,但却毫无零落之感,田英 章先生所书四点底更具整体感,大有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之 妙细细读帖,我们就会发现,四点底由四个点画组合而成, 而这四个点画又总能规范到一个扇形当中,且四个点画正好 落在这个扇形的半径上;首点和末点较长,其走向也与扇形 的半径一致(图29-30)o这样,扇形所在圆的圆心就像一个 乐队的指挥(图31),四个点画就像四个乐器手,尽管各个 乐器手所演奏的乐器不同,他们在合奏中所承担的任务也不 尽相同,但是,在这个指挥的统领之下,所有的音符依然非 常和谐,所有的演奏者不再是零散的个体,而是一个有机的 整体;这个圆心又像一双操控着木偶的手(图32),那些点 画就像是木偶身上的各个部件,这些部件虽然做着各自不同 的动作,但在这双手的控制之下,木偶的整体活动依然非常 协调。
因此,那个在汉字中看不到的圆心就成了四点底四个 点画的灵魂,其形散而神聚的效果主要便是由此而来教学 中,教师可出示图29-32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例字,探寻 规律,同时,辅以乐队指挥、木偶操控等事例,帮助学生理 解领悟,这样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四、活变生姿变化是破解呆板、获得灵动的好方法,古人写捺讲究一 波三折元代的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言:"三过笔中又 有三过,如水波之起伏以此极力强调汉字书写要追求变 化不仅书法,许多姊妹艺术也是如此,朗诵讲究抑扬顿挫, 园林讲究曲径通幽,小说讲究波澜起伏,绘画讲究轻描淡写 因此,书写四点底时,要正确把握四个点画的大小,做到大 小有别、形态各异具体说来,即让首尾两点稍大于中间两 点,首点一般向左下行笔,末点一般向右下行笔,中间两点 的形态则更加小巧灵动,又绝不雷同(图33-34)o这样,四 个点画不仅获得了整体的统一感,还会给人带来错落有致、 活泼生动的视觉效果反之,如果四个点画大小划一(图 35-36),整齐倒是整齐了,但却缺少了一些生机关于这一内容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知其然,更 要知其所以然,即不但要掌握四点底的书写技巧,还要树立 起艺术追求变化的理念,进而举一反三,把这样的理念落实 到更多的书写实践中去。
五、上下相协作为字底,四点底承载着其上方的部件,同时,其本身 也作为一个部件,和其他部件共同构成整个汉字因此,书 写四点底时,首先要注意其宽度和高度,以恰到好处地完成 承载的任务一般说来,四点底要比上方部件的主体部分稍 宽一些(图37),这就如同一个人,立于过于窄小的地方, 必然有跌倒之危(图38);四点底又要有一定的厚度,这个 厚度大约占整个汉字的三分之一(图39),这就像一叶扁舟, 其吃水不可过深,否则就有沉没之险(图40)其次,作为汉字的一个组成部分,四点底还要注意与其 上方部件保持合适的距离相距过远,则会使上下部件之间 缺乏应有的联系,从而导致整个汉字结构松散(图41);相 距过近,上下部件之间又显得过于局促,从而给人以拥挤之 感(图42)一般来说,上下部件之间若即若离的感觉较为 合适,上下部件也能连为一体,结构妥帖(图43—44)教师在可出示带有辅助线的例字后,让学生联系生活, 结合几何图形进行观察分析,在打通艺术与生活的过程中, 品悟书写的要领四点底以字底出现,它就像其上方部件脚下的世界生 活中,少有人关注脚下,脚下的世界也往往平淡无奇,而艺 术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悟,用情去写,脚下的世界一样可以 精彩无限。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沿河镇中心小学)。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