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织金县竹荪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刘育新).doc
13页贵州省织金县红托竹荪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刘育新1 阳 旭2 王波2(1.贵州省织金县农牧局 2.贵州省织金县高原食用菌研究中心 贵州织金 552100)摘 要:对织金竹荪产业目前的生产、销售、管理、科研、扶持、园区和基地建设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和分析,并指出目前织金竹荪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潜力和优势,并从四个方面提出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核心词:产业发展、红托竹荪、贵州织金前 言:织金位于贵州中部偏西、毕节实验区南部,地处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最高海拨2260米,最低海拔860米,县城海拔1310米,年降雨量1340.6毫米,平均气温14.1℃,冬无寒冷,夏无酷暑,素有“溶洞王国,煤海磷都,宝桢故里,竹荪之乡,山水之城,百泉古镇”之称全县辖32乡(镇、街道),国土面积2868平方公里,总人口115.2641万人,辖区内居住有汉、苗、彝、白、回、布依、仡佬、蒙古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5.59%,是贵阳“一小时经济圈”和“黔中经济区”的重要构成部分织金县种植竹荪已有近三十年历史,是红托竹荪的发源地、主产地和科技进步的中心,是国内唯一最大的清香型红托竹荪及菌种生产供应、栽培、加工和销售集散基地,是名符其实、独具地方特色的富民产业,被誉为“中国竹荪之乡”。
由于近年来织金竹荪始终沿用老式制种、栽培、粗加工技术,生产上重要仍为农户、种植大户独立参照市场价组织种植栽培,未能真正实现产业化经营,使得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尽快实现产业化经营,振兴织金竹荪产业,对充足运用特色农业优势资源,增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进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1. 产业发呈现状1.1 种植生产现状织金竹荪从1986年栽培成功至今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织金红托竹荪品种常年种植面积3000至5000亩,常年产量300至500吨,年产值1.5亿元左右,无竹荪精深加工产业,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其因素重要为长期科研投入局限性,科研创新严重不够,导致产业缺少必须的科技支撑,且始终沿用老式的玻璃瓶制种方式和简易大棚栽培技术,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然后是品种选育滞后,单产低、产量和品质不稳定、冬春季不能出菇,未能实现周年生产供应鲜品;再就是产业组织化限度低,重要体现为市场组织、规范限度低,价格大起大落,市场风险大,导致种植风险大,农户种植积极性逐年减少在基地哺育方面,目前织金竹荪种植方式仍以老式简易大棚为主,两年即换地建棚,不能反复使用,导致高投入、低运用率。
受亩投入费用(现价亩均投入约30000至3元)的限制,较大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在100至200亩之间,较小的基本为50亩左右,重要由专业公司、农民专业合伙社、种植大户经营,70%以上的为农户家庭经营,户种植面积0.5至2亩竹荪产业相对发展较好、种植规模较大、相对集中的基地重要分布在双堰街道、桂果镇、板桥乡、熊家场乡、黑土乡、三甲街道、猫场镇、上坪寨乡等乡(镇、街道)1.2 菌种生产状况通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县已完全集中形成双堰街道、猫场镇、牛场镇三大红托竹荪菌种生产供应基地,年产销红托竹荪菌种3000万瓶左右,但低成本、低污染袋装种的研发使用仍处在实验阶段,急需变化老式玻璃瓶制种的生产方式目前全国99%的红托竹荪菌种由我县生产供应,其中:东部相邻的猫场镇、牛场镇年产竹荪菌种2500万瓶左右,70%以上外销省内安顺地区、黔东南、黔南及云南、四川、湖南、广西省外市场;双堰街道年产竹荪菌种500万瓶左右,重要为县内栽培使用,少部份外销1.3 产业化经营状况1.3.1 专业公司参与状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参与到竹荪的产业发展中,重要有贵州织金西南联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织金县雅贤农业经济开发有限公司、贵州富春山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织金县天虹竹荪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织金县果蔬协会、织金县王氏竹荪销售有限公司、贵州织金鲁钰农业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伙社、织金县艳山特色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伙社、织金县易发农民专业合伙社、织金县天洪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伙社等多家公司、农民专业合伙组织、协会。
业务涉及竹荪制种、生产基地建设、栽培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重要通过自筹投入和技术培训、指引、支持,自建生产基地或发展农户进行基地化栽培种植,走“公司+协会(农民专业合伙社)+基地+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1.3.2 产业项目扶持状况近几年来,我县重要通过扶贫、农业、科技项目申请实行,招商引资建设产业园,扶持农民专业合伙社,发展规模化种植基地等措施,大力开展产业化经营重要申报实行的项目涉及:、竹荪扶贫项目(扶贫资金共200万元),竹荪产业化扶贫项目(扶贫资金200万元),竹荪产业化扶贫项目(扶贫资金1500万),世行贷款项目(用于竹荪产业资金4300万元),蔬菜产业化扶贫项目(用于竹荪产业扶贫资金360万元),省科技厅科技攻关和推广项目(用于竹荪产业100万元)等,项目实行期直至1.3.3 产业园区建设状况底,我县引进贵州织金西南联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规划投资3.5亿元,依托省扶贫办、省科技厅、省农委等有关部门项目、资金支持,在我县桂果镇建设总规模1000亩的“贵州·织金红托竹荪产业示范园”,并作为织金县省级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区重要部分园区建设内容涉及科研、制种、栽培、精深加工、科技示范等,通过建设红托竹荪科技产业园区和规模化种植基地,发展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基地,实现产业化发展和贫困山区农民脱贫增收致富。
园区于3月启动建设,目前已完毕投资近1.5亿元,筹划于建成运营园区立足织金红托竹荪产业,以科技为先导,集中资源哺育优势产业、优势区域、优势公司、优势科技、优势农户,建成全国乃至全球唯一的红托竹荪菌种生产、工厂化栽培、精深加工基地和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园区融科技开发、技术示范、生产加工、电子商务、生态湿地公园建设为一体,以县级示范园为起点,省级示范园为目的,力求建成“省内一流、全国有名”的农业产业示范园区1.3.4 规模化种植基地发展状况在产业化种植基地建设方面,通过自筹投入、项目支撑等,目前我县已建成某些规模化的竹荪种植基地,重要有桂果镇区域基地(面积约500亩)、猫场镇区域基地(面积约300亩)、普翁至小纳雍乡区域基地(面积约200亩)、黑土乡至熊家场乡区域基地(面积约300亩)、析桥乡区域基地(面积约200亩),总的规划面积达1500亩,其他全县分散种植(20亩如下)的约3500亩1.4 科研开展状况近年来,我县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公司开展竹荪产业有关技术研发,重要制种、栽培技术沿用老式措施,从业者仅起到技术传承作用,近年来开始有个别制种户、专业合伙社、农业公司结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为增进织金红托竹荪产业发展,在县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下,成立科研机构“贵州省织金县高原食用菌研究中心”,并已由该中心投资200余万元建成组培实验室、科研实验室、设计年产100万袋(等量200万瓶,袋装种替代瓶装种研发使用)菌种生产线;组织开展竹荪等珍稀食用菌种质资源调查、种质资源研究储藏、以草代木高产栽培实验、速生林种植及用于竹荪高效栽培实验、工厂化立体栽培(大棚反复运用)实验、竹荪生产废料循环再运用等有关研究,并已获得成功。
从开始,以竹荪产业园的立项建设为契机,贵州织金西南联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省织金县高原食用菌研究中心、贵州织金鲁钰农民专业合伙社、织金县朝荣竹荪种植农民专业合伙社等多家公司联合在园区开展红托竹荪不同温型品种选育、工厂化制种、工厂化栽培、袋料栽培、无硫加工等高新技术研发、实验、示范推广,均已获得重大突破和成功目前国家科技部、贵州省科技厅支持织金竹荪产业发展的科研项目有:《织金竹荪产业化技术研究成果熟化与栽培推广应用》项目,项目主持单位为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张林专家等专家;《织金红托竹荪发酵料栽培技术研究》项目,主持单位为贵州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朱国胜博士等专家;《织金红托竹荪以草代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项目、《织金竹荪不同温型品种选育及周年栽培技术》项目,项目主持单位为贵州大学余彦军专家等专家;《黔产红托竹荪农残、重金属污染、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项目主持单位为贵州师范大学吴迪专家等专家项目投入经费合计360万元,部分项目已经完毕,部分项目正实行当中,这些科研项目的实行,为织金红托竹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1.5 品牌建设状况织金红托竹荪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认证,“中国竹荪之乡”等品牌,全县共有21个乡(镇、街道)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认定(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60%以上)。
2. 织金竹荪产业发展的优越条件织金红托竹荪集名、优、特、新、稀为一体,织金红托竹荪产业是名副其实的优势特色产业,它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即地区优势突出和产品特色明显2.1 优良的品质特性2.1.1 织金竹荪地区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织金竹荪是在本县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下生长发育而成的优质品种,只有在象织金这种冬无寒冷,夏无酷暑,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光照局限性,阴雨天多的特殊自然环境条件才合适生长发育,离开了这个环境就会生长发育不良从目前国内所有人工栽培的红托竹荪菌种均为织金县生产销售可见其品种特性,其地区优势极为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2.1.2 织金竹荪品质具有不可复制性目前国内其她地方栽培生产的红托竹荪,虽然菌种是由本县生产提供,但产品品质均不及县内生产,织金竹荪的潜在内质只有在象织金县这样特殊环境条件下才可以体现出其优质和高产特色,其产品特性正是孟德尔遗传规律中“体现型=基因型+环境”的完美体现织金竹荪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保护2.1.3 产业经营的强劲竞争力织金红托竹荪是云贵高原乌蒙山区这种特殊区域内的特定农产品,其内在品质和社会出名度深得消费者青睐织金县是优质红托竹荪的原产地、主产区,目前国内国际红托竹荪最大的生产集散地,产业链已基本形成,产业化发展具有一定基本和规模。
产品具有原产地垄断特点,市场竞争力强,市场潜力大,发展产业化经营能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2 广泛的群众基本织金清香型红托竹荪是我县科技人员从本县竹林中分离筛选出来的优良株系,并在开始获得成功之后即将制种和栽培技术推广到全县竹荪种植户中去据不完全记录,三十年来,县内举办多种类型的培训班合计培训1多人次,从而形成了一种“科技人员——科技二传手——种植户”的技术推广网络,目前全县有30%以上的农户掌握竹荪老式栽培技术,为织金竹荪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本2.3 优越的自然条件织金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寒冷,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降水量丰沛,雨热同期其独特特点为多云寡日照,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土壤多为微酸性黄壤,腐殖土资源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野生食用菌资源极为丰富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是孕育形成织金红托竹荪品系的先决条件织金清香型红托竹荪几种品系基本上是我县科技人员通过大量工作筛选出来的优良株系,对本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有着极强的适应性2.4 丰富的原材料资源我县竹荪制种和栽培原料,重要是以杂木材特别是桦木材、竹木枝条及腐殖土为主近年来,我县科技人员通过科技攻关,用速生林、农作物秸秆、玉米芯取代竹木,用一般的微酸性黄壤通过消毒解决后取代腐殖土进行生产栽培实验,获得良好的效果。
将来的竹荪生产将以速生林和农作物秸秆作为重要原料,来源十分丰富和广泛2.5 成熟的技术条件织金竹荪产业是织金人自己发明的一项新型产业,拥有一批可以称得上国内一流水平的技术人员通过三十年来的生产和实践,织金竹荪制种和栽培技术已相称成熟,开展科技攻关和创新具有较好基本和条件特别是随着立体栽培竹荪技术和代料栽培竹荪技术,发酵料栽培竹荪技术实验成功和不断完善,实现大棚反复使用,节省设施投入和土地,大幅减少生产成本,随着织金竹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