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再论草书《醉翁亭记》不是苏轼的手笔(之二).docx

18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24386787
  • 上传时间:2022-07-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9.83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再论草书《醉翁亭记》不是苏轼的手笔(之二)    内容提要:苏轼书法作品向以书写的不激不厉,书体的秀媚端庄、扁平温润的风格特征闻名于世然而,千百年来,有一卷书体特征与苏字的书体特征极不相称的所谓“东坡草书《醉翁亭记》”,一直以苏轼的名义流传于世,至今还有一定的市场本着对历史和社会负责的精神,为了厘清真伪,本文从苏轼的有关法帖中选取了《醉翁亭记》中出现过的若干例字,从书体特征的角度,与《醉翁亭记》中的同一例字进行翔实的分析比较通过论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所谓“东坡草书《醉翁亭记》”,“赝本也”,“不必置疑”Key:东坡草书;《醉翁亭记》;书体特征;赝本苏轼的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向以书写的不激不厉,书体的秀媚端庄、扁平温润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世然而,干百年来,有一卷书体特征与苏字的书体特征极不相称的所谓“东坡草书《醉翁亭记》”(以下简称“草《醉》”),一直以苏轼的名义流传于世,至今还有—定的市场本着对历史和社会负责的精神,本文选取了真假作品的若干例字(篇幅所限,不能多列),专门从书体的风格特征的角度对真假苏字加以考辨(关于章法等问题,作者已在另文中论及),力争说清为什么,以进一步厘清真伪,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所选的苏字都是草《醉》中出现过的字,并严格按照同比的原则选取,即尽量选择苏轼法帖中的草字在找不到草字时,不论真假例字,要么都选行草,要么都选行书,或者是尽量接近的书体,以充分体现“公正”的精神兹分析比较如下:苏字之“得”(图1),草书,圆形,两笔写成写法是:侧锋落笔一竖,然后是横折折弯钩点其中一竖与右边断开,横折时稍做折筆就迅即向右下一路弯去,使右边形成圆转的半圆形整个字十分圆润草《醉》之“得”(图2),草书结字顺序与苏字相同主要不同点:一是字体形态不同苏字呈圆形,草《醉》呈长形二是折与弯处不同苏字稍折即弯,折笔与弯笔交接处相连;草《醉》折笔稍长,折笔与弯笔交接处脱离三是折转形态不同苏字折转后力度加大,收笔略作顿笔,以一点收笔,笔画丰腴圆转;草《醉》用力均匀,线条均匀,只是盘旋而已四是用笔不同苏字侧锋,草《醉》中锋苏字之“若”(图3)的写法是:点、撇,紧接一顿(作草头之横)而折弯,弯末上翻右行而折折,最后回锋出笔整个字连绵不断,一笔写完若以断开为—笔,整个字两笔完成草《醉》之“若”(图4)的写法是:点、撇,紧接而横折弯,上翻而横折折撇其中,上翻后写横时另起一笔,以笔断意连之法处理了这些笔画的交接关系。

      若以断开为一笔计,整个字四笔写成主要不同点:一是“草”字头的写法不同苏字两点下的一横稍有横笔动作,准确地说是一顿,而草《醉》的这横则是明显的一横;苏字草头的第二点(撇)与一横相连,而草《醉》第二点(撇)与横画则断开二是笔画的连接不同苏字从第二笔开始连绵不断,一笔写完整个字,而草《醉》的第二笔与第三笔、第三笔与第四笔之间则为断开另起笔,中间两处断开三是质感不同苏字的开始一点起笔圆满,整个字线条柔韧,而草《醉》的开始一点起笔处则为方笔,整个字线条生硬苏字之“起”(图5)的写法:向右上一横,横末向左上一带而向左下一竖,另起笔而横折提,提末与下笔之横相连而横折钩,紧接再向左下而竖弯,弯末回笔出锋而完成整个字四笔完成落笔呈方,行笔果断,线条富有弹眭结字逢折必折,体态向右上而稍扁草《醉》之“起”(图6)的写法:向右下—个短横,横末笔不离纸而竖折(横)竖,竖末回锋右上而横弯钩,再另起笔竖弯而结束由于行笔较快,第—个竖画与横画交接处没有出头,两个竖画均向左下,上短下长中锋用笔,线条细瘦,结字逢折必转,左边末笔至右边结束出现飞白,露锋收笔整个字三笔完成,体形呈方主要不同点:一是起笔不同苏字方笔入纸,一横较长,横的宽度盖住下面,笔势向右上;而草《醉》是笔尖入纸,横画很短,笔势向右下。

      二是第—个竖笔不同苏字之竖出头,草《醉》则不出头三是第二横不同苏字的第二横另起笔,草《醉》的第二横是由上笔带入;苏字笔势向右上,草《醉》笔势向右下四是右边的“己”字不同苏字是“横折钩,竖弯”,逢折必折;草《醉》是“横弯钩,竖弯”,逢折必转五是质感不同苏字线条劲健而厚实,草《醉》则线条浮滑而细瘦六是体形不同苏字较扁,草《醉》较方苏字之“从”(图7)的写法:左边侧锋落笔一竖,竖末向右上一带而两点,两点均侧向左下,其中右边一点较长(实际成了一撇)然后一笔写完横折横折反捺而收笔整个字基本呈方形,左边尤重方笔入纸,折角外方内尖,行笔干净,结体严谨三点水的一竖重而厚实,稳稳地抓住了右边,使字形稳重而活泼草《醉》之“从”(图8)的写法:左边细细的一竖,竖末向右上引带而两点,然后向右上一横,再从一横中间入笔而竖折竖弯钩而写完其中两点左卧右立,左重右轻,左边一点几乎卧倒,右边一点很短整个字左轻右重,上紧下松,上重下轻中锋用笔,线条瘦细,结体松散主要不同点:一是三点水的一竖不同苏字是方头落笔,一竖宽厚且较直;草《醉》圆头落笔,一竖细瘦,且上下均有弧度二是右边两点的不同苏字是向左下斜势的两点,两点所占的上下长度超过了整个字长度的三分之一;而草《醉》的两点则是左横右竖,所占上下位置很少。

      三是两点之下的笔数不同苏字的两点以下一笔写完,反捺收笔;草《醉》的两点以下则是两笔写完,以竖弯钩收笔四是左右轻重不同苏字左重右轻,结体严谨;草《醉》则是左轻右重,结体疏松五是用笔不同苏字侧锋,草《醉》中锋苏字之“霜”(图9)的写法:横,点,点末回锋右上而横钩,撇折回锋引带而横,横末向左上引带而竖钩,再向右上而提折、点其中上面“雨”字的一横侧锋落笔,点和钩均较重,点呈三角状,钩的顿笔明显,横钩之横直且较细,侧向右上雨”字中间的笔画和下部的“相”字逢折必折结体长方,上部较宽侧锋用笔特征明显,点画入笔露尖,笔路清晰简净,笔画锋利自然,用笔到位,各种笔画特点应具尽具草《醉》之“霜”(图10)的写法:点(横),横弯钩,钩末笔势向左上而竖折,折末向左下引带而横,再另起笔而竖钩(其实是竖末向左一折,只见折笔不见钩),再向右上一提而下转,最后一点中锋用笔,逢折必转,体呈长方,左紧右疏主要不同点:一是“雨”字之横不同苏字是向右上侧势的一横,草《醉》是向右下侧势的一点二是“雨”字一横下的外框不同苏字是点、横折,草《醉》则是横弯钩三是“雨”字中间的部分不同苏字是撇折而引带,草《醉》是竖折而引带四是下半部分“相”字的右半部不同。

      苏字是提(横)折、点,草《醉》是提(横)转、点五是上下部分所占的位置不同苏字上部宽于下部,草<醉》上下部分基本同宽六是体形不同苏字近于方形,草《醉》则为长形七是用笔不同苏字侧锋用笔,逢折必折;草<醉》中锋用笔,逢折必转苏字之“行”(图11)的写法:向左下一竖,竖末回锋右上,笔不离纸地向左下撇折撇,其中上撇短下撇长侧锋用笔,一笔写成,左短右长,收笔宽厚自然,体形较长草《醉》之“行”(图12)的写法:两笔写成第一笔,左边一个竖点,上尖下宽;第二笔,侧锋落笔向下一竖,竖末向左下撇出收笔其中第二竖落笔宽,越往下越细,收笔像条鼠尾两竖之间没有引带,左低右高,左短又长中锋用笔,行笔生硬,体形瘦长主要不同点:一是结构不同苏字左边是一竖,右边是连笔的上下两撇,草《醉》左边是长点,右边是一竖;苏字左高右低,草《醉》则左低右高;苏字左右之间以引带相连,草《醉》左右之间则没有联系二是用笔不同苏字侧锋,草《醉》中锋;苏字收笔宽厚,草《醉》收笔则像条鼠尾三是体形不同苏字长而不瘦,草《醉》则瘦长苏字之“意”(图13)为行草上面“立”字为行书,中间“日”和下面“心”为草书立”字头上之点写成短横,中间的两点相互呼应,下面一横明显长于上面一横。

      日”字也写成短横,下面“心”字的两点均斜向右下,近于横画整个字稍长,上重下轻,重心在中间的横画若以断笔为据,整个字三笔完成笔画到位,连绵不断,侧锋为主草《醉》之“意”(图14)也是行草,与苏字“意”写法相同若以断笔为据,整个字六笔写成,其中上面“立”字三笔,中间“日”字一笔,下面“心”字两笔立”字头上之点呈三角,两横均露锋落笔,其中第一横落笔稍带一弧度,横与中间两点相连,第二横与中间两点断开日”和“心”由三点组成,三点间相互呼应,一气呵成三点的斜度均较大,约45°整个字长形,重心在下,中锋用笔主要不同点:一是“立”字头的第一点写法不同苏字之点为侧横,草《醉》之点为斜三角二是“日”字的写法不同苏字呈短横,草《醉》呈斜点三是“心”字写法不同苏字两点稍斜,基本呈横斜;草《醉》两点斜度很大,最少45°四是体形不同苏字略长,重心在中;草《醉》很长,重心在下五是用笔不同苏字侧锋用笔,草《醉》中锋用笔六是笔数不同苏字三笔,草《醉》六笔由于草《醉》中的“穷”字是行书,按照同比之原则,兹以《黄州寒食帖》中行书之“穷”做比较苏字之“穷”(图15)的写法:“穴”字头,苏轼把它作为宝盖头处理(在此,姑且用宝盖头称之)。

      宝盖头上之点,上大下小,平宝盖之点用笔外拓,两个点都写得圆润饱满横钩之横较平,稍向右上侧,两头宽中间细横末一顿钩出,钝角明显,钩若鹰嘴,饱满而锋利(宝盖头的这种形状是苏字的特征之一)宝盖下的撇点写成一横,既代表“穴”字下的撇点,也代表“身”字起笔的一撇身”字的其他笔画各在其位,不越雷池弓”字的笔画也同样是笔笔到位,折角明显身”与“弓”长度大致相同,整个字略呈长方侧锋用笔,笔画饱满,干净利落,到位而不越位草《醉》之“穷”(图16)穴字头上的一点笔尖落笔,顿笔后向左一带出锋平宝盖之点(穴字头的第二点)写得较长,笔势内擨,出笔向左,仿佛是个短竖横钩之横上拓明显,形成一个上弧横末直接下按,没有顿角,亦未钩出(也可能是石碑风化之故)宝盖下的撇点写成点、撇,其撇既是“穴”字的一点,也是“身”字一撇的借笔身”字中间的一横向左跨出了“身”字的一竖右边的“弓”字明显短于左边的“身”字中锋用笔整个字较长,线条单薄瘦弱主要不同点:一是宝盖头上点的不同苏字之点圆润饱满,草《醉》之点则落笔、收笔均出锋,显得单薄二是宝盖头的第二点不同苏字之点行笔外拓,圆润饱满;草《醉》之点则行笔内擨,收笔向左,像个短竖三是横钩的不同。

      苏字的横钩,横画较平,稍向右上,中间内擨,横末一顿钩出,顿角明显,钩若鹰嘴,饱满而锋利;而草《醉》的横钩,横画中间上拓,形成一个上弧,横末直接下按,没有顿角,没有钩出(也可能没拓出来)四是宝盖下撇点的不同苏字的撇点以一横代之,草《醉》的撇点则写成了一点一撇五是下半部的“身”字不同苏字“身”字除了起笔之撇借笔上笔之横外,其他每个笔画各在其位,不越雷池一步;而草《醉》“身”字的中间之横则向左跨出了“身”字的竖画之界六是下半部左右两部分的位置不同苏字的“身”与“弓”长度大致相同,而草《醉》的“身”字明显长于“弓”字七是质感不同苏字笔画饱满,干净利落,用笔中侧兼备;而草《醉》则线条柔弱,“身”字有几笔拉拉扯扯不够干净,用笔中锋为主苏字之“游”(图17),行书写法是:点,竖,竖末向右上引带而横,横末向左上引带而竖,竖末向左上引带而撇提(回锋),再撇折(横),折(横)末回锋而横折,斜弯钩,横这些笔画相互呼应,一气呵成,每一笔应到尽到,应有的特点清晰可见整个字呈方形,三部分衔接自然,连绵不断用笔侧锋为主,行笔转折分明,笔断意连,笔笔到位,交代清晰三部分长度大致相同,右边稍长,重心在右下草《醉》之“游”(图18),行草。

      写法是:竖,横,竖,提,撇,横折斜弯钩横其中三点水的一竖中间外鼓,提手之横稍向右下侧,竖提之间以引带相连,右边的撇、横两笔写成一撇,然后一笔写完“子”字子”字是提笔绕转,没有折角整體为方形,右边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