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470997919
  • 上传时间:2023-06-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代两河流域的城市国家关注的重点:1. 城邦产生的历史条件、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及其政治经济制度2. 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谟拉比的统治和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制度3. 亚述帝国的对外扩张、奴隶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两河流域的城市国家(一) 、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居民1. 地域:两河流域东临伊朗高原,南部临波斯湾,西部与叙利亚摹和阿拉伯沙漠接壤, 北部则是亚美尼亚山地 两河流域分为二部分, 一部北部称亚述, 南部称巴比伦尼亚 同时, 巴比伦尼亚也分两部分,北端是阿卡德地区,南端是苏美尔地区古代两河流域有着很好的农业条件, 虽然也是通过河水泛滥形成优质土壤, 但在南部形 成了天然的阿洪堤,有利于垦殖农耕2. 居民:两河的居民最初来自于哪,尚无定论但普遍认为 是由闪族游牧部落和后来迁居于此的苏美尔人融合形成了最初的苏美尔文明二) 、苏美尔城邦苏美尔城邦进入文明的过程中分为以下几个文化期:1•时间:(1)埃利都 欧贝德文化期 (B.C.4300-B.C.3500 ) 在这一时期, 考古学发现出现了较大的神庙建筑, 手工业也得到了初步发展, 发现了陶 器和铜器,一一般认为是氏族公社解体时期2) 乌鲁克文化期 (B.C.3500-B.C.3100 ) 在这一时期,苏美尔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铜器已经普遍, 城市已经初具规模,神庙建筑也开始普遍,农村公社出现,阶级分化,表明已经进入阶级社会。

      3) 捷姆迭特 那色文化期(B.C.3100-B.C.2700 )这一时期, 犁耕的出现, 专门的冶炼部门出现,手工艺品也较精美,文字上也出现了楔 形文字,表明了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奴隶主统治阶级形成2. 城邦出现 随着城市的增加,城邦数量也明显较多,在幼发拉底河有埃利都、乌尔、拉尔萨、乌鲁 克等在底格里斯河上有拉伽什;在两河之间的城邦则更多,有苏鲁帕克、乌玛、巴比伦、 基什、 西帕尔等城邦的特征是人口不多,地域较小,由若干农村公社组成因而称为城 邦3. 苏美尔城邦的政治结构 苏美尔城邦的政治结构由于还处于国家产生前夕, 因而类似于父系氏族社会军事民主 制时期分为城邦首领,称做 “恩”、 “恩西 ”、 “卢伽尔 ”, “卢伽尔 ”有两层意思,一是 临时授予的称号, 二是霸主的称号 然后是贵族会议和人民大会, 都叫做 “温肯 ”(人民组织)4. 苏美尔城邦的土地占有形式苏美尔城邦的生活中, 神庙占有重要地位, 神庙不仅是苏美尔城邦的政治活动中心,且是经济活动中心 因此神庙经济占主要地位 神庙占有的土地达到全城邦可用地的一半以上,因此其类型也较多, 分为神庙公用地,其产品用于维持神庙运作 神庙成员份地则是祭司们的私有地,而佃耕地则是用于收取地租的份地。

      由于处于氏族农村公社晚期, 还依然存留有公村公社用地农村公社的土地分配给各在家族作用, 同时其还可以买卖,这样就给奴隶主占有失去财产的贫困农民的份地提供了机会,沦为城邦的奴隶5. 两河流域的统早王朝时期的争霸战争两河流域的各城邦E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资源进行了长期的争霸,首先是基什成为霸国, 然后拉伽什兴起成为““邦的霸者”到苏美尔城邦的全盛期,这种争霸战争更加激烈,最后 形成了南北方两个军事同盟:南方的乌尔和乌鲁克,北方的基什6.乌鲁卡基那改革城邦间长期的斗争加剧了城邦内部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分化,贵族更加富有,平民更加贫困,于是在拉伽什城邦的乌鲁卡基那时期实行了改革, 改革的时间:(B.C.2378-B.C.2371),而改革的内容:(1) 扩大公民权范围(2) 取消王室监督和税吏(3 )恢复庙产(4)禁止以人身保证作借贷条件(5 )禁止暴利、盗窃、囤积居奇(6)禁止欺凌孤寡这些措施打击了贵族势力,有利于平民,因而引起其它城邦贵族的敌视, 联合一些城邦推翻 了乌鲁卡基那改革三)、阿卡德王国阿卡德城邦建立的时间: B.C.2371-B.C.2191 ,是萨尔贡建立的,并在其手中统一了整个两河南部即巴比伦尼亚。

      2. 政治经济状况萨尔贡统一两河南部后,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将各地区分为行政区, 任命宫廷子弟或 贵族任行政长官,同时也吸引当地贵族参政为了保证王国的安全,他又把军队驻守在战略 前线在经济上,萨尔贡大力发展灌溉系统,采用沙杜夫,并实行对外贸易, 贸易点远到印度河但不能夸大这种对外贸易的程度,仍然是以物易物为主,规模也不是很大萨尔贡由于经常进行对外战争, 不仅激起各地人民激烈反抗, 也使许多贵族失去了土地,于是在人民起义中阿卡德城邦被外族所灭四)、乌尔第三王朝阿卡德灭亡之后,在两河流域保持着统一的形势,公元前 2150年,乌鲁克人赶走了外族,不久后乌尔兴起,打败乌鲁克统一了苏美尔和阿卡德,建立了乌尔王朝,史称乌尔第三王朝时间:(B.C.2113-B.C.2006 )1•政治经济状况乌尔第三王朝也实行中央集权制,国王有“天下四方之王”的称号,而且被看成神,集 军、政、法权于一身统一下的其它城邦首领成为行政官吏,贵族会议和人民大会虽保 留但性质改变,已经作为集权下的统治机构服务于君主2. 经济 乌尔第三王朝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农业上出现了新犁,手工业作坊规模也扩大,商品 种类增多,经济作物如椰枣、葡萄等较普及。

      王室经济 随着王权的加强,王室经济占有重要比例,五分之三的土地归王室,出现了大规模的 农庄和作坊等 同时私有奴隶制也有发展, 奴隶总数达到居民三分之一, 一般平民家中都有 奴隶在《乌尔纳姆法典》中有详细记载二、古巴比伦王国(一)、巴比伦尼亚的重新统一乌尔第三王朝衰落以后,南部两河流域陷入了分裂,公元前 1894 年,阿摩利人首领苏 姆阿布门进入南部两河流域,接受当地的苏美尔 -阿卡德文化,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在第六代王汉谟拉比时期,征服其它小邦,成为大国二 ) 汉谟拉比的统治汉谟拉比统治时期是在(公元前 1792- 公元前 1750),他碍于国力不足,难以统一全部城邦,于是大力发展经济,最终在在位的 31 年打败实力较强的拉尔萨,创建了一个南到 波斯湾,北到今土耳其南部,东到扎格罗斯山,西到叙利亚的大帝国随着实力的强大,古巴比伦王国也进入奴隶制帝国时期,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巩固帝 国统治1.强化王权:总揽政务,甚至运河的开凿和神庙经济也由他管理,宣传君权神授, 称自己为“众神之王” 2.农业:大力发展水利灌溉工程,采用法律手段维护灌溉系统3. 军队:授予士兵份地军队作为政权的重要支柱,他授予士兵份地,牲畜等,强 加军队的力量,这样保证了一支随时可以征召的部队。

      4. 保护小私有者 -以法典的形式为了维护帝国的统治基础,保护小私有者财产,限 制债务奴役5. 文化统治 -为了不伤害原有被征服地区的人民的宗教情感而为他们建立新的神庙, 并普及阿卡德文字6. 《汉谟拉比法典》这一法典是古巴比伦时期重要的一份法律文献, 是奴隶制社会第一部较完整的法典 法典原文刻在一块岩石柱上, 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部是太阳神、 沙马什神授予汉谟拉比王权 的浮雕,浮雕下部即是用阿卡德语刻写的铭文2)内容法典的正文分三个部分,即序言、正文和结语序言先说了神的伟 大,并表明君权授的神圣性和汉谟拉比的功绩, 正文共 282 条,包括奴隶投送第, 租佃关系, 商业关系、家庭和财产关系等3)本质该法典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意志的表现三)、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1•农业上青铜器广泛使用,沙灌溉系统扩大,成立了独立的经济部门如园艺业 2•手工业上门类更加齐全,独立的手工业者出现,开设私人作坊3•商业上内外贸易发达,进出口商品种类较多,银已经成为一般商品的等价物 4•土地制度国王拥有一半土地,以份地形式分散经营-王室份地可以买卖但份地相应的义务要随之迁移,义务份地 土地类型 服役者份地不能买卖和转让,义务份地L纳贡人土地也不能买卖,还要定期上交租税(四)、古巴比化的等级与奴隶制度i•等级制度古巴比伦分为三个不同的社会阶层(i)全权自由民包括祭司、贵族、高级官吏和商业高利贷者, 还包括其它的一些农民和手工业者(2 )无权自由民则指那些俯于王室经济的纳贡人,他们是常备军的主要来源(3)奴隶自由民划分:军事奴隶主,这些人拥有土地和奴隶商业奴隶主,这些人除了拥有土地和奴隶外还拥有大量商品2•奴隶制度古巴比伦时期的奴隶 制进一 步发展,奴隶的种类增加,如宫廷奴隶和自由民奴隶, 还有私 人奴隶,奴隶的来源大多是买来的, 同时奴隶的价格也较高, 由于战争减少,许多人成为债务奴隶,之前他们则是自由民,破产后成为债权人的奴隶。

      三、亚述帝国(一)早期亚述和中期亚述1•两河流域北部于公元前 300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国家才正式形成 位于两河北部的亚述氏族制度解体较晚,同时由于河水的泛滥的不经常性,水利灌溉 较落后,但矿产丰富,西部和南部适于畜牧河谷地区的耕地也较肥沃2•早期亚述(B.C.3000 末-B.C.2000 中)早期亚述的特点:贵族寡头城邦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是长老议事会,类似于苏美尔城邦的长官,掌管宗教、公共建筑等权力,早期亚述的对外殖民较强, 势力达到了地中海东岸,在打败了米堤尼之后,亚述在公元前 15世纪进入中期亚述3•中期亚述(公元前 15世纪-公元前9世纪)中期亚述特点:君主制这时贵族长老议事会已经失去权力,听命于国王,其社 会结构也从大土地所有者和自由民中分化出了中小奴隶主 公社成员也有部分成为中小奴隶主奴隶中债务奴隶增多中期亚述法典这一时期, 土地既然可以买卖, 土地兼并现象就增多,尤其是商业高利贷阶层,不仅成为大 土地所有者,还将资本侵入农村,加速了农村公社分化 造成债务奴隶盛行这也是社会的 不安定因素二)亚述帝国的建立1.时间:( B.C.745-B.C.609 ) 在中期亚述后期的提格拉特帕拉沙尔时期,乘周边文明衰落之机开始大规模扩张,同 时由于铁器时代来临, 加速了社会经济, 为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长期的战争也激起了 大规模的人民起义,于是在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时,结束了中期亚述,进入了帝国时代 2.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改革内容:行政上缩小行省,设省区行政长官收取租税,另设长官治理政务建立情 报网,加强对地方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募兵制,把常备军分为许多兵种,如骑兵、重装步兵等加强 军队战斗力这些措施加强了对外战争的实力,至公元前 729 年,亚述帝国吞并巴比伦,确立霸主地位, 进入鼎盛时期3. 亚述帝国的版图 北起乌拉图、南到波斯湾,西到地中海、东到伊朗、地跨西亚北非的帝国(三)亚述帝国社会经济与奴隶制度1.社会经济状况 亚述帝国已经进入铁器时代,随着铁器的大量普遍,在亚述多山的环境中,由于铁器 较硬利于开垦, 扩大了可耕地的面积 对外贸易由于在对外战争打通了通道, 市场也随之扩 大2.奴隶制度 亚述的奴隶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个特点是由于长期对外征战的结果,为了 稳定被区的社会秩序,彩了一种新的奴役形式,即迁徙居民,将居民 分成小股,从 一地迁到另一地,这样就使这些在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中的被分散的奴隶难以组织反 抗同时,由于奴隶数量太多,又把这些奴隶分散在各个小块的奴隶主土地上,奴 隶可以有自己财产,但却没有人身自由。

      另外,这一时期,还把奴隶广泛的应用于公共工程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