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业生产课件.ppt
86页十八大报告亮点•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注:2010年我国GDP约为40万亿)•二、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三、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九讲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九讲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九讲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世界各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下降世界可耕地和永久性农田总量大约为15.5亿公顷世界可耕地的分布世界粮食油料的产量、单产以及播种面积增长率的变动趋势世界主要农产品生产国大米•大米是全球第一大农作物世界上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将大米作为主食,亚洲和非洲是大米的主要消费地区近十年以来,全球大米播种面积和产量不断提高,2005年以来,全球大米产量持续超过使用量,导致库存不断增加2010年,全球水稻播种面积在1.6亿公顷左右,总产量约7亿吨,总价值约为1800亿美元。
•全球主要有四个大米品种 :•1、籼稻indica ,主要种植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约占全球大米贸易量的75%•2、粳稻japonica rice,主要种植在纬度较高,更凉爽的地区,约占全球贸易量的10%•3、香稻aromatic rice,主要包括泰国的茉莉香米(jasmine rice)和印度、巴基斯坦的香米(basmati rice),约占全球大米贸易量的10%——13%•4、糯稻glutinous rice,主要用于制作节日庆典时食物小麦•小麦是全球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年来,全球小麦产量在6.5亿吨至7亿吨之间波动2010年,全球小麦产量约6.5亿吨,总产值约800亿美元全球小麦库存在1.5亿吨至2亿吨之间波动•三分之二的小麦产量集中在欧盟、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这五大地区其中欧盟的产量最大•冬小麦冬小麦•硬质红皮冬小麦 Hard red winter (HRW)•软质红皮冬小麦 Soft red winter (SRW)•硬质白皮冬小麦 Hard White winter wheat(HWW)•软质白皮冬小麦 Soft White winter wheat(SWW)•春小麦春小麦•Hard red spring (HRS)•White spring(hard white spring (HWS) •soft white spring (SWS)玉米玉米•玉米是全球第三大农作物。
2010年,全球玉米产量8.4亿吨,总产值约540亿美元玉米的主要用途是饲料,也是许多食品的原料,还可以用来生产一系列工业产品,比如乙醇、淀粉等全球玉米产量的四分之三集中在美国、中国、欧盟、巴西这四个地区美国的产量最大,年产量在2.5亿吨以上大豆大豆•大豆是最重要的油料作物,占全球油料作物产量的50%以上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欧盟的大豆产量占全球产量的90%以上其中美国产量最大,约占全球大豆产量的三分之一大豆 2010年,全球产量为2.6亿吨,总产值660亿美元世界主要农产品消费国全球肉类消费饲料-肉的转换率乙醇的生产美国玉米使用构成二、世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世界农产品价格上涨(2006-2008)部分粮食价格上涨粮食价格上涨及其原因•小麦、玉米、大米和大豆的世界市场价格在2005-2007年期间几乎翻了一倍,2008年虽然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在10年的平均水平上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是由一系列因素促成的:主要粮食生产国的干旱;粮食和大豆的低库存;不断上涨的石油价格;饲料作物被用来生产燃料;美元近年来的不断贬值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导致了大量对农产品期货的投资各国应对食品价格上涨的措施世界各国应对粮食价格上涨的对策•降低或废除对粮食产品的进口关税,这是为稳定国内粮食价格使用最广泛的政策。
这一政策起作用的关键是原有的适用关税率较高,从而下调关税的空间较大市场管理政策•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价格控制,限制私人贸易商的库存,出售政府库存来平抑价格这种方式的不利之处在于:抑制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对城市居民较为有利;降低私人部门参与市场的积极性出口限制、出口征税、禁止出口•在被调查的60个食品短缺的国家中,当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时,四分之一采纳过某种形式的出口限制出口限制加剧了国际市场的波动、对进口国家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会阻碍本国生产者对农业的长期投资微观层次的直接干预•增加低收入消费者购买食物的能力以现金为基础的收入转移以食物获取为基础的方法以保障食品供给为基础的方法三、世界农业类型三、世界农业类型•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人们逐步建立了不同的农业类型,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区域现如今的农业地域类型大致有11种:•这种耕作方式存在于美洲、非洲、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该方式是新石器时代遗留下来的,以石斧、铁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一块地使用4-5年直到土壤肥力消失为止然后再寻找新的土地来代替没有肥力的土地,而失去肥力的土地一般需要10-20年的时间才能恢复。
•迁徙农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农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这种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在人口大爆炸的出现之前,持续存在了几千年但是,随着人口的逐渐增长,人们不再按着合适的休耕时间进行生产,作物的产量降低,森林不再复生,造成热带雨林的大面积的破坏•这种农业形态起源于14世纪葡属的西非的热带海岸地区,依靠大量的手工劳动进行农产品生产•今天,种植园农业集中在美洲的热带地区,大多数种植园靠近海岸或重要航线产品被运往非热带地区,如欧洲、美国、日本•种植园农业是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商业化农业,往往具有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园内一般拥有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不少种植园不仅有农业和运输机械,而且拥有道路系统、农产品加工、农机具维修、供电、供水以及教育、卫生设施 •热带地区有许多特殊的植物资源,如咖啡、可可、茶叶、香蕉、菠萝、芒果;油棕、剑麻、烟草、棉花和黄麻,它们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茶园, 巴布亚新几内亚•这是一种以粮食种植、牲畜饲养为基础的农业形态种植粮食作物以及饲养牲畜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持其基本生活•这种生产方式多出现在以下地区:寒冷干旱的亚洲农业区域、中东的河谷地区、欧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拉丁美洲和新几内亚的高山地区。
•农民所种植的粮食主要有小麦、大麦、高粱、小米、燕麦、玉米所饲养的牲畜主要为牛、猪、羊,南美洲农民还饲养骆驼和羊驼牲畜可以为农民提供肉、奶、皮毛等,一些牲畜可以拉犁, 驮物的运输工具,并为土地提供肥料 •沿地中海的周围地区,是一种特殊的气候地区那里的气候,夏季热而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是突出的特征这个地区是希腊和罗马古代文明的所在地,历史悠久地中海地区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农业形态在少数地区,这种传统的生存方式依然留存了下来 •农作物以耐旱的品系为特征在农作物中,主要是小麦、大麦、燕麦和玉米•葡萄、油橄榄、无花果是该地区广为种植的经济作物•饲养的牲畜有绵羊、山羊和猪•耐旱的农作物、木本经济作物与饲养牲畜相结合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特征克里特岛•稻田农业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化农业,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些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人口密集,对粮食的需求很大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种植区在亚洲,该地区人多地少且科技条件落后,人均产量低,生产出来的粮食多供家庭消费之用•亚洲的稻田农业有以下特点:一是小农经营,土地规模小;二是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三是机械化水平低;四是水利工程量大;五是科技水平低。
•当然,很多水稻种植者也为市场提供少量的经济作物,如茶叶、甘蔗、桑树(为桑蚕提供食物)、黄麻等亚洲农民还养猪、羊、牛和家禽、渔业•市场园艺农业是为城市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的商品性农业这种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关市场园艺农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专业化农业•他们有的只生产蔬菜,有的甚至只生产一种专门用途的农产品•这种农业一般分布在大城市的周围,随着交通运输和保鲜技术的发展,在远离城市但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也发展了园艺业 •商业化粮食种植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类型,是一种市场导向的农业,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主要分布在美国的大平原地区、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乌克兰的大草原、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其主要的生产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我国东北、西北也有这类农业,我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8.商业化乳畜业商业化乳畜业((Commercial Dairying))•这是一种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高度市场化的农业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 •市场的远近和饲料的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由于牛奶易腐烂,所以如果离人口中心较远,大多制成奶制品。
•游牧业是指靠牲畜放牧为生的一种自给性农业,集中在难以进行定居农业的干旱气候地区•据估计,现在从事游牧的人数在世界上只有1500万人,但其所占据的面积却很大,大约有3000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于世界农业面积的2倍•世界上游牧民族主要存在于非洲、阿拉伯半岛的沙漠、热带稀树大草原地区以及欧亚大陆的内部地区•沙特阿拉伯的贝多因人,东非的马赛人都是世界著名的以游牧为生的民族 •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有大面积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那里,植被稀疏,只能用于放牧牲畜,适于经营大牧场•虽然这里放牧着大批的牲畜,可是它却与传统的游牧业有很大不同大牧场上的牲畜不是牧民的私有财产,而是牧主为出售而经营的一种商品放牧人受雇于牧主、不带眷属的个体劳动者,一般称为牛仔或牧童•在美国,大牧场上放牧的牲畜是牛早期在政府的土地上放牧后来,由于条件稍好的土地被政府出售给农场主种植作物,大牧场向西迁移有的牧场则不再把牛养肥后送去屠宰,而是在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卖给农场育肥•在阿根廷,由于潘帕斯草原植被非常优越,加上距海港近,放牧牛的大牧场比美国的效益高•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的大牧场上,养羊占重要地位,羊毛的产量超过世界羊毛产量的一半以上。
库尔德斯坦四、世界农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四、世界农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世界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因素及世世界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因素及世界农业演变规律界农业演变规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的几十年间,随着农业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变化,世界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虽然各国的农业发展水平不同,农业资源禀赋不同,但是各国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自给半自给向商品经济的转变的过程中,都发生了一些同一的变化,这使世界农业生产结构呈现出一些共同特点 生产率提高是农业产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农业增长的主要来源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影响世界农业结构的三个因素影响世界农业结构的三个因素影响世界农业结构的三个因素影响世界农业结构的三个因素影响世界农业结构的三个因素影响世界农业结构的三个因素农产品关税大体上是非农产品关税的两倍世界农业的演变规律世界农业的演变规律•21世纪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农业将以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共同发展的模式进行生产,而面对着各方面的压力,农业的生产结构将进一步合理利用资源、发挥区域的自然和经济优势、依靠科技进步、运用生物技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农业 1、种植业中粮食作物将稳定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业中粮食作物将稳定发展,经济作物比重将继续加大比重将继续加大•世界人口正处在不断膨胀的过程中,粮食安全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粮食作物的生产将继续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种植业内部将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高集约度、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的比重将不断上升,发展中国家正从单一的种植业中摆脱出来,是推动这种趋势的主要力量 2. 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饲料作物的发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饲料作物的发展,种植业内形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展,种植业内形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比重三分天下的局面料作物比重三分天下的局面•畜牧业能比种植业创造出更多的产值,发达农业国家的畜牧业和种植业的比重几乎各占一半,因此,发达国家种植业中牧草和饲料作物均占较大的比重•发展中国家的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无疑这将促进玉米、大麦等饲料作物的生产,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将逐步转变为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 3、、 禽肉比重不断扩大禽肉比重不断扩大•世界禽肉发展迅速,自80 年代中期以来,禽肉生产在肉类中保持了最稳定的增长,全球增长率为5.6%•世界肉类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的,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禽肉份额不断提高•集约化生产、行业的纵向结合以及相对的廉价饲料是禽肉产量继续增长的主要因素4、农业生产正逐渐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过渡、农业生产正逐渐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过渡•随着世界各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质量高、安全性好、花色品种繁多、包装精美的农产品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发展名特优产品、创造名牌将是各国竞争农产品国际市场的重要战略选择 5、绿色环保的有机食品将有很大发展、绿色环保的有机食品将有很大发展•面对资源衰竭、环境恶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已在各国形成共识二十一世纪是生态农业的世纪,无污染、安全性好、质量高的绿色和有机食品将成为消费者的首要选择从世界范围来看,估计目前有机食品的销售量在整个食品销售量的比重约为1%,但全世界对有机食品潜在的销售量需求则是相当可观的6、农业生产结构向农工商一体化模、农业生产结构向农工商一体化模式演化式演化•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转向农工商一体化结构模式是发达国家现代农业成长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工商一体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随着农场数量的下降,农场的平均规模不断扩大•每个农场生产的产品品种下降,专业化程度提高 1公顷=15亩 1公顷=2.471英亩1英亩=6.07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