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水利建设金融支持问题分析.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48682486
  • 上传时间:2023-05-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0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水利建设金融支持问题分析 一、问题 (一)水利建设贷款缺乏合格的承贷主体现阶段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不顺,经营主体、运行机制、经营模式、产权归属不太清晰,在管理上涉及的部门广、头绪多,缺乏合格的承贷主体,成为影响信贷支持的突出障碍 (二)贷款期限与工程收益现金流期限不匹配,建设主体偿债压力较大一些大中型水库和农田灌溉渠道建设工程,由于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尽管工程本身也有一定的预期现金流,但这些工程本身建设期长,建成后使用期限一般都在20年以上以净现值法测算工程投资可行性时,未来收益期只有到达一定的年限时净现值才能大于零而目前,农发行中长期贷款期限最长为8年,短期内工程预期的未来现金流缺乏以覆盖工程投资本钱 (三)缺乏有效足值的抵押担保为确保信贷资产平安,向水利建设投放信贷资金时一般要求借款主体提供足值的抵押担保但就当前实际情况看,水利工程主体无法提供足值、有效的抵押担保 (四)水利建设投融资缺乏市场机制一是水利设施建设周期长、资金需要量大、公益性较强、收益低、见效慢,且受洪灾风险可能性较大,避险手段落后,难以满足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和信贷收益水平的要求。

      二是金融介入农田水利建设缺乏配套政策,金融机构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贷款,既不能享受一定补贴,贷款损失后也没有从相关部门获得补偿的可能,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另外,农田水利建设保险缺失,农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阻碍了银行信贷的进一步投入 (五)水利建设的金融产品缺乏创新目前,多数水利建设工程公益性强,一次性投资大,资金多属于财政逐年拨付,贷款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担保,涉农金融产品相对单一,对于农业水利根底设施建设贷款没有形成金融支持水利建设的还贷和收益保障制度 二、对策 (一)加大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培育合格的承贷主体要明确产权归属、经营管理方式和投资回报期,培育合格主体;本着因地制宜的原那么,采取竞标拍卖、租赁、股份合作或联营等多种方式,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实现商品化,作为金融机构贷款的抵押品;大力推行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可采取将农田水利设施所有权与经营权别离的方式,准许个人承包、租赁经营,承包人可与所有者签订合法的承包合同;采取“以水养水〞的新路子,实现政府、经营者、投资者、受益者共赢的良好局面,吸引社会更多的投资者和社会资金前来投资水利建设,共担投资风险。

      (二)拓宽现金流来源可将借款人其他经营性现金流、自有资产变现价值作为还款来源,如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处置收入,已办理过户手续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红、股权转让及其他资产,已明确归属借款人的专项规费收入等收益,以解决现金流缺乏及与还款期限不相匹配的问题 (三)用好综合政策大力推行农田水利设施贷款贴息政策,对农田水利根底设施建设贷款由各级财政给予贴息或承担全部利息;为农田水利根本建设贷款提供减免税费的政策,减轻承贷主体的经济负担;制定农田水利设施贷款风险和损失补偿政策;对辖内支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金融机构,当地政府要按投资比例给予奖励;设立农田水利设施政策性保险,完善涉水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对农田水利设施信贷进行支持的积极性 (四)加快金融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产品创新探索以工程未来的经营收益、收费权或财政未来补贴等为担保,对具有未来收益的经营性农田水利工程发放抵押贷款;拓宽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创新担保形式多样的涉农信贷产品,完善涉农信贷风险分担机制;探索开展大型农田水利设备、大型农机具等融资租赁业务此外,还可在有关部门引导协调下,发放银团贷款,提高贷款投放能力,在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金融支持力度的同时,有效拓展信贷业务,促进自身效益的可持续增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