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林”角色看电影《山楂树之恋》的改编缺陷--专业论文.doc
6页从“长林”角色看电影《山楂树之恋》的改编缺陷杨惠(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芜湖,安徽,241000 )摘要:《山楂树之恋》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总体上是成功的,但在一个小人物长 林的角色设置上却存在缺陷无论从该电影本身所宣扬的爱情理念、电影改编 的应该尊崇的戏剧化原则还是电影结构的特点来说,删除长林对静秋的爱慕都 是不恰当的,对电影的观赏效果有一定影响关键词:《山楂树之恋》;三角关系;戏剧性;电影结构《山楂树Z恋》从小说到电影可以说是最近一年来网络热议的话题,随着电 影在2010年中秋档期的热映,掀起了读者和影迷的热烈讨论据最新的网络消 息,截至9月28 FI,屯影《山楕树之恋》的票房已达1亿零100万,创十年来 文艺片票房之最⑴作为观众,我认为,电影版《山楂树之恋》总体上來说是比 较成功的,颇有可圈可点之处,但这并不是说电影在每一个细节和人物处理上都 很精彩电影仍有一些令人失望之处,比如被众多网友批评的用字幕交代剧情的 明显缺陷,在这里,我只想就其中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长林”在电影和小说中 的不同处理谈谈自己的看法需要说明的是,也许我的视角稍稍有点特别,我是 先看电影再读小说的,因此不存在对小说先入为主的印象,只是在看电影过程中 感到的种种遗憾和不满足,促使我追寻小说原著的本来面貌。
电影开始不久,静秋跟随“市八中教育革命实践小组”来到西坪村,刚到寄 居的张队长家,张家的二儿子长林忽然冋家来了,着涩地说了句:“我爹说家里 来了客,叫我冋来挑水吃晚饭时,张家女儿长芳为静秋一一介绍家庭成员, 当介绍到长林时,他“呼啦”一下硬生生地站了起来从他那腼腆的表情和不白 然的动作,我直觉上感到长林应该对静秋有好感,并且期待着后而可能会出现一 个推动剧情的有关静秋、老三和长林的“三角”关系但我的“期待视野”落空 了,电影中的长林似乎是一个对男女感悄还没有“开窍”的毛头小伙子,在长达 110分钟的影片里他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挑水,二是送核桃到静秋家如果仅就 电影本身来说,长林这个角色是无关紧要的,他所做的两件事,第一件“挑水” 仅仅是“亮相”,第二件“送核桃到静秋家”主要是为了给老三帮忙,也即长林 在电影里的作用和送钱给静秋的长芳基本是相同的,都是充当老三和静秋间的联 系人,而长芳的作用比氏林更加突出这不禁让人有点莫名其妙,为什么更在一 个出场人物屈指可数的电影里安排两个功能基本相同的角色,从而使长林落到一 个显然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带着这个疑问来阅读小说,原来我的预感和困惑并非空穴来风。
在小说中长 林对静秋的爱慕是非常明显的,小说这样写他们俩的第一次见面正谈着,张村长的二儿子回来了,说爹叫他冋来挑水,好早点做饭,听说 今天从城里來了客人,晩上要叫城里來的客人上家里來吃饭……静秋不知道叫他什么好,只说:你要去挑水呀?我帮你挑吧‘长林似乎很害羞,小声说:你挑得动水?屋中只剩卜•静秋跟长林两个人在那里,长林似乎更手足无措了,一转身,跑 到屋后拿水桶去了……到了河边,长林坚决不让静秋洗菜,说水冷,看把你的手动裂了……”[2] 初次见面长林在静秋面前的不口然和执意要帮静秋洗菜,恰恰说明了他对静 秋的好感小说后面还设计了几个情节,如吃饭时偷偷放香肠、鸡蛋在静秋的碗 底,为了给静秋妈妈治病不顾路远跑去找核桃,静秋第一次轮休从城里返回曲坪 村的夜晚在村口的小河边默默等待,这些行为都明口无谋地挑明了长林对静秋的 爱慕,而张家也明确表示希望静秋成为张家儿媳妇也就是说,在静秋和老三感 情发展的开始阶段,实则存在着一个以静秋为中心、由老三和长林组成的明显的 “三角”关系电影删除了长林的大部分戏份,只保留了他对静秋和老三爱情发展有帮助 “送核桃”情节,完全被简约化了该片导演张艺谋认为影片意在展现上个世纪 70年代的一段没有杂质的“纯爱”,最大限度地将镜头集中在老三与静秋身上, 张艺谋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两人的爱情最吸引我的是他们相爱之后的细节, 所以我把更多的篇幅给了后半部分,我希望这样子去表达一个细腻的细节。
…… 不想表现出太多的戏剧性,就是两个人在演,希望尽可能用细节去传递东西,让 它尽在不言中⑶“根据现场两个演员的情况,我觉得他们也不方便去演许多“三 角”、“四角‘的东西”⑷也许正是出于这些原因,才造成长林形象的莫名其妙 但我认为,这些理曲都不足以解释长林形象塑造的缺陷首先來看所谓“纯爱”这是张艺谋解释影片时生造的一个《现代汉语词典》 里没有的词汇,不管这个词语在张艺谋的初衷里有什么样的含义,既然已经被网 友广泛接受,那么其中必然包含某些普遍认同的价值意义也许每个人对“纯爱” 的理解不同,但基本点在于两个青年男女不以性接触为唯一目的而口始至终真诚 相爱应该是毋庸置疑的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是“纯爱”呢?我想至少应该包括 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两个人生活在被隔离的爱情真空里不被他人干扰,除了彼 此Z外没有别人喜欢他们;另一种情况是,两个非常优秀、非常美好、身边不乏 追求者的青年男女,面对外界的情感诱惑和社会压力不为所动,坚持对彼此的忠 贞不渝,这样的爱情应该比第一种情况更纯粹,而事实上小说原著展示的止是这 第二种“纯爱”老三曾有过门当户对、非常漂亮的未婚妻,张家的大女儿长芬 也喜欢过他,都被他委婉地拒绝了,坚持等待一个自C心甘悄愿付出全部感情的 女孩,终于“出身不好”的静秋出现了。
而静秋在和老三爱情关系发展的过程中, 也不乏爱慕者和追求者,第一个先于老三出现的就是长林,但静秋只钟情于老三 小说里这些“三角”的存在非但没有削弱老三和静秋爱情的热度和深度,相反, 这样描写的效果是双重的,既使人物本身从内到外的美衬托得更加醉•目,也使他 们之间的爱更加令人赞美和尊重,因为外在环境越是恶劣,越能突显他们内心突 破干扰和诱惑的能力,更加证明了爱情的坚贞和热烈因此,小说中虽然出现了 围绕在静秋身边的各种可能的“三角”关系,但并不妨碍它被网友称为“史上最 干净的爱情”张艺谋在谈到如何理解“纯爱”时也提到,“只要是真爱,不因为 他经历多少事情,只要是真爱,在他心里都是纯洁的,不以时代和年龄为界限” ⑸也就是说,是否是“纯爱”,不在于有没有形式上的“三角”关系,而在于相 爱的人的内心感情是否真挚持久到足以抵抗外部世界,如果感情没有达到某种强 度,没有外界干扰也难以单纯T净;如果感情已经饱满,无论外面世界多么“风 情万种”也能做到心无旁鸯以韩国电影《假如爱有天意》为例,这部表现母女两代人爱情故事的电影冠 之以“纯爱”之名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但这并不表示主人公只处在自己的爱情世 界里不和外人交集,事实上,母女两代人都陷在“三角”关系中。
母亲宋珠喜 少女时代与恋人吴俊河心心相映,但显赫的家庭早已将其许配给吴俊河的同学富 家子尹泰秀,尹泰秀虽然内心痛苦却仍愿成人之美无奈造化弄人,吴俊河双目 失明后为了不连累深爱的女孩而谎称己结婚,宋珠喜绝望之下最终嫁给尹泰秀 多年以后,宋、尹的女儿梓希与好朋友秀景的男友尚民互相暗恋,最终两人明白 自己才是对方的真爱,而尚民正是吴俊河的儿子,上一代人没有实现的初恋在儿 女身上得到补偿,仿佛冥冥Z中爱有天意电影中两代人、两条爱情线索交叉发 展,两段爱情里都各自包含一个“三角”关系,但这并没有使真正的爱情显得不 干净、不纯洁,反而更让人觉得爱情的“贞”和人性的“美”因此,是否存在 三角恋爱关系并不是构成“纯爱”的必要条件,电影版《山楂树之恋》刻意冋避 长林对静秋的爱慕对表现静秋的美好以及这份爱情的纯洁并不是最佳手段其次,就影视艺术本身的特点和影视改编的原则来说,将长林作为一个正式 出场人物而乂完全撇清他与静秋的关系也是不明智的影视改编指按照影视艺术的特殊美学要求和表达方式,将其他体裁的文艺 作品改写成电彩、电视剧作⑹将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改编成电彩,会不可避 免地失去小说本身所具有的某些魅力,所以有人说“从來没有看过一部从名著改 编的电影而能够得到阅读原作那样的享受和感动。
⑺这是出小说和电影两种完 全不同的艺术形式的接受方式决定的小说是文字艺术,以个体阅读为基础,“读 者的阅读时间、方式都很口出,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停顿、冋溯、重复阅读、 反复体味;而后者是表演性的,一次性的视觉艺术,人物形彖和情节变化必 须通过场面和场面的变化来展示,观众的观赏过程,受到多重受到限制", 18|(P16,) 虽然现代观众可以非常方便地反复欣赏,但如果影片本身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 力的话,很少有人愿意垂复观看因此,“小说可以细致地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而在影视作品中一般讲很难做到这一点因而,过分心理化、内向化的小说,往 往不宜选作影视改编的对象⑻(PE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只要注意影视改编应 该掌握的原则,也可以做到艺术性与观赏性的统一影视剧作改编小说原著要注 意的转换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电影这样的“表演性、视觉性艺术……, 它要求比较激烈的矛盾冲突;要求叙事发展具有较强的戏剧性,……悬念性、紧 张性、曲折性是影视作品吸引观众的重耍因素⑻("59-160)也即,“戏剧性”其 实是电影效果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由观众的欣赏心理决定的,绝不是 什么庸俗的缺陷三角恋爱”的设置可以说是非常老套甚至俗套的桥段,但无 论对于文学还是影视來说,都是制造矛盾、悬念以及由此而來的戏剧性的一个非 常好的方法。
以《傲慢与偏见》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为例小说原著充满了作者英国式的 诙谐嘲讽和幽默评论,贝纳特家儿个小姐的恋爱喜剧也是在奥斯汀善意的调侃批 评中完成叙述的,应该说像这种作家主观态度无处不在的小说不是很容易改编 的但电影处理得非常出色,省略了原作者许多评论性语言,只以贝纳特家几个 小姐的婚事为主耍情节,其中乂以伊丽莎白与达西先生的婚恋故事为中心线索, 阖绕在其周I韦I的是一些个性单一而鲜明的人物,如着涩的大姐简、轻浮的小妹莉 蒂亚、温和的宾利先生,尖刻的宾利小姐、可笑的科林斯牧师、无耻的威克汉姆 中尉、傲慢的凯瑟琳夫人等,他们构成不同层面的多重三角关系,既波澜不断、 孑盾迭出,紧紧抓住观众的欣赏心理,乂始终以主要人物和事件为中心,从而做 到线索明朗、结构紧凑因此,整部电影既有足够的戏剧性以适合大众的一次性 欣赏习惯,又有足够的喜剧性以尽量忠实于小说原著,同时又有相当的艺术性以 满足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是一部成功的电影改编作品相比之下,小说《山楂树之恋》既容易改编又不容易改编,容易在于小说本 身已经提供了非常清晰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发展脉络以及一些非常有戏剧效果的 细节;不容易在于小说里有非常多的心理描写,这是电彫艺术的弱项。
张艺谋认 为没有戏剧性、没有“三角”关系是保持本片干净和纯洁的重要因素,却恰恰违 背了影视改编的重要原则和大众欣赏心理,造成电影观赏效果的略显沉闷以长 林这个角色来说,如果在电影中表现岀他对静秋的爱慕是否会有损于电影所追求 的纯洁效果?我认为是不会的,首先,文艺片中出现这种情景乃正常现象,而且 有小说原著作为故事基础,不会引起观众反感;具次,通过长林对静秋的爱烘托 出她的美;第三,静秋明知长林喜欢她而不为所动爱上老三,才反衬出老三的男 性魅力;最后,在这种情况下两人互相爱慕才更可以看出爱情的纯洁性和排他性 但遗憾的是张艺谋作为导演的强大意志迫使电影在这个人物的处理上不太恰当第三,就电影结构形式和风格特点来说,文艺片并不排斥多重恋爱关系,感 情的波折以及最终的净化更使人认识到真爱的可贵电影的结构形式对照文学的表现形式也可分为戏剧式、小说式、散文式和意 识流式等,其中“戏剧式结构仍然是影视剧作的主体,它要求比较集中地刻画人 物、展开激烈的矛盾冲突和完整的情节[8](pj39)而“小说式结构不要求矛盾冲 突的高度集中、强化,而致力于场面环境的细致描绘,人物行动和心理的精细刻 画”⑻(切9)小说式结构的电影,并不是说没有矛盾冲突,而是说不像戏剧式结 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