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消化系统.doc
8页•消化系统讲授重点:1 、鱼类消化管的结构2 、鱼类消化管构造与食性的关系3 、肝脏、胰脏在鱼体的位置和机能第一节体腔和系膜脊椎动物的体腔源于中胚层体腔囊向腹面延伸,其背部及中部的腔不久消失,而腹部的腔残留下来,即形成将来的体腔腔的外侧壁后来因肌节向腹面延伸,并和肌节里层相接,形成体壁的一层衬里,称为腹膜壁层腔的内壁层称为腹膜脏层,包围内脏各器官包围消化道外的腹膜脏层,称浆膜层在消化道的背腹面各形成一条双层的薄膜,即肠系膜背面一条称背肠系膜,腹面的一条称腹肠系膜,后者不久中断,左右两腔便合成一个大腔,称为体腔鱼类的体腔不久被一横隔(即围心腹腔隔膜)分隔成两个腔前面的小腔包围心脏,称围心腔;后面的大腔容纳消化、生殖等器官,称腹腔腹腔的形状随鱼的体形而异有的处延长形腹腔如鳗鲡、黄鳝、玉筋鱼等;平扁形腹腔如鳐、平鳍鳅、鮟鱇等;侧扁形腹腔台银鲳、长春鳊、团头鲂等肉食性鱼类的腹腔一般较大,而杂食性及草食性鱼类则较小腹腔脏层由于包围着各种不同内脏器官,其悬系的系膜因而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胃脾系膜、胃肝系膜、精巢系膜、卵巢系膜等,它们能使各器官稳固在一定位置上第二节鱼类的消化管消化管是一肌肉的管子,它从口开始,向后延伸,经过腹腔,最后以泄殖腔或肛门开口于体外。
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肛门等部分,有些鱼类这几部分的界限不明显,但可凭借不同的管径,不同性质的上皮组织及特殊的括约肌或一定腺体导管的入口来区别一、口咽腔鱼类的口腔和咽没有明显的界限,鳃裂开口处为咽,其前即为口腔,故一般统称为口咽腔口咽腔常覆盖以复层上皮,其中有粘液细胞和味蕾的分布,口咽腔内有齿、舌及鳃耙等构造鱼类口咽腔的形态和大小与食性有关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口咽腔较大,便于吞食大的食物,如鳜、鲈鱼、带鱼、鳡、鲶等有些专食微小浮游生物的滤食性鱼类口咽腔也宽大,如鲢、鳙等,这是与它们不停地滤取水中食物的习性相适应的一) 齿鱼类的牙齿在口咽腔中分布很广,齿的形状、大小、排列及锋利与否,均因鱼的种类而异,这与鱼类生活的水环境食物的多样性有关鱼类的牙齿主要用于捕食,咬住食物免于逃脱有些鱼类的牙齿有撕裂和咬断食物的作用,然而一般都没有咀嚼的作用1 、软骨鱼类的齿分布:软骨鱼类的齿借结缔组织附在腭方软骨和米克尔氏软骨上形状:食甲壳类、贝类等温和食性的板鳃类,齿一般呈铺石状,如:星鲨、何氏鳋等凶猛的肉食性板鳃类,齿尖锐,边缘常有小锯齿全头亚纲中银鲛的齿呈板状,由许多小齿愈合而成,终生不换,损伤过程中,齿的基部可以不断生长。
2 、硬骨鱼类的齿分布:上下颌(颌齿)、犁骨(犁齿)、腭骨(腭齿)、鳃弓(咽齿)、舌(舌齿)硬骨鱼类的牙齿不仅在上下颌有生长,甚至有的在口咽腔周围的一些骨骼上,如犁骨、腭骨、舌骨、鳃弓上均能生长牙齿着生在上下颌骨上的齿称颌齿(Jawteeth);着生在口腔背部两侧腭骨上的牙齿称为腭齿(Palatinteeth);着生在口腔背部前方中央犁骨上的齿称犁齿(Vomeineteeth);着生在鳃弓上的齿称为咽齿(Phaiyngealteeth);着生在舌骨上的齿称舌齿所有这些着生在口腔不同部位的牙齿,统称为口腔齿口腔齿的形态、数目、分布状态常作为分类标志之一,其中以犁齿和腭齿的有无,左右下咽齿是否分离或愈合等用得较多鲤科鱼类无颌齿,而第五对鳃弓的角鳃骨特别扩大,特称为咽骨(Phaiyngealtone)或下咽骨(Aypophaiyngealtone),上生牙齿,即为咽齿,也称咽喉齿,与基枕骨下的角质垫(咽磨)(Hornyplate)形成咀嚼面,其形态、数目、排列状态是分类的主要依据齿式——表示鲤科鱼类齿的数目、排列方式的式子鲤鱼的齿式为1・1・3/3・1・1,这个式子表示,左右两边第五鳃弓上各有三列齿,其外列,中列都是1个,内列都是3个。
草鱼的齿式为2・5/4・2,这个式表示左右两边第五对鳃弓口各有两列齿,左边鳃弓外列是2个,内列5个,右边鳃弓外列为2个,内列为4个鲢、鳙的齿式均为4/4形状:硬骨鱼类牙齿的形态,与食性密切相关,大致分成以下几类:(1)犬齿状(犬牙状齿),齿尖而锋利,有时齿端有钩状铁刻,如狗鱼、鳜鱼、带鱼等的齿,具这类齿的鱼类往往以其它水生动物为主要食物2)圆锥齿状(圆锥状齿),齿呈圆锥状,细长而尖,有的鱼类发达,有的则不甚发达,如大麻哈鱼、鳕鱼等的齿,以小鱼和无脊椎动物为食3)臼齿状(臼状齿),齿宽扁,适于压碎食物,如鲤鱼、青鱼、真鲷等的齿,它们常食螺类、蚌类等坚硬的食物4)门齿状(门牙状齿),如平鲷,二长棘鲷,香鱼,河等的齿,适于摄取固着岩礁上的生物内鼻孔亚纲中的肺鱼类,其齿亦呈板状,亦终生不更换二)舌鱼类的舌一般比较原始,位于口腔底部,没有弹性,不能活动,肌肉不发达,仅为基舌骨向口腔前部突出,外复以结缔组织和粘膜而成大多数鱼类舌前端游离,可由鳃下肌使舌前部上下活动,如康吉鳗科也有一些鱼类的舌前端不游离,如鲤科鱼类和鲻鱼等,少数鱼类舌退化甚至无舌,如海龙科舌的形态随鱼的种类而异,一般有三角形、椭圆形,及长方形等,少数种类有其它特殊形状。
舌的颜色一般鱼类为白色,少数种类舌上有黑色素细胞,呈黑色,如弹涂鱼,还有的舌为红色或桔红色,如黄姑鱼鱼类舌的真正作用还不十分清楚,多少可以帮助食物导向食道,还有的种类舌上有味蕾,并有脑神经支配,对帮助鱼类觅录食物有一定的作用三)鳃耙鱼类鳃弓朝口腔的一侧长有鳃耙,一般每一鳃弓长有内外两列鳃耙,其中以第一鳃弓外鳃耙最长多数鱼类在鳃耙的顶端,鳃弓的前缘具味蕾鳃耙是鱼类的一种滤食器官,亦有保护鳃丝的作用和具有味觉器官的部分作用大多数鱼类的鳃耙为瘤状和杆状,但在各类别中差别很大板鳃类的鳃耙一般不发达,但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的姥鲨,鲸鲨等有密生而长的鳃耙硬骨鱼类的鳃耙有以下几类:1 、无鳃耙:如鳗鲡科、海鳗科、康吉鳗科、海龙科、烟管鱼科、颌针鱼科、鲟科等2 、有鳃耙痕迹:如虎鱼科、鳅科、六线鱼科、鲽科等3 、鳃耙很长:如鲱科、银汉鱼科4 、鳃耙变异:鳃耙呈簇状刺如乌鳢、鳃耙呈叉状,如蓝子鱼、叉状鳃耙间有簇状刺,如带鱼、鳃耙连成呈海绵状,如鲢、鳙鳃耙的数目在鱼类分类学上也常作为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常以第一鳃弓的外列鳃耙数代表某鱼的鳃耙数,即上鳃耙数(咽鳃骨、上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和下鳃耙数(角鳃骨、下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加在一起,作为某种鱼的鳃耙数,也有不分上下鳃耙数记载的。
以如鲈鱼的鳃耙5-9+13-16鳃耙的数目、形状、疏密排列等,与鱼类的食性有关,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鳃耙一般数目多,致密细长,排列整齐,便于滤取食物,如遮目鱼152+163,鲻鱼有100枚,斑鰶135-150但海龙科、烟管鱼科的鳃耙退化,而它们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肉食性鱼类鳃耙短而疏,数目较少,如鳡鱼鳃耙为13-15枚,鲈鱼18-25枚,石斑鱼22-25枚二、食道鱼类食道短而宽,管壁较厚仅少数鱼类的食道较细长,如烟管鱼大多数鱼类的食道内壁具纵行粘膜褶,褶数6-50,当吞食大型食物时可用以扩大食道容积鱼类食道由三层组织构成:•粘膜层:内层,可分成上皮及固有膜两种结构•肌肉层:中层特别发达,全由横纹肌组成,肌纤维排列成环状,约占管壁厚的3/5,无纵肌层•浆膜层:外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形成食道粘膜层中尚有味觉细胞味蕾分布,食道因有味蕾及发达的环肌,具有选择食物的作用,当环肌收缩时,可以将异物抛出口外食道后方与胃交界处有括约肌食道还能分泌粘液,将食物制成团状,便于吞咽由于食道环状肌肉的收缩,当鱼呼吸而大量水进入口咽腔时,决不会将水吞入胃肠内银鲳等鲳科鱼类的食道呈卵圆形的球状物,肌肉臂很厚,粘膜具几个质,且具有许多长条乳头状突起,每一突起上附有许多小齿状突起,这种食道球状结构称为食道囊,这是鲳亚目鲳科分类上的重要特征之一。
河鲀的食道一气囊,遇危险时中吸入空气或水使气囊膨大,腹部突出,体呈球状,鱼体会腹部向上,随波逐浪如死鱼三、胃胃位于食道的后方,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其接近食道的部分称为贲门部(Cardiacpoction),胃体的盲囊状突出部分称盲囊部(Blindsac),连接肠的一端称为幽门部(Pyloricpoction)软骨鱼类的胃多数是U型或V型,多数鱼类有胃,但鲤科鱼类无胃,仅在食道后方一段延长而略膨大的部分,称肠球此外,鱂科、海龙科、飞鱼科、隆头鱼科、翻车鱼、鳗鲶、颌针鱼等鱼类没有胃胃的大小与食性有关硬骨鱼类的胃在外形可以分为五大类:1、I型:胃直而稍膨大,呈圆柱状,无盲囊部,如银鱼科、烟管鱼科、鲀科鱼类的胃2、U型:胃弯曲呈U形,盲囊部不明显,如斑鰶、银鲳、池沼虫鱼、白总鲑等鱼类的胃3 、V型:胃弯曲呈V形,有盲囊部,但不甚发达,如鲑鳟类、香鱼、蓝子鱼、鲷科等鱼类的胃4 、Y型:在V型胃的后方突出明显的盲囊部、贲门部、幽门部及盲囊部分界明显如大多数鲱科鱼类、星鳗、日本鳗鲡等鱼类的胃5 、卜型:盲囊部特别延长而发达,幽门部较小,胃一般为圆锥形,如蛇鲻,鲭科等鱼类的胃一般鱼类的胃由四层组织组成:粘膜层:有许多褶皱,粘膜褶在不同鱼类形态有差异,有纵走平行褶、纵走蜿蜒状褶、纵褶间具横褶、纵褶间具纵走细褶、纵褶间具网状褶、纵褶间具乳突等六种类型。
粘膜下层:有管状的胃腺分布肌肉层:有环肌及纵肌,面平滑肌组成浆膜层:贲门部与食道的交界处有贲门括约肌,幽门部与肠交界处有幽门括约肌四、肠胃后方的消化管为肠,肠的各部分分界大多不明显鱼类肠管组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等组成肌肉全为平滑肌,多数鱼类缺乏真正的肠腺肠骨粘膜褶的形状各异,有纵褶、横褶、横向锯齿状褶、网状褶等1、软骨鱼类的肠软骨鱼类板鳃亚纲的肠可明显地分出小肠和大肠,小肠又分为十二指肠及迴肠,大肠又分为结肠和直肠十二指肠:内壁无突起,管径较细,胰管开口于此迴肠:管径较粗,内具螺旋瓣,胰管开口于此结肠:肠后面突然变细的部分,后面附有直肠腺,有分泌粘液、排盐的作用直肠:直肠腺后方的大肠部分,末端开口于泄殖腔螺旋瓣——由肠壁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突出于管腔的褶膜,一般排列成螺旋状,有增加吸收面积的功能软骨鱼类的全头类银鲛的消化管为一直管,无胃,小肠中有3-4个螺旋瓣,肠管末端以肛门开口于体外,无泄殖腔2、硬骨鱼类的肠硬骨鱼类的肠无大小肠之分低等硬骨鱼类的软骨硬鳞类,肺鱼类有发达的螺旋瓣,全骨类有不发达的螺旋瓣,真骨鱼类无螺旋瓣肠的长度及盘曲程度,因种类及食性而异,一般肉食性鱼类,肠管较短,常短于或等于体长,多为直管或有一、二个弯曲,如鲈鱼、鳜鱼、乌鳢等,以植物食物为主及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肠管较长,在腹腔中盘曲较多,一般为体长的2-5倍,有的甚至达15倍。
如鲻鱼、棱鱼、草鱼等,杂食性鱼类的肠短于草食性鱼类而长于肉食性鱼类的肠五、幽门盲囊(幽门垂)大部分硬骨鱼类在肠开始处有许多盲囊状突出物,称为幽门盲囊(或称幽门垂),它的数目、大小及排列情况因种而异,常作为分类特征之一,有些鱼类幽门垂数目较多,如脂眼鲱约1000条,银鲳约600条,香鱼350-400条,鳕鱼380条,有些种类的数量较少,如鲻鱼2条,玉筋鱼1条,鲷科及大多数鲟科鱼为4条幽门盲囊的排列方式大致有两种:一为直线型,如鲱、带鱼等,另一为环型,如鲻鱼、松江鲈鱼等幽门盲囊均开口于小肠有些硬骨鱼没有幽门盲囊,如银鱼科、鲤科、鲶科、鳅科、鳗鲡科、鱂科、鲀科等幽门盲囊的组织结构与肠壁组织相似,其作用一般认为是用来扩充肠子的吸收面积,同时又能分泌与肠壁相同的分泌物。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