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实秋文学批评观研究论文.doc
8页梁实秋文学批评观研究论文文学的对象就是这超阶级而存在的常情,所以文学不必有阶级性,如其文学反映出多少阶级性,那也只是附带的一 点色彩,其本质固在于人性之描写而不在于阶级性的表 现②这时候,梁实秋己经不再把文学的普遍性与阶级性 完全对立,而是把阶级性作为一个背景材料,处在不重要的 地位阶级云云,是历史方面背景方面的一•部分研究, 真正的批评是要发挥这剧中的人性阶级性只是表面现象 文学的精髓是人性的描写人性与阶级性可以同时并存的, 但是我们要认清这轻重表里之别③梁实秋强调的是文学 批评中的普遍人性,认为其他都是次要的他的这些论述都 是围绕文学批评的伦理价值判断来进行的,是其古典主义文 学本体论的表现他认为如果过分强调阶级性的作用只会丧 失文学的本来面目,造成文学价值判断的偏离尤其是左翼 作家的乱贴标签、非此即彼的文学理论,梁实秋给予了批 判:“普罗文学家的方程式是非普罗文学即资产 阶级文学或绅士阶级文学,非马克思主义文学即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非以文学为武器,即以文学为娱 乐其实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④在梁实秋看来,文学批 评是严重的,是来表达普遍的人性的,并不仅仅是武器或者 娱乐的二分法,认为文学可以既关注人生,又能脱离“教训 主义”、“功利主义”的巢臼,实现一•种非功利主义的道德 价值。
按照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人性有三个层次:人与动 物性类同的自然属性、人区别于动物性的族类特性和包括阶 级性在内的人的社会历史性梁实秋这里所说的是人的族类 特性,它脱离了人的具体社会历史环境,超越了人的阶级关 系,仍是一种抽象的人性,只是归结为“喜怒哀乐”纯粹的 形式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所论及 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族“类”特性⑤其实人性和阶 级性是对立统一的,并不能单纯的切割开来分清孰轻孰重, 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进行判断,诚然,在革命斗争时期, 阶级性无疑是压倒了文学性,这样是有利于促进革命精神的 高涨,配合革命形势的发展,所以本文在论述梁实秋文学批 评的价值意义,从不忽略左翼文学特殊时期不可替代的历史 作用 3反科学思潮的文学批评随着接受西方文学思潮的进一步发展,加上政治经济 等方面的向西方学习,科学思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胡适 所言:“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 严的地位,勿论懂与不懂,勿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 然对他表示轻视或者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① 科学已成为一种信仰,一种价值,一种主义,成为当时主流 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意识形态形式之一的文学 及文学批评也就必然受到其影响。
很多批评家便使用科学来 进行文学作品的判断,如心理学批评、精神批评等等在梁 实秋眼,这完全是脱离了文学批评的本质,“文学批评可以 是美学的,可以是道德的,但恰恰不能使用科学”梁实秋 所说的科学包含的比较广泛,主要是美学、心理学、唯物论 的文学批评我们在第一章已经详细论述了梁实秋文学批评 体系中“文学的美”的伦理价值特征,他反对朱光潜所言的 纯粹的美学总体上说,梁实秋奉行的是“重善轻关”的审 美旨趣,注重文学与道德的关系:“它(文字)能记载下作者 的一段感情使读者起情感的共鸣,它能记载下人生的一段经 验使读者加深对于人生的认识,它能记载下社会的一段现象 使读者思索那里面蕴含着的问题,总之文学借着文字能发挥 它的道德的任务,但是这与美无关②因此,在他看来, 这类文学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把文学当作纯粹的艺术”,受 这种文学价值观影响,“许多抱游戏态度的人(Dilettante) 把文学当作了娱乐消闲之用,更有些人从而钻进美学的 歧途,误认为在那里可以建起文艺的哲学或心理学”③梁 实秋重“善”轻“美”的批评观暴露出了其儒家道德本位 的偏颇文学作为人学,应该以“真善美”为永恒追求,梁 实秋把“真”界定为“忠于人性”,把“善”界定为“道德 的”,把“美”界定为“形式的”,从而把能直接产生道德 意义的“善”视为文学追求的最高目标。
其实梁实秋的文学 批评具有和他同时代人同样的局限性,往往把文学作为一种 社会意识形态来对待,而不是从审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考 察因为有了对于人性精神价值不朽的追求,梁实秋坚决反 对“科学”地批评文学他认为科学与文学根本就是两个领 域的问题,不可混淆因此对于由科学主义思潮所引发的 “科学的批评”倾向,即把文学批评等同于科学方法,梁实 秋予以强烈的反驳:“文学批评也不是科学以科学方法(假 如世界上有所谓科学方法者)施于文学批评,有绝大之 缺憾文学批评根本的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伦理的选择, 不是统计的研究,而是价值的估定凡是价值问题以内的事 务,科学不便过问近代科学一或假科学一发达的结果,文 学批评亦有变成科学之势④这里的关键点是“价值” 梁实秋强调,文学批评是属于价值论范畴的,它包括伦理的 选择与取舍,情感的契合与排斥等因此,它不能仅成为认 识论范畴的事实归纳,或像统计学上的核算一般梁实秋还 列举了台恩(Taine)的英国文学史,只是从事实中抽出原理, 来证明文学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而圣伯甫(Sainte 一 Beuve) 的批评方法,亦只是从研究作家传记出发,来说明作品与作 家的关系他认为,这些只是归纳性的、考据性的工作而已, 算不上真一正的文学批评,因为这些机械、简单的梳理,并没 有涉及人性与人生问题的探究。
同时梁实秋对具有代表性的 社会学的批评方法和精神分析批评方法进行了评判他认为 社会学批评方法首先解决的是文学创造受社会的支配,故文 学批评要解释其当时的社会状况但是这不是批评的关键, 不能算是评价其内容的价值尤其是左翼作家引进的阶级批 评、唯物论批评,更是遭到梁实秋的否定:“文艺的创作没 有一个呆板的固定的公式用唯物史观经济的解释阶 级性斗争的武器……等等来作为文艺理论的基础,不 是错误的使用科学方法,便是另有用意所谓科学的这 个名词,至此已失掉原有的意义①所谓“别有用意”, 梁实秋认为这是左翼作家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机械运用科 学的方法批评文学,只是为了阶级服务的需要而没有任何意 义因为梁实秋强调文学批评的严肃、纯正,所以他反对弗 洛伊德的心理批评,认为那是一种变态精神分析学是解 剖变态心理的一个利器,而对于一个身心健全不失常态的人 完全没有用处最伟大的作家几乎没有变态的,无论其情感 是如何丰富,想象是如何发达,总不失其心理上的平衡 他认为,第一流作家的心态都是健全的,“唯在第二流及以 下的作者,或许有变态的心理,或许有供给精神分析学者研 究的材料于是他认为“以心理分析为文学批评的方 法者,则更是假科学的批评之最下乘了。
②所以使用弗洛 伊德精神分析《俄狄浦斯王》,被梁实秋认为是低劣的作品 一因为其不符合常态的人性,且其批评方法也是不正确的以反为建,梁实秋否定之后,很自然得出自己的结论:“文 学批评根本的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伦理的选择;不是统计 学的研究,而是价值的估定凡是价值问题以内的事务,学 便不能过问因为文学批评的任务是在确定作品的价值,而 不在说明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其对外之关系所以说,文学批 评不是科学 3. 4小结有人指出:“梁实秋的文艺思想说不充分,说是 不足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进程中,他否定了一个主题,但 是未能像胡适上述自由主义文学家那样应运创作…个时■代 说要求的主题,富有现代性的主题④这段评价很好地展 现了梁实秋早期文学批评“以反为建”的特点,也透露了梁 实秋的文学批评的宗旨与当时文学批评主流的矛盾冲突梁 实秋企图建立一个以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为指导,适合中国本 身文学批评的体系首先他批判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 想,多是“出世的思想与饭返自然的思想”而“儒家根本的 就没有正经的有过文学思想,并且儒家的论调根本的不合于 文学的发展”①正因为如此,梁实秋为了求新知,在新人 文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介绍了大量的西方的文学理论批评家 和一些西方文学潮流,对于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和文学史的书 写也是梁实秋早期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
在《文艺批评论》 一书中,梁实秋详细地介绍并批评了从希腊的古典批评到近 代批评,其中有亚里士多德、西塞罗、何瑞思、约翰孙、莎 士比亚等文学批评家的批评;也有古典主义批评、浪漫主义 批评等文学家潮流的批评,都显示了他积极介绍西方优秀的 文学批评作品的努力特别是梁实秋入台湾的《约翰逊》、《永 恒的剧场一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译序、关于莎士比 亚(轶文辑录)等,也显示了对于西方文学批评的引进及其人 性理论的坚守他着力编写了三卷本的《英国文学史》和《英 国文学选》,可谓是这一生都在致力于介绍与传播西方的文 学知识,借以实现中国自己文学批评体系的构成,虽然他后 期由于人性论的原因而主要倾向于《雅舍小品》系列散文的 创作,但是梁实秋对于介绍西方文学的努力是孜孜不倦的 高旭东曾经评价梁实秋为“穿着西装的孔夫子”,其实结合 他的文学批评,尤其是早期的文学致力,梁实秋应该是“穿 看长袍的西方人,梁实秋在构建自己文学批评理论的同 时,有着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附带的政治批评梁实秋的政 治批评充分体现出其敏锐的政治感,和紧随时代步伐的时效 感从1929年的((新月))时期跟着胡适谈政治,到1948年 在((世纪评论》上所发表的一束政论为止,梁实秋谈了二十 年的政治,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北京主办《自由评 论》的时候,梁实秋和罗隆基搞在一起,谈政治的兴趣完全 压倒了文学。
②梁实秋的政治批评配合他的文学批评,主要 是倡导政治自由、思想自由,赞赏资产阶级的文明与民主 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反对思想统一:“天下最专制的事无过 于压迫思想③所以他既反对国民党的三民主义控制文 学,“以任何文学批评上的主义来统一文艺,都是不可能的, 何况是政治上的一种主义?”④也反对普罗文人的阶级性与 宣传性,“俄国共产党颁布的文艺政策,里面并没有什么理 论依据只是几种卑下的心理之显明的表现而已:一种暴虐, 以政治的手段来剥夺作者的思想自由;一种愚蠢,以政治的 手段来求文学的清一色⑤于是,所有要求思想统一,认 为文艺是宣传的工具,梁实秋都严词反对:“鼓吹阶级斗争 的文艺作品,我是不赞成的,实在讲,凡是宣传任何主义的 作品,我都不以为有多少文艺价值文艺的价值,不在做某 项的工具,文艺本身就是口的⑥梁实秋完美地把政治批 评和文学批评结合起来,很好地建构了自己人文主义伦理批 评的理想,反对限制自由的政治工具批评,而是要求伦理道 德的有意义的文学批评,这样才能体现文学的价值,成就不 朽的文学批评总而言之,书写西方文学家与文学史及文学 思潮和紧随时代感的政治批评都很好地配合了梁实秋早期 文学批评“以反为建”的批评模式,而且增加了其文学批评 的中西结合和理论基石,且对于时代政治的关注,使梁实秋 的文学批评有了很强的时代效应,反映了他作为一个自由主 义文人的特点,同时也透露了作为人文主义者对政治批评的 态度,从而有力地支持了他的文学批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