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科学探究题.doc
81页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科学探究题19.(2020宜宾)某“自加热食品”发热包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钠和氯化钙,其使用说明如下图: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I:发热包的发热原理将发热包中固体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发生剧烈反应,水很快沸腾反应结束后,烧杯底部有大量固体,继续加水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混合物1)发热包中的某成分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探究Ⅱ:固体混合物的成分查阅资料:单质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并产生H2小组同学认为固体混合物的成分可能是: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钙和氢氧化钙为进一步探究其成分,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2)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证明固体中含有___________3)另取少量固体于锥形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如下图),反应停止后瓶底有黑色固体剩余,溶液呈浅绿色①反应停止后,瓶底的黑色固体为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②当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证明固体中含有CaCO3。
③证明固体中含有铁粉现象是___________4)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固体混合物中含有铝粉可供选择的试剂:CuCl2溶液、稀盐酸、NaOH溶液)【答案】 (1) CaO + H2O= Ca(OH)2 (2) 氢氧化钙 (3)①活性炭 显黑色的固体有铁和活性炭,但铁能与稀盐酸反应,故剩余黑色固体为活性炭 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 溶液呈浅绿色 ④取固体混合物,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固体混合物中含有铝粉【解析】(1)发热包中的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aO + H2O= Ca(OH)2 ;(2)取少量固体加水振荡,静置,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证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这是因为只有氢氧化钙能溶于水且显碱性;(3)①反应停止后,瓶底的黑色固体为活性炭,判断依据是:显黑色的固体有铁和活性炭,但铁能与稀盐酸反应,活性炭不能与稀盐酸反应;②当石灰水变浑浊时,证明固体中含有CaCO3,因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氯化亚铁和氢气,证明固体中含有铁粉的现象是溶液呈浅绿色;(4)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活性炭、铁粉、碳酸钙和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所以可取固体混合物,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有气泡产生,证明固体混合物中含有铝粉。
21.(2020贵港)某校甲、乙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酸、碱、盐、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分别做了A、B、C三组实验:甲、乙小组同学都观察到C组实验的现象为________实验结束后,甲、乙小组同学分别同时将三组实验反应后的物质各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甲、乙小组同学分别对气体成分及充分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查阅资料】①② ③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组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气体为CO2、H2;溶液中溶质一定含有AlCl3、NaCl、___、HCl乙组分别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往一支试管中先滴入足量BaCl2溶液,再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只观察到溶液变红色气体为H2;溶液中溶质一定含有 NaAlO2、NaCl、NaOH往另一支试管中不断滴入稀盐酸_____【交流与反思】(1)乙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组同学得出气体成分的结论不严谨,其理由是______2)甲、乙小组同学所做实验相同,得出的实验结论却不同,原因是________拓展与应用】只用一条化学方程式表示AlCl3与过量NaOH在溶液中的反应:____答案】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 CaCl2 一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 【交流与反思】(1)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溶液显酸性,碳酸钙一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但是仅凭有气泡产生,无法得出产生了氢气 (2)所用试剂的量不同 【拓展与应用】【解析】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甲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A中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B中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C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烧杯中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则产生的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也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则溶液中溶质一定含有AlCl3、NaCl、CaCl2、HCl;乙组:分别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往一支试管中先滴入足量BaCl2溶液,再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只观察到溶液变红色,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没有观察到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不含碳酸钠,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实验结论为:气体为H2;溶液中溶质一定含有NaAlO2、NaCl、NaOH,则往另一支试管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完全反应后,,则实验现象为:一开始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交流与反思】(1)由分析可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溶液显酸性,碳酸钙一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但是仅凭有气泡产生,无法得出产生了氢气;(2)甲、乙小组同学所做实验相同,得出的实验结论却不同,原因是:所用试剂的量不同;【拓展与应用】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则只用一条化学方程式表示AlCl3与过量NaOH在溶液中的反应为:。
19.(2020长春)小明想探究家中厨房用某种洗涤剂的成分,他将洗涤剂的粉末带到学校寻求老师的帮助在老师指导下,小明进行了大胆的猜想与实验:【提出问题】洗涤剂中主要含有哪些物质?【做出猜想】小明根据所学酸碱盐知识做出以下猜想:猜想一:可能含有CO32-,猜想二:可能含有 ,猜想三:可能含有CO32-和OH-进行实验】实验一: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为 色,说明洗涤剂的溶液显碱性实验二:取少量粉末,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 ,证实洗涤剂中含有CO32-查阅资料】小明查阅资料得知(1)该洗涤剂中含有Na2CO3、NaOH等;(2)Na2CO3溶液显碱性小结反思】实验二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验证】该洗涤剂中还含有NaOH实验三中可选试剂:A.BaCl2溶液B.Ba(OH)2溶液C.NaCl溶液D.稀盐酸E.石蕊溶液F.酚酞溶液实验三:取少量粉末,加水配成溶液,加入稍过量的 (选填字母编号,下同),产生了白色沉淀,再加几滴 ,溶液变为红色,证实洗涤剂中还含有NaOH。
实验结论】该洗涤剂中含有Na2CO3和NaOH答案】【做出猜想】 OH- 【进行实验】实验一: 蓝 实验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结反思】 实验三:A F【解析】【做出猜想】根据猜想三,可能含有CO和OH-,因此猜想二是可能含有OH- 【进行实验】实验一:若溶液显碱性,遇到紫色石蕊溶液会变蓝 实验二:CO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结反思】实验二中产生气体反应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为了验证洗涤剂中有氢氧化钠要先除去碳酸钠,可选用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沉淀,再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有氢氧化钠11.(2020武汉)如图1所示,小瑾将反应后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时,发现烧杯内白色沉淀明显增多为了探究烧杯内物质的成分,她立即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沉淀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烧杯内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_(写化学式)2)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A点,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离子为_____(写离子符号)B点,烧杯内的沉淀由____________种物质组成4)检验D点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的方法____________答案】 (1) BaCO3、BaSO4 (2) (3) Na+、Cl-、SO 2 (4) 静置,取上层清液少许于洁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含有Cl-;反之,无【解析】(1)碳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和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和氯化钠,烧杯内的白色沉淀是BaCO3、BaSO4;(2)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硝酸,碳酸钡沉淀溶于硝酸,BC段沉淀逐渐减少,说明是碳酸钡和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AB段沉淀增加,说明该段有碳酸钡沉淀转化成硫酸钡沉淀,所以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钠和氯化钠,即硫酸钠有剩余;两个反应生成氯化钠,A点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离子为 Na+、Cl-、SO;B点之前沉淀增多,说明有硫酸钡沉淀生成,B之后沉淀减少,说明有碳酸钡沉淀被反应掉,B烧杯内的沉淀由碳酸钡、硫酸钡两种物质组成;(4)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沉淀,检验D点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的方法是:静置,取上层清液少许于洁净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含有Cl-;反之,无Cl-。
19.(2020吉林)结合某校师生线上“互动探究”活动,回答有关问题[学习目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盐的化学性质[实验用品]教师用品: NaCl溶液、Na2CO3溶液、酚酞溶液、CaCl2溶液、KNO3溶液等学生用品:洁厕灵(主要成分稀盐酸,不考虑其它成分)、 Ca(OH)2溶液(用生石灰干燥剂制备)、纯碱(Na2CO3) 溶液、小苏打(NaHCO3)溶液、注射器、废塑料瓶、吸管等[拓展延伸]“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对下列物质的利用,正确的_______A.“探究一” 中剩余溶液的混合液,可用于检验“探究二”中洁厕灵是否过量B.“探究二” 中生成的这种气体,可以作为气体肥料C.“探究三” 中生成的这种固体,可以作食品干燥剂D.“探究四” 中剩余溶液的混合液,可以除去NaNO3溶液中混入的Ca(NO3)2【答案】①酚酞 ②气泡(或气体)③碱④⑤产生白色沉淀(或产生沉淀)[拓展延伸]AB【解析】①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氯化钠溶液显中性,酚酞不变红,碳酸钠溶液显碱性,酚酞变红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使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③氢氧化钙属于碱④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⑤碳酸钠和硝酸钾不反应,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拓展延伸]“探究一” 中剩余溶液的混合液是滴加酚酞的氯化钠和碳酸钠,与“探究二”中的溶液混合,若“探究二”中洁厕灵过量,会继续与碳酸钠反应,能观察到有气体生成,酚酞溶液由红变无色;若洁厕灵不过量,无明显现象探究二” 中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植物可利用二氧化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