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 第3讲 东西方的先哲——孔子与亚里士多德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4历史课件.pptx
60页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第3讲东西方的先哲孔子与亚里士多德考点内容要求层级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孔子的生平b孔子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思想与主张c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c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生平事迹b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c内容索引素养提升随堂训练基础认知课时作业基础认知一、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1.追求礼乐的一生(1)少年学礼苦研诗书礼乐,以传承_为己任三十岁时精通“六经”,开始收徒讲学2)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3)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4)献身文教:68岁时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_ 礼乐文化春秋2.开创儒家思想(1)背景社会转型: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_社会转变的时期周礼破坏:违背周礼的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承担道义:孔子决心通过恢复_,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封建制周礼(2)内容礼:主张以“_”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_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收重税。
中庸:为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德和礼礼3.古代大教育家(1)教育对象:孔子开创_,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2)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终成“君子”3)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4)编修典籍:编修诗书礼乐易春秋弟子们把孔子的思想整理成_,成为儒家经典论语私学“仁”和“礼”贯穿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有教无类”,一视同仁,是教育思想中“仁”的体现;教育目的是要使学生举止合乎礼数,且需将仁礼完美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和言传身教则体现对学生个体的关爱(仁)和礼的示范作用思维点拨4.对后世的影响(1)对中国古代政治:孔子编订的“_”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古代文化:“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古代教育: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他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六经(2)对世界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分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_被译成拉丁文、英文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论语二、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1.北方小驹(1)学习历程少年时出入马其顿王宫,接触到广泛的文化知识。
17岁到雅典的_学园学习,显示出超凡的才华2)思想主张特点:对_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内容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现实的幸福理念属于人的思维抽象,客观上并无_世界的存在肯定_是真实的存在,但又认为物质受形式的支配阿卡德米柏拉图理念客观世界2.博学家(1)成就哲学领域: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在_一书中,他提出了哲学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生物学领域: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植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物理学领域:在_一书中,他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_组成的逻辑学领域: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的简单演绎逻辑,即_,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中2)评价由于亚里士多德研究的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被称为“_的学者”形而上学物理学质料三段论百科全书式问题思考材料 亚里士多德曾说,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希腊人是人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思考材料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什么思想?有何意义?答案 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意义: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工具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3.教师生涯(1)宫廷教师: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聘请亚里士多德为其子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2)创立学园:公元前335年,在雅典东郊创立“_”学园。
3)逍遥学派:亚里士多德喜欢边散步边讲学,人称他“_”或逍遥学派4)中庸之道: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任何行为和感受都有一个中间性问题,过度与不及产生失误,中间往往能够获得成功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5)寂然离世: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逝世吕克昂散步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中庸之道”是一种美德,是对激情的控制和支配,既不能完全消除,又不能放纵,应该舍弃其两端而取其中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受时间、地点、条件的制约,因人和环境的差异有所不同特别提醒素养提升1.印证教材观点史料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论语史料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史料实证应用1史料1体现了孔子的主要政治主张即:以德治民,“_”史料2阐述了“_”和“_”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实现“仁”克己复礼仁礼史料3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史料4 伏尔泰:“他是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他仅以圣贤而从未以先知的口吻讲话,但大家认为他是圣贤,甚至在全国也如此应用2 史料3反映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崇_,其地位不断提高史料4中伏尔泰认为孔子的思想有益于_,照亮了世界的前进方向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思想的世界影响孔子理智2.获取材料信息史料1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应用1 史料1中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案 主要内容:恭、宽、信、敏、惠主要目的:调解和协调社会人际关系并促进人自身的发展史料2亚里士多德认为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这时候他是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的;质料只是潜能,形式才是现实,现实先于潜能,形式决定事物的本质;他还认为有不动的第一推动者即纯形式存在,这就偏向唯心主义了史料3 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他的研究都是从收集大量材料开始,经过严密的分析、概括、推理,最后才得出结论亚里士多德把它看作哲学的一部分,提出归纳与演绎两种方法前者由个别到一般,后者由一般到个别,逻辑思维的重点在于后者。
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之中应用2(1)依据史料2,说明亚里士多德理论的性质答案 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他的唯物论并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2)依据史料3,亚里士多德在研究方法上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借鉴?答案 注重对材料的收集,注重对事物的观察和研究,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推理1.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地位: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也是东方文化的代表2)影响对中国孔子整理编撰的古代文化典籍“六经”,是孔子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绵不绝,树立了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孔子的思想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历史解释文化上,“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有利于个人的修齐治平修养的养成在教育方面,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基础,保持文化的连续性对世界:汉朝以后,对亚洲,传播了先进文化,影响了这些国家的政治、文化、伦理、风俗习惯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些学者将这一历史现象称为“孔子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明清后,对西方,为欧洲思想家所借鉴;当今,世界不少学者依然推崇儒学。
2.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1)亚里士多德把希腊哲学中爱好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他尊敬自己的老师柏拉图,但他更追求真理,“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他敢于批判老师的观点,并指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2)亚里士多德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哲学方面,他不仅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还创立了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在自然科学方面,他提出了很多观点,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3)亚里士多德是一位著名的教师,他的许多做法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喜欢在学园的林荫道上边散步边讲学,人称他“散步的哲学家”或逍遥学派4)亚里士多德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包罗丰富的文化遗产,马克思称他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随堂训练1.(2019杭州高二检测)著名文化史学家冯天瑜在其中华文化史中写道,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下列孔子的思想中体现了“民本思潮”的是A.提倡“克己复礼” B.主张“仁”C.编著“六经” D.主张“有教无类”解析结合所学孔子的相关知识可知,A体现了其礼治思想,C是其文化成就,D是其教育思想。
孔子的“仁”的思想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心与爱护,是“民本思潮”的体现123452.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解析 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这种封建伦理观存在于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具有最广泛影响治理社会群众基础的核心;从题干材料又能看出儒家思想反对任何迷信,即远离鬼神123453.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主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并不主张放弃现实的幸福;在生物学领域,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在物理学一书中,他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这表明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A.注意各个研究领域的联系性B.注重客观实际,研究领域宽广C.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D.家学深厚,遗传影响比较大12345解析材料不能表明“联系性”,A项错误;材料中“在哲学上”“在生物学领域”“在物理学一书中”表明研究领域宽广,“不主张放弃现实的幸福”“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指出具体事物”表明注重客观实际,B项正确;“并不主张放弃现实的幸福”涉及人文主义,但不能表明其科研的主要特点就是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C项错误;“家学”“遗传影响”材料均未涉及,D项错误。
123454.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学问家、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历代人读他的著作,都会为他的博学而感叹不已但他也犯过无知的错误他认为男人的牙齿要比女人的多亚里士多德一生都未发现这个错误亚里士多德之所以一生都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因为A.他没有用实践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B.他忽略了矛盾的特殊性C.他忽视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D.他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1234解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材料中可知亚里士多德没有发现自己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5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正义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美德乃是牵涉选择时的一种性格状况它乃是两种恶行由于过多和由于不足而引起的两种恶行之间的中道 孔子亚里士多德12345(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两人思想的相同之处1234答案相同:中庸;构建和谐社会秩序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东西方两大思想家的思想根据材料抓住题干中的“中庸”“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中道”等加以概括。
51234(2)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目的、影响方面评述两人的治国思想要求:只选择其中一人评述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