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教职工深度访谈要点.doc
19页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教职工深度访谈要点评估专家组进校后,在查阅资料对学校主要信息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将针对 疑点或需要进一步了解的有关问题,有目的地邀请学校有关领导、职能部门、教 学单位负责人、专业团队负责人和教师就评估指标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度访谈一 般每位专家要访谈4人,每人谈30分钟左右专家在与教学系统干部教师交谈 时很注重了解学校领导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状况和学校其它部门对教学工作的支 持情况一、 深度访谈的涵义访谈法是指调查者依据调查提纲与调查对象直接交谈,收集信息的方法,是 一种口头交流式的调查方法,调查者通过追问的技巧来掌握其需要了解的信息深度访谈法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个人的访谈法深度访谈是评估专家 在评估过程的现场考察阶段,用以采集信息、调查核实的主要方法评估专家根 据事先在“状态数据库”、“校长汇报”以及在现场考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针 对学校薄弱环节的核心问题,以学校领导、各部门中层领导、管理人员、教师、 行政人员、学生等作为被访谈对象,对被访谈对象作启发式的交谈与询问,了解 问题的实质,掌握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以达到开阔思路、启迪思维、 探究成因及解决问题的目的深度访谈的结果将对评估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评估中,不同学校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深度访谈的对象、 询问的问题及重点也可能不同,专家将视学校的具体情况而确定深度访谈的内容 及访谈对象,所以无法事先掌握访谈的题目有时专家为证实某一问题,会从多 个方面去了解,所以所问的问题不一定就是被访者负责的工作或内容虽然不能 预先了解访谈的题目,但只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就可以在评估过程中更好、更 准确地回答专家的问题二、 深度访谈的目的1. 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想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是否在全校教职员工中 得到了充分的理解与执行即对教育部[2006J16号文件学习理解得怎样?执行得 怎样?2. 通过深度访谈与学校进行平等交流,了解问题原因,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即通过深度访谈对学校进行“诊断”和“开方”3. 引导高职院校把注意力集中在内涵建设上,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监控、 自我激励的长效机制,从而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和管理模式的改革,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管理水平,实现高职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 人才需求的目标三、 深度访谈的特点1•平等、开放即双方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深度的分析2. 基本教育思想与基本管理方式与所有人谈;纯专业问题与对口人员谈。
四、 深度访谈的人员范围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重点是:学校主要领导、教学单位负责人、专业团队 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教务、人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财务、图书馆、设 备、实训、招生就业、就业指导)、主要基础课带头人、“两课”带头人、教学 质量管理负责人、专业课教师、实践训练指导教师等五、 专家“深度访谈”的方法新评估方案的评估方法是:平台+考察平台是指“数据采集平台”,考瘵 是现场考察现场考察以深度访谈为主,视实际情况辅以专业剖析、说课、查阅 资料等方法1•对每一次访谈专家有明确、清晰的目的2•对每一次访谈的对象,专家都是经过认真的选择,即能够准确、公正地提 供想要了解的信息3•对于特别关注的方面,专家可能从多个角度采集信息4•访谈是在宽松、平等的气氛中进行的5•发现未了解透彻或有较大出入的问题,专家可能对访谈对象进行再次访谈6•访谈一般在访谈对象的工作场所进行,以建立宽松的氛围,也便于随时查 阅有关资料7•专家访谈过程中,可随时叫被访谈者提供证明材料六、访谈准备工作总体上要注意的问题1 •要了解专家深度访谈的问题范围(访谈的侧重点),要认真学习评估新方 案、16号文以及广东省评估细则,掌握其内涵与实质,并融入到日常的人才培 养工作中去。
要注意评估方案指标体系中各关键评估要素的说明,从中了解在人 才培养工作中对各关键评估要素的要求2•访谈内容分整个学校所有人应知应会的知识(如16号文的内涵与实质、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学校的概况、学校的发展规划、目标、 特色、专业情况、建校以来学校的一些重大举措和主要成绩等,特别是与办学条 件相关的各项指标情况(数据采集平台的有关数据)及其相应的内容,防止口径 不统一和与自己工作、学习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其执行情况两部分,前者 是所有教职工都应该掌握的内容,后者是每一部门从自己实际出发需要熟悉、掌 握的内容学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专业带头人、教师是访谈重点对象,要熟 练掌握有关知识3. 深入了解本部门、本岗位的职责,对本职工作内的事情要熟知4. 为了能回答专家从侧面想了解证实的问题,对非本职工作但与本职工作 相关的情况、制度等内容应有所了解5. 要顾全大局,注意维护学校的形象,不要把个人情绪带到访谈中去如 果不是很清晰知道的非本职工作的或与自身无关的事情,可以如实回答说不了 解,切忌回答出与实际不符或个人主观猜测的内容6. 全校上下要认真做好深度访谈演练工作,以良好的状态迎接评估,共同 为我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作贡献。
七.专家深度访谈问题的范围(供参考)访谈主题访谈目的访谈对象访谈要点领导 作用了解领导对 国家高职教 育政策的掌 握和理解水 平;贯彻政策 与经营管理 学校的能力; 对人才培养 工作的重视 程度学校领导、相关部门地方区域经济(或企业、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 要;办学目标与定位;人才培养工作的理念与学校发展建设规划的设 计;学学校重大改革及突出效果,下一步工作思路;学校领导班子的事业心和进取心情况,中层干部 精神面貌状况,教职员工爱岗敬业状况;经费收入及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投入;领导对高职教育的研究及成果;师资队伍了解师资队 伍建设的政 策、措施及成 果职能部门 教学单位负责人、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与政策、措施;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双师”素质培养状况及 下企业实践的政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及承担实践教学工作状况;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的政策、措施情况;学生对师资的认可度;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课程建设了解课程体 系与教学内 容改革的思 路;课程建设 的基本原则、 对于学生职 业能力和素 质培养的针 对性,采取的 措施、取得的 效果。
教务处、教学单位 负责人、专业团队负 责人、骨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与教学 设计、实训项目;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设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课程教学效果;教学研究立项与管理、教学研究成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实践教学了解实践教 学条件建设; 实践教学环 节落实与管 理;实践教学 效果职能部门 教学单位负责人、专业团队负责人、实训教师 兼职痂实践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整体设置中的状况;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运行;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落实与管理;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展情况; 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措施; 双证融合及双证书获取的比例与质量; 实践教学环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色业设 特专建了解重点建 设专业的优 势和特色;专专业团队负 责人、专业(群)建设规划与改革思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质量监控措施;业人才培养 模式、培养质 量及社会评 价;校企合 作、工学结合 的成果骨帀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 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地区或行业技术服务与对外培训; 专业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为地区或行业服务情况;教学 管理了解教学管 理、质量监控 等制度建设 及运行状况; 管理队伍及 综合素质。
了 解制度建设 及运行管理 与高职教育 规律的吻合 度职能部 门、教师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效果;相关质量监控制度及运行情况、效果;校系两级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教学管理队伍;学生管理队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机制、主要措施,怎样实施, 执行的效果,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社会 评价了解学生的 就业质量,社 会服务状况 和社会对师 生的评价职能部 门、企业学生就业岗位情况(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工资 水平);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和对外培训情况;企业(行业)及社会对学校的回报情况;社会、家长对学校及学生质量的评价;师生获奖情况八、评估工作中专家深度访谈内容(问题)的侧重点(供参考)(一) 校领导:1、 区域经济(或企业、行业)发展对我校所设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需求情况?2、 学校办学目标与定位,人才培养工作的理念?学校发展建设的规划,您 对目标实现可能性作怎样的估计?依据是什么?3、 学校对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 式、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哪 些具体决策,效果如何?4、 学校在经费收入及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投入方面的情况?学校是怎样分配 资源(经费、教职工、场地设施、人员引进聘用、奖励、奖助学金)?5、 学校近年来的改革措施及效果,学校领导对高职教育的研究成果,下一 步工作思路?6、 学校领导班子的事业心和进取心情况,中层干部精神面貌状况,教职员 工爱岗敬业状况?7、 学校发展过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8、 结合您的分工,谈谈您所主管的工作或部门的现实情况,你认为重点应 抓好哪几项工作,优先顺序如何?目前的成效如何?下一步工作思路?9、 您是如何监控工作过程的?抓哪些主要信息?这些信息如何获取?试举 例说明?10、 学校教学中心地位落实情况?(二) 教务:1、组织机构、人员分工、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文件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管理、教学运行管理、考试与学籍管理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校院两级 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2、 与其它职能部门的分工和配合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学生和师 资管理方面)?3、 教学质量管理状况;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建立与实施状况(包括目 标确定;贯彻预防为主实时调控持续改进的措施与效果;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 准的建立、教学信息的收集(统计与测量)以及评估、反馈和调控等环节的事实 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本校教学质量的基本估计(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的保 证机制、主要措施,怎样实施,执行的效果)?4、 实践教学管理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校内、外实训状况及存在的主要 问题(包括为地区或行业服务状况)?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文件管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技能考核、校企合作机制、“双证 书”实施情况、实训指导教师的业务提高、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实训设备 管理、技能鉴定站(点)的履盖率、工学结合模式的推行情况、实践教学质量监 控体系的建立与成效?5、 专业(群)建设与改革思路?6、 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的思路;课程建设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 针对性,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效果;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法的改革及教 学效果;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课程(含实践课)体系与教学内容、专 业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的状况?7、 省级、校级精品(重点)课程建设思路与成效?8、 学生顶岗实习的落实情况,工学结合开展情况,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