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doc
20页重庆市梁平职业教育中心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12月目 录一、学校情况 1(一)学校概况 1 (二)学生情况 2 (三)教师队伍 3 (四)设施设备 4二、 学生发展 4(一)学生素质 4(二)在校体验 4(三)资助情况 5(四)就业质量 5(五)职业发展 6三、质量保障措施 7(一)专业动态调整 7(二)教育教学改革 7(三)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8(四)规范管理情况 8(五)德育工作情况 8(六)党建情况 9四、校企合作 10(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10(二)学生实习情况 11(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11五、社会贡献 11(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11(二)社会服务 13(三)对口支援 14六、举办者履责 14(一)经费 14(二)政策措施 15七、特色创新 15案例一:有序教育大课堂教学—— —张闪亮的中职教育名片 15案例二:外包生产线创造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奇迹 16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17(一)目前我校主要存在的问题 17(二)改进措施 17重庆市梁平职业教育中心质量年度报告(2016)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重庆市梁平职业教育中心是由重庆市政府举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中职学校。
学校的前身是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创办的“梁山县乙种实业学堂”,2003年由县内5所公立职业学校整合成为职教中心,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学校于2015年8月整体搬迁至梁平县梁山镇大福村1组168号,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80000.9㎡,资产总额达2.1亿元如今它是重庆市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图1所示为我校新校区)图1 梁平职业教育中心正校门学校以“把简单的事做好成就不简单的事,把平凡的人做好成就不平凡的人”为办学理念,以对中职学生基本素质 “七个一”(一副健康的体魄、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篇优美的文章、一手漂亮的书法、一项熟练的技能、一副响亮的歌喉、一颗感恩的心)为基本要求,倾力打造了“有序教育、产教融合、职教高考”三张享誉市内外的中职名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剑报国”职业教育品牌二)学生情况近年来,在梁平县初中毕业生数量急剧下滑的情况下,由于县委、县政府及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学校圆满地完成了教委下达的招生任务2015.9.1—2016.6.30招生 1437 人,在校生规模3289人,较上年度的2924人增加了365人。
其中加工制造类专业688人,信息技术类专业641人,财经商贸类专业644人,交通运输类专业519人,四个大类专业人数共计2492人,占总人数的75.8%图2所示为本校学生2016年度基本情况统计图)图2 2016年度学生基本情况统计图学校致力于为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2016年毕业生数量为915人,较上年度的755人增加了160 人,三年学生巩固率为71%三)教师队伍学校在评聘、培养、考核教师工作中,以提高教师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等综合能力为目标,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培养,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共172人,学生总人数为3289人,师生比为1:19.1学校共有兼职教师51人,其中,校内兼职教师23人,校外兼职教师28名,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0.5%在编专业课教师79人,双师型教师50人,双师型教师比例63.3%双师型教师中高级5人、中级7人、初级38人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2人,占专任教师的1%本科以上学历160人,占专任教师的93.02%专任教师高级职称36人,占21%。
学校有研究员2人,重庆市中职高级讲师评委专家组成员5人,梁平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梁平县科技特派员36人图3所示为本校师资队伍基本结构)图3 师资队伍基本结构统计图 学校校长李少军 研究员、重庆工商大学MBA兼职教授、硕士生事业导师、重庆市中职高级讲师职称评委、重庆市职教学会副会长、全国十佳中职院校教育人、梁平县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学校党委书记黄图伦 研究员、重庆市中职高级讲师职称评委、梁平县化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四)设施设备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为:571.2605万元,当年新增设备总值:211.8525万元一二年级学生总数为2374,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2265.1元实训设备总工位有1044个,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为:0.32个学校有纸质图书3.2596万册,较上年度增加0.0654万册,人均纸质图书9.9册2、 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学校在“把简单的事做好成就不简单的事,把平凡的事做好成就不平凡的人”核心理念指引下,扎实推进有序教育,形成有序就是和谐、有序就是安全、有序就是高效等德育特色,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加上每个班的德育实践周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书剑报国”思想。
让每个前来视察、参观的领导嘉宾们亲切的感知到学生阳光、自信、积极、上进的精神风貌学校文化课合格率74.5%,毕业率82% ,专业技能合格率95%,体质测评合格率97%,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74.2%二)在校体验2016年4月,学校抽取高三在校生,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400份,有效率100%统计结果如下:理论学习满意度98%、专业学习满意度84%、实习实训满意度92%、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82%、生活满意度90%、校园安全满意度94%、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90% (三)资助情况1.国家免学费2015年秋季上级拨学费283.8352万元,2016年春季上级拨学费272.976万元2.国家助学金2015年秋季助学金发放118.06万元2016年春季助学金发放115.74万元因中途少数几个学生流失,退还教委资助中心0.3537万元3.免住宿费2015年秋季免住宿费17.6万元,2016年春季免住宿费17.96万元4.学校资助和社会资助2015年秋季至2016年春季学校补给贫困学生免住宿费共9.9820万元资助困难学生生活补助1.4600万元,共11.4420万元社会资助10.5万元四)就业质量我校2016年度共有毕业生915人,其中477人升入高职院校,剩余438人全部就业,就业率达100%。
在已就业的438人中,加工制造类(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2个专业)就业98人,对口就业71人,对口就业率72.45%;信息技术类(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2个专业)就业97人,对口就业67人,对口就业率69.07%;财经商贸类(会计专业)就业54人,对口就业40人,对口就业率74.07%;交通运输类(汽车运用与维修、航空服务专业)就业90人,对口就业60人,对口就业率66.67%;教育类(学前教育专业)就业44人,,直接对口就业42人,对口就业率95.45%旅游服务类(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17人,对口就业11人,对口就业率64.71%;农林牧渔类(农村电气技术)就业38人,对口就业人数27人,对口就业率70%);(图4 所示为学生就业情况统计图) 2015.9.1-2016.6.30,我校高考报考学生477人,考上本科184人,录取率为38.57%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远远高出同类学校的本科录取比例图4 2016年度学生就业情况统计图(五)职业发展学校通过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教育,学生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得到了较大提升。
以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树德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戏水族服饰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圣雅菲科技有限公司、重庆3158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形成的校内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载体,开展实践教学、岗前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构建起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德育实践周活动、大课堂教学、书剑报国社团等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以梁平职教中心3158天鹰创客空间、发艺创客空间、有序教育邮局创客空间为载体,聘请企业专家到校办讲座、一对一指导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王佳欣、韩晓兰老师在重庆市首届职业生涯指导教学赛课活动中荣获三等奖三、质量保障措施(一)专业动态调整学校根据梁平县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岗位要求的需要,来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等,从而形成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布局因此学校的专业大类由2015年8月前的9个专业大类17个专业,调整到6个专业大类14个专业现有会计、美发与形象设计、电子技术应用3个市级重点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2个市级特色专业5个专业的在校生人数占总人数的85%。
二)教育教学改革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教育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5】6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管理的意见》(渝教职成发【2015】6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通知》(渝教职成〔2015〕54号)等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我校进行了教育教学大改革1. 加强产教融合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探索和实践通过与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圣雅菲集团、重庆3158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构建起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产教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店校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专业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外包企业生产线、引企入校、共建创客空间等方式,实现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对接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23家,完全满足了我校现有学生的跟岗和顶岗实习2.以任务驱动、合作学习、三维评价为基本教学原则,推进理实一体的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过程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全面推进项目教学、模块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做好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共同开发校本教材26本,正式出版教材12本形成18门专业课程标准,10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三)教师培养培训情况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学校发展的中心工作之一,为此,学校拓宽了教师培养、培训途径1. 通过国培和市培项目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升理念,开阔视野本年度,我校教师共参加国家级、市级培训56人次,共522天;县级培训48人次,共135天;校本培训242人次,共484天;其它培训47人次,共94天2.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52人次,共738天3.培养学科带头人6人,骨干教师26名,双师型教师23名;共有38名专业课教师取得了中级、高级、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4.指导教师参加技能大赛牟能发老师在重庆市电类专业教师赛课活动中,荣获市二等奖;王佳欣、韩晓兰老师在重庆市首届职业生涯指导教学赛课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四)规范管理情况学校不断加强教学管理,提高了规范化程度1.优化教学管理制度在《重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管理规程(试行)》的指导下,制定了《教学常规检查办法》《名校工程高考质量奖分配方案》等,并对教学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