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MT探伤方法及应用.doc

24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23949649
  • 上传时间:2023-11-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MT探伤方法与应用1 磁粉探伤方法分类及选择1.1 磁粉探伤方法的分类:按施加磁粉的载体分两种:干法〔荧光、非荧光〕、湿法〔荧光、非荧光〕按施加磁粉的时机分两种:连续法、剩磁法按磁化方法分六种:轴向通电法、触头法、线圈法、磁轭法、中心导体法、穿插磁轭法1.2 磁粉探伤方法的一般选择原则:连续法和剩磁法都可进展探伤时,优先选择连续法对于湿法和干法,优先选择湿法优先选用要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探伤操作的困难程度进展2 磁粉探伤方法具体介绍2.1 连续法:概念:在磁化的同时,施加磁粉或磁悬液适用围:①形状复杂的工件;②剩磁Br (或矫顽力Hc)较低的工件; ③检测灵敏度要求较高的工件; ④外表覆盖层无法除掉〔涂层厚度均匀不超过0.05mm〕的工件②磁化过程中施加磁悬液,磁化时间1S-3S; ③磁化停顿前完成施加操作并形成磁痕,时间至少1S;④至少反复磁化两次2)具有最高的检测灵敏度3)可用于多向磁化4)交流磁化不受断电相位的影响5)能发现近外表缺陷 (6)可用于湿法和干法检验1)效率低2)易产生非相关显示 (3)目视可达性差2.2 剩磁法:概念:停顿磁化后,施加磁粉或磁悬液。

      适用围:①矫顽力Hc在1000A/m以上,并保持剩磁Br在0.8T以上的工件,一般如经过热处理的高碳钢和合金构造钢〔淬火、回火、渗碳、渗氮、局部正火〕;低碳钢、处于退火状态或热变形后的钢材都不能采用剩磁法;②成批的中小型零件进展磁粉检测时; ③因工件几何形状限制连续法难以检验的部位②磁化后检验完成前,任何磁性物体不得接触被检工件;③磁化时间一般控制在0.25-1S;④浇磁悬液2 – 3遍,或浸入磁悬液中10—20S,保证充分润湿;⑤交流磁化时,必须配备断电相位控制器1)效率高2)具有足够的检测灵敏度3)缺陷显示重复性好,可靠性高4)目视可达性好,可用湿剩磁法检测管子外表的缺陷5)易实现自动化检测6)能评价连续法检测出的磁痕显示属于外表还是近外表缺陷显示 (7)可防止螺纹根部、凹槽和尖角处磁粉过度堆积2)不能用于多向磁化3)交流剩磁法磁化受断电相位的影响,所以交流探伤设备应配备断电相位控制器,以确保工件磁化效果4)检测缺陷的深度小,发现近外表缺陷灵敏度低 (5)不适用于干法检验2.3 干法:概念:以空气为载体用干磁粉进展探伤适用围:①粗糙外表的工件;②灵敏度要求不高的工件②工件磁化后施加磁粉,并在观察和分析磁痕后再撤去磁场;③磁痕的观察、磁粉的施加、多余磁粉的除去同时进展;④干磁粉要薄而均匀覆盖工件外表;⑤多余磁粉的除去应有顺序地向一个方向吹除;⑥不适于剩磁法。

      (1)检验大裂纹灵敏度高 (2)用干法+单相半波整流电,检验工件近外表缺陷灵敏度高 (3)适用于现场检验1)检验微小缺陷的灵敏度不如湿法 (2)磁粉不易回收 (3)不适用于剩磁法检验2.4 湿法:概念:将磁粉悬浮在载液中进展磁粉探伤适用围:①连续法和剩磁法;②灵敏度要求较高的工件,如特种设备的焊缝;③外表微小缺陷的检测确认整个检测外表被磁悬液润湿;②不宜采用刷涂法施加磁悬液〔可用喷、浇、浸等〕;③检测面上的磁悬液的流速不能过快;④水悬液时,应进展水断试验检验工件外表微小缺陷灵敏度高2)可用于剩磁法检验和连续法检验 (3)与固定式设备配合使用,操作方便,检测效率高,磁悬液可回收2.5 橡胶铸型法〔MT-RC法〕:概念:对缺陷磁痕采用室温硫化硅橡胶加固化剂形成的橡胶铸型进展复制,对复制在橡胶铸型上的磁痕进展分析适用围:①剩磁法;②跟踪检测缺陷的开展变化;③复制缺陷磁痕的橡胶铸型可永久保存;④灵敏度高2.6磁橡胶法〔MRI法〕:将磁粉弥散于室温硫化硅橡胶中,参加固化剂后倒入受检部位,在缺陷漏磁场的作用下,磁粉在橡胶液迁移和排列,待橡胶固化后,即可获得含有缺陷磁痕的橡胶铸型。

      该法适于水下,但检测灵敏度低3 磁化规3.1 磁化规的概念:磁粉探伤时所选择的磁场强度值〔或磁化电流值〕3.2 选择磁化规应考滤的因素:①根据工件的材料、热处理状态和磁特性〔确定采用连续法还是剩磁法及应相的规〕;②根据工件的尺寸、形状、外表状态和欲检出缺陷的种类、位置、形状、大小〔确定磁化方法、电流种类、有效检测围及响应的磁化规〕3.3确定磁化规〔磁场强度值〕的方法:①用公式计算,如磁化电流表征的磁场强度〔通电法、线圈法〕;②用磁场强度计测量工件外表的磁场强度,如连续法时应达2400—4800A/m,剩磁法时应达14400 A/m ;③用标准试片〔块〕确定磁场强度是否适宜,用于形状复杂的工件或难以计算磁化电流〔磁场强度〕,根据试片上的显示痕迹而定;④利用材料的磁特性曲线,确定适宜的磁场强度,再磁特性曲线上,剩磁法要磁化到根本饱和,连续法要磁化到出现最到相对磁导率所需的磁场强度,一般连续法所要求的磁场强度是剩磁法的1/3〔周向磁化〕3.4 磁化规的种类:多少种磁化方法,就有多少种磁化规磁化方法不同,磁化规就不同根据被检缺陷走向,选用不同的磁化方向磁化方向:包括周向磁化、纵向磁化、复合磁化。

      〔根据磁力线方向或磁场方向划分〕根据磁化方向,具体的磁化方法则可分为六种:轴向通电法〔周向〕、中心导体法〔周向〕、触头法〔支杆法〕〔周向〕、线圈法〔纵向〕、磁轭法〔纵向〕、穿插磁轭法〔复合〕3.5 轴向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的磁化电流值:检测方法磁化电流计算公式交流电直流电、整流电连续法I=〔8~15〕DI=〔12~32〕D剩磁法I=〔25~45〕DI=〔25~45〕D注:D为工件横截面上最大尺寸,mm说明:中心导体法检测、外外表纵向缺陷、端面的径向缺陷外外表检测时应尽量使用直流电或整流⑴轴向通电法:概念:属周向磁化,工件夹在探伤机两电极之间,电流沿轴向通过工件,工件部及周围建立闭合的周向磁场适用围:①棒材〔圆形或方形〕、管材;②检测外外表的纵向缺陷〔或与电流平行方向的缺陷〕或夹角小于45º的缺陷操作要点:①注意工件与电极之间接触良好,最好有较大的导电接触面,必要时在电极上安装接触垫;②对空心类工件〔如管材〕无法检测外表缺陷⑵中心导体法:概念:属周向磁化利用导电材料〔如铜棒〕作芯棒,穿过带孔的工件〔如钢管〕,让电流从芯棒过,从而产生周向磁场磁化工件适用围:①带通孔的工件;②检测带孔工件的外表或外外表的纵向缺陷〔或与电流平行方向的缺陷〕〔或夹角小于45º的缺陷〕以及端面的径向缺陷。

      操作要点:①芯棒置中心时可获得比拟均匀的磁化场;②壁灵敏度高于外壁灵敏度;③可将数个工件一起穿在芯棒上一次磁化;④外外表检测时应尽量使用直流电或整流电;⑤芯棒中心放置如电流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偏心放置,这时芯棒应靠近壁,导体与壁接触时应采取绝缘措施,每次有效检测区长度约为4倍芯棒直径,且应有一定的重叠区,重叠区长度应不小于有效检测区的10%〔0.4d〕,计算磁化电流时“D〞值取芯棒直径加两倍工件壁厚⑶偏置芯棒法:芯棒中心放置如电流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偏心放置,这时芯棒应靠近壁,导体与壁接触时应采取绝缘措施,每次有效检测区长度约为4倍芯棒直径,且应有一定的重叠区,重叠区长度应不小于有效检测区的10%〔0.4d〕,计算磁化电流时“D〞值取芯棒直径加两倍工件壁厚3.6 触头法的磁化电流值:工件厚度T,mm电流值I,AT<19〔3.5~4.5〕倍触头间距T ≥19〔4~5〕倍触头间距注:采用触头法时,电极间距应控制在75mm~200mm之间磁场的有效宽度为触头中心线两侧1/4极距,通电时间不应太长,电极与工件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接触,以免烧伤工件两次磁化区域间应有不小于10%的磁化重叠区检测时磁化电流应根据标准试片实测结果来校正。

      3.7 线圈法的磁化电流值:几点说明⑴线圈法又分为:低填充、高填充、中填充⑵线圈法的有效磁化区是从线圈端部向外延伸到150mm的围超过150mm以外区域,磁化强度应采用标准试片确定⑶对于长径比〔L/D〕小于2的工件,假设要使用线圈法时,可利用磁极加长块来提高长径比的有效值或采用标准试片实测来决定电流值对于长径比〔L/D〕大于等于15的工件,公式中〔L/D〕取15⑷当被检工件太长时,应进展分段磁化,且应有一定的重叠区重叠区应不小于分段检测长度的10%检测时,磁化电流应根据标准试片实测结果来确定⑸对于空心工件时,此时工件直径D应由有效直径Deff代替①对于圆筒形工件:Deff=[〔Do〕2-〔Di〕2]1/2 Do——圆筒外直径,mm;Di——圆筒直径,mm②对于非圆筒形工件:Deff=2[〔At-Ah〕/π ]1/2式中:At——零件总的横截面积,mm2; Ah——零件中空局部的横截面积,mm23.7 .1低充填因数线圈法当线圈的横截面积大于或等于被检工件横截面积〔包括中空局部〕的10倍时,使用下述公式〔误差10%〕:v 偏心放置时,线圈的磁化电流按下式计算磁化电流:v 正中放置时,线圈的磁化电流按下式计算磁化电流:以上各式中:I——施加圈上的磁化电流,A;N——线圈匝数;L——工件长度,mm;D——工件直径或横截面上最大尺寸,mm;R——线圈半径,mm。

      3.7 .2高充填因数线圈法用固定线圈或电缆缠绕进展检测,假设此时线圈的截面积小于或等于2倍工件截面积〔包括中空局部〕,磁化时,可按下式计算磁化电流〔误差10%〕:3.7 .3中充填因数线圈法当线圈截面积大于2倍而小于10倍被检工件截面积时〔包括中空局部〕,磁化时可按下式计算磁化电流〔误差10%〕:式中:〔NI〕h——高充填因数线圈计算的NI值〔NI〕l——低充填因数线圈计算的NI值Y——线圈的横截面积与工件横截面积之比3.8 磁轭法〔包括穿插磁轭〕的磁化电流:其磁化电流应根据标准试片实测结果来选择;如果采用固定式磁轭磁化工件时,应根据标准试片实测结果来校验灵敏度是否满足要求磁轭的磁极间距应控制在75mm~200mm之间,检测的有效区域为两极连线两侧各50mm的围,磁化区域每次应有不少于15mm的重叠4 退磁4.1 概念:退磁是去除工件中剩磁、使工件材料磁畴重新恢复到磁化前那种杂乱无章状态的过程探伤退磁就是将剩磁减小到不影响使用或下道工序加工的操作4.1 原理:将工件置于磁场强度足以克制材料矫顽力HC的交变磁场中,产生磁滞回线,当交变磁场的幅值渐渐递减时,磁滞回线的轨迹也越来越小,工件中的剩磁Br也越来越小接近于零。

      〔如图可看出,退磁时电流与磁场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必须“换向衰减同时进展〞〕4.3 退磁方法:常用的有交流退磁和直流退磁另外,还有高温退磁,工件加热到居里点以上,这是一种最有效的退磁方法4.4 必须进展退磁的几种情况:①当检测需要屡次磁化时,如上一次磁化将会给下一次磁化带来不良影响;②工件的剩磁会对以后的机械加工产生不良影响;③工件的剩磁会对测试或计量装置产生不良影响;④工件的剩磁会对焊接产生不良影响;⑤其他必要的场合4.5 交流退磁:,衰减磁场到零;②工件不动线圈移动,衰减磁场到零①线圈、工件都不动移动,衰减电流到零;②两电极夹持工件,衰减电流到零;③两触头接触工件,衰减电流到零;④交流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