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项目公司管理系统模式合作.pdf

11页
  • 卖家[上传人]:小****克
  • 文档编号:252990133
  • 上传时间:2022-02-1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72.45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实用文档(一)法人型合作开发1、项目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 . 可以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作价入股 . 合资、合作开发经营房地产” . 从而确立了以土地使用权出资进行房地产合作开发的法律依据由双方出资或提供土地依法成立项目公司. 以项目公司的名义进行开发. 双方按照出资比例或通过合同约定承担风险、分享收益. 这种以项目公司方式开发的优点显而易见: 责任明确、组织机构稳定 . 人事安排及操作比较规范. 相对而言可以减少纠纷发生的概率 但同时其不足之处也很多: 譬如组建项目公司需要一定的时间 . 成立规范的管理机构 . 费用较高且容易错过商机; 再譬如以土地使用权出资必须办理土地使用权转移手续. 一来需要一定的周期 . 二则当土地使用权是划拨取得时这一手续就无法办成; 更重要的是项目公司的利润只能在交纳所得税后才能上交联合开发各方. 需支付较高的财务成本 . 对合作者来讲这当然是不合算的在此类合作开发方式中 . 合作开发合同的设计至关重要:合作开发合同对重要事项的约定是否明确、 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将直接影响到项目公司的项目操盘.因而应在开发的全过程中注重法律的规范. 所有条款均应严格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并以法律文件的形式予以确定。

      合同中应特别注意约定: 项目公司成立前后的权利义务的转移 . 包括项目公司成立前所发生费用的补偿、土地使用权的转移手续办理;项目合作建设的规模、速度等事项2、项目公司股权式合作投资方通过受让房地产项目公司的部分股权. 以达到合作开发房地产之目的这种合作开发方式的优点是: 合作各方无须办理土地使用权转移和变更登记手续.无须进行建设开发者名称变更登记. 只需依股权转让协议在工商部门办理股权转让变更登记即可手续简单. 可以较快取得项目的开发建设权并进行公司的实质经营其次 . 无需交纳办理土地过户契税和手续费. 可以节省转让费用 . 进而降低投资开发成本其不足之处是: 目标项目公司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债务以及或有债务 . 也可能因为违约或侵权对他人承担赔偿责任股权受让方可能因此承担比直接项目转让更多的法律风险如可能要承担以项目所有人名义对外提供的担保风险、股权受让前项目所有人的不明债务或违约合同赔偿风险等所以. 此种合作方式虽然简便易行. 但风险难以控制 受让方除须认真审查项目相关批准文件的真实性及合法性以外. 还应该从目标公司潜在债务的处理、履约担保、转让方持有股权的性质、 付款进度等方面着手防范潜在风险并作为确定转让股价的依据。

      受让方应委托会计事务所对目标公司进行财务尽职调查. 查清目标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 委托律师事务所对目标公司进行法律尽职调查. 查清实用文档目标公司因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各类诉讼引起的潜在负债. 以及因违法可能受到的行政处罚及引起的潜在负债 受让方可以要求转让方对未告知受让方的债务做出独立偿还的承诺 . 并采取由转让方提供相应的有效担保、受让方保留部分转让金作为保证金、分期收购股权等方式以达到投资安全之目的二)非法人型合作开发1、联合管理机构合作双方各自派遣若干人员组成联合管理机构. 实践中有的叫“联建办公室” .有的称“联合管理委员会” 等. 其职责是协调双方在联合开发中发生的各种关系.对合作中的重大事项做出决策. 具体运作、管理开发项目联合管理机构与项目公司的最高区别在于它仅能作为内部管理机构. 并非独立民事主体 . 不具有缔结合同等民事权利能力 . 也不能独立对外承担民事责任. 联合开发双方必须对联合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有清晰的认识. 并且注意避免对外使用联合管理机构的名义进行有关的民事活动2、不成立项目公司 . 也不成立联合机构 . 而是按照合同的约定各自独立履行义务、分享收益这种方式适用于相对简单的项目。

      其特点是. 合作各方共同出资开发一个房地产项目 . 但是对外显示出来的项目主体只有一方. 双方对合作开发的权利、 义务.体现在双方的合作开发合同之中未被登记为项目主体的一方. 依照合作合同的约定. 对合作开发项目享受利益 . 承担风险不过 . 此种方式对出资金一方而言.风险较大 . 因为既无土地使用权 . 又无实际经营控制权 . 其合作利益难以得到保障上述两种方式统称为非法人型联营. 其相对于成立项目公司的经营方式来说是一种相对松散的合作方式. 因而合作双方之间容易产生纠纷. 而且在实践中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是: 联合开发双方是否对因项目产生的一切责任(无论是否以合作任何一方的名义直接产生)都承担连带责任?有一种观点对此持肯定态度.理由是联合开发的项目由双方共同经营、共负盈亏. 本着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 .作为利益共同体的双方应对任何一方因该项目产生的对外债务负连带责任. 至于双方在联合开发协议中对各自责任所做的划分不能产生对外效力. 只能作为内部追偿的依据按照这种观点 . 法院只要能认定该欠款是因联合开发项目产生. 就可以判令联合开发双方承担连带责任. 而不必具体分清谁的责任或哪一方对外签字的. 也不受合同中关于各自责任的划分的限制。

      另有观点认为 . 对此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其中方式(一)从法律特征上来讲符合合伙型的联营 . 即“企业之间或企业和事业单位之间联营. 共同经营、不具备法人条件的 . 由联营各方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 以各自所有的或者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协议的约定负连带责任的. 承担连带责任 ”即其责任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础上分为两种:如果联合开发合同明确约定了双方互负连带责任. 自然应以该约定为准如果联合开发合同没有约定双方互负连带责任. 则要正确界定联合开发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的真实实用文档意思和合同性质联合开发房地产合同是一种无名合同. 法律对其缺乏明确的定性和具体规则 . 当事人约定的内容不同 . 合同的性质和后果也就不同 如果合同重在双方约定出资 . 即一方提供土地使用权 . 另一方出资金 . 双方在项目完成后 . 共同出售 . 共担风险 . 共享利益的 . 则此类合同就是合伙合同 . 这种联营则为合伙型联营. 双方应对联合开发项目产生的债务互负连带责任方式(2)则是由合作双方完全通过合同来约定彼此在联合开发中的权利义务. 如果双方各自独立经营 .一方明确只提供土地 . 另一方只是负责在该土地上完成一定的建筑任务. 且建筑方在完成建筑任务后将获得一定数量的房屋作为回报的. 则此类合同为加工承揽与互易的混合合同 . 由双方对各自的行为独立承担责任。

      二、两种主要合作模式面临的风险房地产合作开发从其开始建设到销售完毕这段时间内. 存在大量的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风险 . 甚至会卷入诉讼或者仲裁之累; 同时由于立法上的不成熟 . 制度上的缺陷 . 合同内容的不严谨 . 合作双方之间极易产生纠纷 作为房地产项目的合作方. 必须要对其运作模式和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有清醒认识. 方可保障自己的投资权益一)合同效力风险1、缺乏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法律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主体有着严格限制条件. 从事房地产开发应具备两个条件:首先. 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应是房地产企业. 即“房地产开发企业应依法取得房地产开发的营业执照. 从而获得能够从事房地产开发的身份和条件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的规定 . 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企业. 应当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当地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备案登记 . 方可从事经营活动其次. 房地产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 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规定.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申请核定企业资质等级. 未取得房地产开发资质等级证书的企业 . 不得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企业条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共四个资质等级。

      各个资质等级的企业应当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 不得越级承担任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十五条:“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具备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的. 应当认定合同有效当事人双方均不具备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的 . 应当认定合同无效但起诉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取得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或者已依法合作成立具有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 应当认定合同有效实用文档解释没有要求合作各方均具有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 但合作开发房地产的双方中必须至少有一方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 否则. 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无效这是实践中应当提防的一个合作开发风险但是. 需注意的是 . 认定合同是否有效的时间点为起诉前 . 而非判决做出前2、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解释对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下了明确的定义. 即“本解释所称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 . 是指当事人订立的以提供出让土地使用权、资金等作为共同投资 .共享利润、 共担风险合作开发房地产为基本内容的协议房地产合作开发合同与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合同有着本质区别. 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如果不满足法律规定的转让条件 . 则合同必然无效。

      而房地产合作开发合同“不满足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 . 合作合同并不必然无效”事实上 . 因为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这类合同在实践中被认定为有效和无效的情形均可见 . 这是开发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方面应尽量避免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对合作合同效力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 . 不可贸然对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的合作合同做出有效或无效的认定. 以防止损失扩大3、审批、许可与登记影响合作合同效力关于合作建房审批手续与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对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效力的影响 . 解释并没有予以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实施以前的案件 . 适用最高人民法院于 1995 年 12 月 27 日 发布的关于审理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房地产开发经营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规定. 该解答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享有土地使用权的一方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与他人合作建房. 签订的合建合同是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一种特殊形式. 除办理合建审批手续外 . 还应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未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的. 一般应当认定合建合同无效 . 但双方已实际履行了合同 . 或房屋已基本建成 . 又无其他违法行为的 . 可认定合建合同有效 . 并责令当事人补办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

      建设项目审批通过 . 是合作开发房地产行为的基础我国对房地产项目实行批准立项制度 . 建设项目的审批不通过 . 合作开发就是一纸空谈 虽然解释并未规定未经建设项目审批的合同为无效合同. 但是. 任何一个建设项目都要经历从立项、规划、用地、施工、销售直到竣工验收的审批登记程序. 缺少前一个审批手续 . 则后续的审批手续往往就无法完成任何一个程序的审批手续没有完成之前. 当事人就进行实际的开发建设. 都存在被认定为违法的可能性 “如果建筑属违法建筑 . 那么所签订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在该建设项目被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追认之前 . 肯定是无效的二)土地使用权瑕疵风险关于房地产合作开发土地使用权瑕疵. 实践中比较常见的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土地实际使用面积不足. 比如需预留公共绿化地、 规划道路预留地等等 .这就造成提供土地使用权一方投资缩水. 同时还可能因为土地面积减少. 导致项实用文档目开发面积缩小 . 利润减少第二种情形是土地使用权的权利瑕疵. 比如提供土地使用权的一方因为债务纠纷. 其土地使用权被司法机关查封. 或其他第三人对该宗土地享有共有权、抵押权等对土地使用权瑕疵风险的规避. 一方面合作方在签订合作合同之前应对土地情况充分掌握 . 应当在开发合同签订前进行律师尽职调查. 对该土地上是否存在上述两种情形一一排查 . 完全掌握土地情况后再签订合作合同。

      三)合作开发资金比例约定不明风险合作开发中的资金分摊方案不明风险主要包括投资约定不明、预算不足、投资不到位等情形例如. 房地产合作开发中 . 有些合作合同约定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