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把子功的训练.docx
4页浅谈把子功的训练 :J8;A“把子”即刀枪把子,是戏曲演出中武器道具的统称所谓“打把子”,即舞台演出中枪扎、剑刺、棍扫和二人对打、单人挥舞以及众人持械对打等武打和舞蹈动作,常用的套路有“大快枪”、“小快枪”“双刀枪”、“单刀枪”、“大刀枪”、“双刀剑”等,而“把子功”则是训练戏曲演员武打技术的基本功夫把子训练是戏曲演员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最能鉴别一个演员的技艺高低、功夫深浅的主要标志尤其是武生、刀马旦、武净、武旦、武丑等行当更为重要,因此,对把子功的训练更为严格,即任何一套把子功都要打得有层次、有章法、有身段、有感情所谓“一套把子,万千性格”,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打把子对每一个戏曲演员来讲,并不是玩弄技巧,而是要从剧情和人物出发,为刻画人物性格,塑造艺术形象服务我作为一名戏曲专业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把子功”的教学也总结了不少方法我认为把子功是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项基本功在训练学生时,要求必须要有鲜明的节奏感和连贯性脚下步位、手把动作要准确,亮相要干净利索,而且使手、眼、身、步、膀、膝、指、腕等周身关节得到全面训练,达到协调一致,得心应手,不断增加动作的反应能力。
训练时,应该做到四多,即“多讲、多看、多练、多想”多讲:就是教师在给学生做示范动作时,要把要领、重点及手把变化讲细、讲透如:折子戏《三岔口》中的“挫刀”手把的变化要给学生分解清楚如戏剧中的刨把、倒右把、砍封点、打点、倒正步、蹅右步、转身削头等,都要从要领到基本套数,从技巧到规范进行严格要求,从正反把的多端变化到步法的频繁进退,以及一些规范化要点和配合身段功和腿功的把子都要不厌其烦地讲清讲透,让学生掌握多看,就是教师在规范地给学生做示范时特别是手把的变化、步位的移换、亮相的气质、做功的精到,包括武功的一招一式,都要让学生从零开始,把一遍一遍地多看,去分解到连贯,由单手到双手,由慢到快,由形到神,不断示范,反复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有尺寸可量,使其潜移默化、烂熟于心多练,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仅仅为学生提供了表现的要领和规范,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各种把子,还必须让其刻苦地巧练,要求对把子的刀、枪、剑、斧、锤等各种兵器的性能和技巧都能掌握;臂力、腕力的功夫也要能够运用自如,俗话说:“熟能生巧、巧又生精”因此,一定要求学生多练,因为多练才能巧,才能熟此外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做到陪练,教师也可陪学生练习,让学生清楚了解要领,通过对学生的训练,要领掌握后,便可放手让学生自练,在自练中寻找手把感觉和规范技巧,从而在反复自练中悟出规律和窍门,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的目的。
多想,即在“多讲、多看、多练”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多想,也是自我消化过程学生在打之前,要先想好套数要领;对打之后要善于总结存在的缺陷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整个对打过程中,要让学生假设对方是敌手,要真刀实枪地打,要假戏真做,使每个对打场面气氛激烈,如入战场之中,因为只有打出真实感觉,才能把“把子功”各种技巧真正学到手学生课堂的训练目的是使学生能在舞台演出中得心应手地使用各种把子,表现不同的战斗场面,能给观众一种高层次的审美享受为此,我在教学中摸索出一些把子功的训练方法,如给学生排练《盗仙草》折子戏的“三人”出手时,我就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来训练学生1、错位法:即枪扔出手时,有意不扔到规定位置或越出规定范围,以训练学生敏捷的接受能力在教授《盗仙草》中“三人忙”的“吊鱼”、“撇桃”出手时,我讲清其要领并做手把示范而后训练时,又让大家选一规定的三米左右位置反复接扔,当学生基本掌握后,就采取错位法有意识地把枪扔近扔远,或有意扔高或扔低训练其灵活的敏捷地接踢出手的能力,以避免在舞台演出中因各种原因出现失误,以便达到迎接自如的艺术效果2、定位法:它与错位法相反,即在规定位置让学生脚下垫上数块砖,规定学生脚位,练习前后踢和左右高低不同方位的“吊鱼”、“撇桃”,使心到眼到,眼到脚到,手脚并用,训练学生的各个关节,使其动作有机结合。
3、感应法:就是传统的训练方法,在接扔枪的基础上,不依靠视力,而是凭感应力的判断,接来扔出,进一步训练学生适应不同环境的打出手能力这种感应训练时,要求学生,眼疾手快,反复训练,也可以在灯光昏暗的环境中训练,通过各种环境训练的适应,将来在舞台演出中才能适应各种舞台的条件,达到最佳演出效果,使出手真正达到十拿九稳,炉火纯青总之,把子功的训练,是提高戏曲表演学生过硬基本功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学生的严格训练,使之在舞台演出中武打灵活繁捷、干净利索,动作舒展,刚健洒脱,使其真正成为成功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典型艺术形象的出色把子功表演艺术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