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田园诗专题教学设想及反思.doc
8页山水田园诗专题教学设想及反思 对于选修课的教学,我们一直采用两线并举的方式,一条线索是基本篇目中的名家名篇,一条线索是拓展篇目中的诗词专题,两线并举,从名家到群体,由点及面,力求容量大一点,专题意识强一点在备课时,我们高二语文组一直坚持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同时,又根据学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而做到同中有异,同题异教拿山水田园诗来说,经过共同的研讨,我们确定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情与景”的关系,体会诗人在山水田园中所寄托的感情然后我们设计出了三个同中有异的课型这三个课型中,“湖光山色融心性”这一课例是针对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力求让学生借助课内诗篇的比较阅读而真正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行物,则万物皆着我之色”的道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拓展阅读有代表性的其它山水田园诗,通过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迁移运用相关技巧解读山水田园诗;课后所设计的练习,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促使他们对山水田园诗有更深入的研究,可以让他们对名家风格及风格的形成有更深入的了解; “山山水水总关情——山水田园诗”这一课例是针对学习基础稍显薄弱的学生所设计的一个课例,在设计时,教师以《宿建德江》和《望终南余雪》两首诗为代表,从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入手,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诗中的意象进行诗歌的解读。
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所学习的方法去解读另外两首诗,以做到知识的巩固和学以致用; “山山水水总关情——披情入景解读山水田园诗”这一教学课例,是针对文科班的学生设计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较浓郁,基础也相对较好,加上老师本身的朗诵水平不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也很强,所以,这一课例的设计重点放在理解与诵读相结合上老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品诗、赏诗、读诗 并且借助拓展训练和课后练习,让学生把堂上所教的技巧运用于实战演练中 作为老师,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如何让学生学有所获,又学得轻松,这是对每个老师的考验适合学生的需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参与意识的课堂才是真正成功的课堂老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情,是一件辛苦的事同一篇课文,同一类诗歌,如果总是按部就班,千篇一律,没有变化,老师上得辛苦,学生学得无味,这样的周而复始,是会让人厌倦的因此,同一课例,集体备课,同题异教,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教学,这对促进研讨和自身成长是大有裨益的,同时,可以做到资源共享,相互借鉴,这对减轻自身压力也是大有好处的湖光山色融心性 ——山水田园诗解读【教学设想】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已对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艺术风格有所了解,也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作为选修课,不能只局限于阅读讲解某个诗人的某首诗篇,而要引导学生学会由点及面,由名家到群体,广泛阅读赏析同类作家的不同作品,学会分析山水田园诗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共性及个性特点,真正学会从把握山水田园诗中“景”与“情”的密切关系入手,读懂作品,感悟作品的艺术情景根据学情,为了顺利实施自己的教学,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拟定课堂学习与课前准备相结合在课前准备这一环节,让学生大量阅读有代表性的山水田园诗,借助老师所设计的问题加以梳理与归纳,形成感性认识,初步明白山水田园诗中“景”与“情”的密切关系;在课堂学习中,借助《宿建德江》和《田家杂兴八首其二》(储光羲),引导学生把握“景”与“情”的关系,读懂作品,理解诗人的感情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习《宿建德江》和《田家杂兴八首其二》,引导学生把握“情”与“景”的关系,读懂作品,感悟作品的艺术情景;2.课外拓展阅读山水田园诗派中代表诗人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通过积累一些具有共性特点的景物,去体会诗人在山水田园诗中借这些景物常会寄托的感情,去体会景与情的交融,从而提高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课前准备——堂上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归纳——拓展研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让学生学会与自然交谈,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诗人所描绘的景物,通过分析景物的特点,再现意境而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重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从山水田园诗景与情的关系导入)解读山水田园诗必须要掌握的一个方法是什么?——借助诗人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情感山水田园诗,它们是自然的画卷,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田园一角,“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中”,“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湖光山色,“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王维〈新晴野望〉)这些景物,一旦进入诗篇,总是会打上诗人情感的烙印,或愉悦,或宁静,或闲散,或孤清……真是“湖光山色融心性”,一切景语皆情语二、赏析《宿建德江》《田家杂兴八首·其二》(一)朗读这两首诗歌(读准字音,初晓诗意)(二)解读诗歌问题一:作为山水田园诗,离不开写景请任选其中一首,仔细品读诗中写景的句子,看看诗人各自写了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各自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请学生各选其中的一首加以品味赏析——学生赏析回答,老师点拨归纳)《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烟渚”、“月”、 “舟” 《田家杂兴八首·其二》: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
老师归纳两首诗的画面特征——《宿建德江》:旷远迷蒙、孤寂冷清(色调阴冷)《田家杂兴八首·其二》的画面:清新和谐、恬静淡雅、富有生活气息(色调明快) 问题二:同是面对自然风光,为什么进入孟浩然视野的是旷远迷蒙的山野、低沉的天空、茫茫的江水、清冷的月光,而进入储光羲视野的却是碧绿清新的葵藿、茂密苍翠的桑榆和温驯可爱的禽雀?(学生思考,教师归纳)1. 诗人各自的心情不同、处境不同,(老师补充诗人经历)孟浩然是“愁”绪弥漫旷野;储光羲是 “乐”意撒满田园2.那么,孟浩然因何而愁?储光羲又为何而乐呢?看同学们能不能从诗歌中找到答案——《宿建德江》从题目及诗中一“客”字、“舟”字(在诗中既是诗人自指,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一个特定的意象——客居他乡,难免会生思家恋归之情“万里悲秋常作客”、“独在异乡为异客”、“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旅夜抒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之一》))就告诉我们:日暮时分,本应是归家之时,诗人却孤身漂泊在外因此,诗人难免会产生思归恋家的羁旅漂泊之感点击链接:加上这首诗又是写于诗人因求仕失败而漫游于吴越之时。
此前,孟浩然一直在鹿门一带隐居,希望走以隐求仕的道路,但未成功730年,诗人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地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结果科举未中,他孤身一人失意东归,开始了漫游吴越的生活面对迷蒙的江中小洲,诗人又难免产生理想幻灭之痛、前途暗淡之忧——《田家杂兴八首·其二》从诗中的开头一句以及最后四句,我们大致可以推知这是诗人从官场隐退之后写的点击链接:储光羲是盛唐著名田园山水诗人之一,曾入朝为官,官至监察御史安禄山攻陷长安时,受伪职安史之乱后,被贬谪,死于岭南监察御史是个什么官呢?——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职位不高,权限很大,然处事若有不当,惩办也极严厉作为这样一种官职,其中所承受的凶险和担惊害怕就可想而知了官场的凶险和喧嚣可能早已让诗人疲惫不堪,官场之人对荣华富贵、蝇头微利的追逐让诗人鄙视厌倦回到田园,其中的轻松自在、闲适自得是官场无法找到的官场生活与田园生活暗中形成对比,诗人对官场俗务的傲视和回归田园后的闲适自得、平和恬淡之情融于景物之中 3.探讨:王国维曾说过:“以我观物,则万物皆着我之色”这句话告诉我们,当诗人心生愁绪时,笔下的景物也会浸染上诗人的主观色彩。
请结合〈宿建德江〉,说说你的理解因为有这样的一些愁绪,所以进入诗中的景物,也难免会打上诗人情感的烙印当面对空旷辽阔的原野,茫茫的江水,自己孤舟一人,诗人会觉得有如置身于天涯海角一般孤独无依;看到江面上渐渐升起的沉沉的暮霭,诗人会觉得前路暗淡无光;看到远方的天空阴沉沉的,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诗人的心情会更觉压抑;倒映在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自己亲近,能带来些许的安慰,但是,此时此刻,只有孤月伴孤舟,诗人是否又会更感到孤寂冷清呢?因此,从诗人所描绘的景物及画面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诗人的羁旅漂泊之愁,前途暗淡之忧,融入了自然景物之中 (三)两首诗情与景的关系(板书)看来,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一切景语皆情语同学们在赏析山水田园诗,不妨从把握景物的特点入手,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四)归纳两首诗各自抒发的感情《宿建德江》抒发了诗人的羁旅漂泊之愁和前途暗淡之忧《田家杂兴八首·其二》抒写了诗人对官场俗务的傲视和回归田园后的闲适自得、平和恬淡之情五)有感情地再读诗歌在理解情感及内容的基础上,请再读这首诗歌,要读出诗人情感的变化《田家杂兴八首·其二》前四句要读出诗人的对归隐田园的坚定冷静和对名利荣华的不屑(世人都追逐名利荣华之时,自己很冷静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中间六句,诗人生活田园之中,真正感受到了快乐自在,所以要读出诗人的闲适自得,平和恬淡,乐在其中——最后四句是诗人借景传情之后再次明志,坚定自己不悔的选择,因此,要读出诗人对归隐田园的不悔和傲世不羁。
《宿建德江》要读出诗人的愁绪满怀,孤寂无奈三、拓展延伸 表达对仕途官场的厌倦,对归隐山林的向往和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是山水田园诗中最常见的情感为了表现这些情感,诗人总会选择一些富有代表性的、融入了自己爱憎情感的景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结合课前印发的6首富有代表性的山水田园诗,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会借助景物描写来体会诗人的情感,进一步体会情与景的关系分类并进行归纳整理)(一)表达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塵雑,虚室有余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问题: 这类诗歌中,诗人常会选取哪些富有特点的景物(意象)?你认为这些景物与诗人的热爱田园之情能做到和谐统一、情景交融吗?请结合诗歌举例予以分析。
学生讨论解决)1.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葵藿、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2.这类景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这些景物都与田园生活密切相关,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与官场的污浊和紧张压抑形成对比,与诗人身处其中的悠闲自在和轻松愉悦的心情是和谐统一的二)表达希望归隐山林的山水诗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独来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终南别业 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