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385057843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2.50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 新人教版师生座右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 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⑵培养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领悟本文言辞的巧妙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二、学习重点: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三、学习难点:领悟本文言辞的巧妙美自主预习学案Independent preview learning plan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依据自主预习学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知识梳理;将课下注释的重点词语在原文中圈点;熟记基础知识 2、独立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Ⅰ教材助读——我会学!导入新课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国家外事交往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辱使命(头可断,血可流,祖国的尊严不可丢),你知道它出自于哪里吗?……(板书课题,作者)一、走近作者刘向(约前77-前6年),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根据一些纵横家及门徒的著述,编订了《战国策》二、《战国策》简介:《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三、时代背景: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四、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注意断句,结合课下注释通译全文,注意圈点勾画,将不明白的地方用红笔标出来朗读的基本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重音2、轮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比谁读音准确,停顿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读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更正轮流读课文有错即停,师指名正音,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及时表扬声音响亮,读得正确流利的同学。

      3、分组交流,释疑译文点拨: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解释疑难(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自己的积极思考、合作探究意识)4、师生译讲课文1)译讲方法: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重点词语,最后连起来翻译,其他同学认真听讲,如有错,请帮助纠正2)学生译讲,依次一人译一句若有错,师指名更正,生不会,师纠正3)生译后,自由读课文,巩固词语义4)生齐读课文5、体会课文大意、理清故事情节⑴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呢?起因:秦王因易地的骗局没有得逞而不悦;开端:秦王不悦,——唐雎使秦  发展:质问施压—— 断然回绝  ( 否 千里不易,岂直五百里哉?”)高潮:武力威胁—— 针锋相对 (挺剑而起)结局:秦王色挠——不辱使命  唐雎折服了秦王⑵整理课文基本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分两层: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维护国土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6、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

      Ⅱ预习自测——我能行!学习建议:“运用一分知识,需要十分积累”,只有“细心才对,思考才会”请同学们认真审题,独立完成,闭卷5分钟完成,并自主纠错1、给下列字注音弗fú   雎jū  怫fú  跣xiăn 抢qiāng 傀guī ?jìn 缟găo 挠náo 谕yù2、解释加粗词语1)请广于君(扩充) (2)非士之怒也(有才能有胆识的人)(3)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4)弗敢易(交换)(5)休祲降于天(吉祥) (6)长跪而谢之(道歉)(7)秦王色挠(屈服) (8)寡人谕矣(明白,懂得)3、请为下列句子中的“使”选择正确的义项A.使命 B.听、讲 C.派、遣 D.出使 E.使臣(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C ) (2)唐雎不辱使命( D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C )( D )4、请为下列句中加粗字选出正确的读音或义项1)秦王色挠( B ) A.骚挠 B.屈服(2)长跪而谢之曰( A ) A.道歉 B.谢意(3)天下缟素( A ) A.gǎo B.kǎo(4)弗敢易( A ) A.交换 B.交易5、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6、找出下列译文没有错误的一项( B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译文:我想以五百里的地方跟安陵做交易B.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译文: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难道不是轻视我吗?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译文: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因此没有错认为是其他意思D.安陵君其许寡人译文:安陵君能够答应我吗?7、下列句子分别揭示了秦王的什么态度,将备选答案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A.前倨后恭 B.以势压人 C.恐吓威胁 D.不可一世 E.虚伪狡诈(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E )(2)“安陵君其许寡人 D )(3)“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B )(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C )(5)“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A )8、翻译下列句子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千里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是五百里吗?(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4)聂政之刺韩傀,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心理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6)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Ⅲ我的疑问?——我能质疑提高!请你将预习中未解决的的问题和有疑惑的的问题写下来,待到课堂上和同学们探究解决 Ⅳ信息链接   关于正直的名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谚语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谚语志无虚邪,行必正直——春秋 管仲 丈夫志气直如铁,无曲心中道自真唐 寒山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郭吉安 世上没有比正直更丰富的遗产了——莎士比亚几何以直线为最近,修身以正直为最好 ——英国谚语讲真话的人不需要记住自己说过的话 ——马克•吐温你若正直,不要怕人诽谤 ——[波斯]萨迪正直的人是神创造的最高尚的作品 ——[英]蒲柏因正直而获得的利益才是真利益。

      ——英国谚语互助探究教案Mutual inquiry teaching plan师生座右铭: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导入新课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2年访问中国时,到南京考察,在南京长江大桥问陪同访问的周恩来总理尼克松:每天有多少人过桥?周恩来:每天有五个人过桥尼克松:满脸狐疑,周恩来解释说:工、农、兵、学、商可见,语言技巧在外交场合是多么的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极有性格的古人,靠自己的智慧和犀利的言辞保全自己国家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板书课题,作者)Ⅰ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作者是怎样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在这场斗争中,唐雎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建议小组之间有效讨论,力争把自己的疑惑解决,并把重难点问题在班内集体探究之后理解把握教学建议: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Ⅱ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文言文要“文”与“言”兼顾,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言”的世界探究点1——文本理解Ⅰ1、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安放)(2)轻寡人与            (“与”通“欤”,语气词“吗”)(3)仓鹰击于殿上     (“仓”同“苍”,青色)(4)寡人谕矣            (“谕”同“喻”,明白,懂得)2、找出句中活用的的词并解释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活用动词,“扩大,补充”)(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活用动词,“轻视,看不起”)(3)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4)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5)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3、解释句中的黑体字(一词多义)(1)以: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以君为长者 (把)   以头抢地耳 (用) (2)徒:   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 (3)夫:   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4)怒: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动词)   怀怒未发(愤怒,名词) (5)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 (6)而:   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 (7)之: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8)者:   以君为长者(……的人)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9)然:   虽然 (这样)   秦王怫然怒 (……...的样子) (10)虽:   虽千里不敢易也(转折连词,即使)   虽然,受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