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教社国际经济学课件(南开大学 李坤望)15.doc
6页高教社国际经济学课件(南开大学 李坤望)15 第十五章 汇率决定 本章结构 第一节 铸币平价理论 ? 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Mint Par) ? 铸币平价是金铸币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的基础实际汇率围绕铸币平价的一定的界限上下波动这个界限就是黄金输送点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 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Gustar Cassel),1922年发表了《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理论》,提出了购买力平价理论(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又简称“PPP理论” 绝对购买力平价(Absolute PPP) 相对购买力平价(Relative PPP) (一)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里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 绝对购买力平价可用两国物价水平来表示: = 充分竞争市场上商品的“一价定律”是使绝对购买力平价得以实现或维持的经济机制 几点重要的解释 首先,购买力平价是现实汇率水平运动的趋势,尤其在自由贸易情况下,这一假设更为有效; 其次,如果一国对进口和出口的管制程度基本相同,绝对购买力平价仍然适用; 第三,由于购买力平价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在计算货币的购买力时,应以反映所有产品和劳务的总体价格水平为基础。
(二)相对购买力平价 汇率同两国价格水平的变化保持一致,汇率的变化取决于两国通货膨胀的差异,若本国的相对价格水平上升,本国货币购买力就会下降,市场力量会促使汇率回到与购买力平价相一致的水平 应用性 在统计上,各国的价格水平通常以指数形式表示,因此,相对购买力平价比绝对购买力平价更具可操作性所以,在实际应用中,绝对购买力平价多用于理论模型的分析,付诸实施和统计验证的多为相对购买力平价 三、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验证 结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短期内是失效的; 从长期来看,购买力平价还是比较合适的; 在通货膨胀十分高涨的时期,特别是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汇率和价格的变化较为明显地趋于一致,购买力平价的有效性较为显著 第三节 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法 货币模型是汇率决定理论中资产市场分析法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资产市场法与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不同,它扬弃了传统汇率理论的流量分析法,转而考察货币和资产的存量均衡上,其分析强调资产市场的存量均衡对汇率的决定性作用 资产市场分析法的构成 货币分析法(Monetary Approach) 资产组合平衡法(Portfolio Balance Approach) 二者区别在于关于资本替代性(Capital Substitutability)假定的不同 货币分析法构成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Flexible-Price Monetary Model)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Sticky-Price Monetary Model) 一、弹性价格与汇率决定 现代汇率理论中最早建立、最基础的汇率决定模型。
代表人物:J??Frenkel、M??Mussa、P??Kouri、J??Bilson等人1975年被提出 基本思想: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而不是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因此汇率水平应主要由货币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 两个重要假设:(1)稳定的货币需求方程,即货币需求同某些经济变量存在着稳定的关系;(2)购买力平价持续有效 理论模型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的主要批评 (1)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一般是失效的,使得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建立在非常脆弱的基础之上 (2)货币需求函数研究显示,主要西方国家的货币需求极不稳定,以收入和利率为基础的需求函数不能全面反映实际的货币需求变化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与资产组合平衡法都对以上的假定进行了修正 二、粘性价格与汇率超调 代表人物:R??Dornbush(《预期与汇率动态》汇率超调)J??Frankel、W??Buiter、M??Miller 假定PPP长期有效,但在短期,资产市场调整快于商品市场调整出现汇率超调,是短期内汇率容易波动的原因,弥补了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缺乏短期分析的不足 第四节 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分析方法 W??Branson最早于1975年提出该理论,后来Kolly、Allen、Kenen、 Dornbush 、费雪等人也对该理论有进一步的研究。
资产组合模型放松了货币模型对资产替代性的假设,认为国内外资产之间不完全替代 资产组合达到了稳定状态,国内外资产市场供求也达到了均衡,汇率也相应地被决定 理论模型 资产分析法简要评价 第一,资产市场分析法视汇率为一种资产价格,考察资产市场均衡,而不局限于经常项目收支差额 第二,资产市场分析法是一般均衡分析,克服了传统理论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性 第三,资产市场分析法第一次正式将存量分析方法引入到汇率决定理论中,同时结合流量分析方法,是对传统的单纯流量分析法的重大突破 第四,资产市场分析法带有强烈的政策特征 第五,资产市场分析法中尽管存在不同分支,但它们在基本分析方法上和基本理论思想上是一致 两个主要的分支它们的区别在于资产替代性这一假定上货币法假定本国同国外债券有充分可替代性,而资产组合平衡法则假定本国同国外债券不具有充分可替代性,因此资产组合平衡法特别强调了债券市场的作用货币法中也有两个基本的分析模型,一是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另一个是粘性价格货币模型前者认为汇率水平应主要由货币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后者认为,在短期内,由于不同市场存在不同的调整速度,商品市场和资产市场并不是同时达到均衡的,资产市场调整快于商品市场调整使汇率出现超调,这便是短期内汇率容易波动的原因。
资产组合模型指出,投资者根据对收益率和风险性的考察,将财富分配于各种可供选择的资产,确定自己的资产组合当资产组合达到了稳定状态时,国内外资产市场供求也达到了均衡,均衡汇率也相应地被确定;当财富总量(资产供给)发生变化时,通过汇率和利率的共同调节,资产组合达到新的平衡 * * ? 铸币平价理论 ? 购买力平价理论 ?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 ? 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争论 ? 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验证 ? 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法 ? 弹性价格与汇率决定 ? 黏性价格与汇率超调 ? 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分析方法 第二节 购买力平价理论 (一)价格 1.价格应该使用包括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在内的能够反映一国所生产的所有商品和劳务的总体价格水平或指数来计算购买力平价 2.购买力平价的计算应以可贸易品的价格为基础 (二)汇率与价格的关系 1.价格决定汇率 2.汇率作用于价格 大多数人认为汇率和价格是相互作用的 二、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争论 (三)确定基期汇率 1.利用绝对购买力平价计算出基础汇率水平 2.使用所选定的现实市场汇率 (四)PPP的有效性 如果PPP成立,原则上的值应等于1但验证的结果是实际汇率不仅变动大,而且具有持久的特征。
卡塞尔认为购买力平价虽是重要的汇率决定因素,但并不唯一 原因: 市场障碍的影响 国际收支中非贸易项目对购买力平价造成的影响 心理预期 政府在外汇市场的干预 多恩布什将购买力平价可能出现的偏差分成暂时性和结构性两种 两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假设如下所示: 两国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根据购买力平价公式,可得到汇率水平一个新的表达形式: 两国货币供应及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快慢的差异,将导致汇率变动货币主义认为,长期内一国经济将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因此,实际收入水平将固定不变,这样一来,从长期看,货币相对供给水平或变化将决定汇率水平或波动 图 15-2 图 15-3 当资产供给发生变化时均衡汇率的决定 ? 资产供给变化的两种情况:资产供给总量的变化(财富效应),资产存量结构上的变化(替代效应) ? 资产供应总量变化分为三种情况:货币供应量增加;本币债券供应量增加;外币债券供应量增加 ? 资产结构变化而供给总量不变的情况,一般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即公开市场业务引起,分为两种具体情况:本币债券与本国货币互换;外币债券与本国货币互换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四种不同时期的汇率决定理论:铸币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货币模型和资产组合平衡模型。
在金铸币本位制度下,黄金被用来规定货币能代表的价值,各国均规定了每一金铸币单位包括的黄金重量和成色,即含金量两国货币间的比价要用其各自所含的含金量来折算购买力平价理论,是西方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购买力平价说有两种形式,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前者指出两国货币的均衡汇率等于两个国家的价格比率,说明某一时点上汇率决定的基础;而后者指出汇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指数的变动差,说明了某一段时间里汇率变动的原因资产分析法是汇率决定理论中比较新的理论,与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不同的,这一方法扬弃了传统汇率理论的流量分析法,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到货币和资产的存量均衡上,其分析更加强调资产市场的存量均衡对汇率的决定性作用货币法和资产组合平衡法是资产市场法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