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定额管理办法(第五版).docx
3页劳动定额管理办法一:目的为合理制定劳动定额,既保证设备产能的有效挖掘乂兼顾员工劳动效率的充 分发挥,特制定本办法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丁制造课各工序劳动定额及返工定额的制定、调整、监控三:职责3.1制造课负责新增、调整劳动定额的申请及劳动定额的执行3.2计划课负责劳动定额的管理3.3计划课课长负责新增、调整定额的初审3.4生产副总负责新增、调整定额的批准四:劳动定额的管理4.1劳动定额的制定4.1.1计划课根据各课的具体劳动模式制定劳动定额的标准表式,具体见附件A4.1.2因新增工序、品种、设备需制定劳动定额时,由所在制造课填写《劳动 定额调整申请表〉〉(具体见附件B),申报定额须经课内现场实测〉申报定 额应围绕理论产能(理论产能 =实测UPH X 7小时X 85%)制定、特殊情 况可注明、课长审批后交计划课、计划课受理后组织总务部、制造部现场 工艺人员对现场实际生产能力进行现场测定4.1.3计划课根据现场复测结果、同时综合工序特点、影响设备产能因素、人 员劳动强度以及一段时间内的实际产量等因素制定该工序劳动定额4.1.4劳动定额初定方案经计划课课长初审,生产副总批准后由计划课归类到 劳动定额表中备案并下发到各课执行。
4.1.5新增劳动定额确定后试行 3个月,计划课在此期间应对实际运行情况进 行跟踪,达到预期效果后列为正式定额4.1.6未最产或工艺不成熟导致工序劳动宇额暂时无法制宇时,以实际工作时 间计算操作工工时,各课在工时统计中做好标注4.2劳动定额的监控及调整4.2.1为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劳动定额制定时已留有一定超产空间,各工序劳动定额平均超产幅度应控制在15%以内4.2.2计划课对劳动定额执行过程进行监控,总务部对各课每月上报工时进行 核定,工序平均超工时幅度连续 2个月超过20%请所在课进行原因分析 并报生产部及总务部,计划课及时组织对不合理定额进行调整4.2.3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发现劳动定额指标存在不合理现象,或因工艺条件、 生产模式变化导致现有定额不符合当前实际情况时,总务部、计划课及 各制造课均可提出调整定额指标的要求, 并填写《劳动定额调整申请表》交计划课,申请表中需提供调整理由及调整依据,计划课对申请表进行 初审,初审受理后按程序进行核定,具体程序见 4.1.2-4.144.3说明4.3.1原则上劳动定额制定后一年内不做调整,特殊情况除外五:返工定额的管理5.1返工是指产品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因设备、材料、人为等原因造成产品出现 质量缺陷,必须通过必要的工序对产品缺陷进行弥补的过程。
5.2通过某道工序对产品进行返工的定额,同该工序正常定额(如二次去毛刺、 二次测试等)5.3非正常工序返工,制造课填写《劳动定额调整申请表》按4.1.3-4.1.7执行, 返工定额确认后纳入正常劳动定额进行管理(如焊料返修、手工入料条、活 锁料槽等)5.4小批量或返工定额难以确定的工序,各制造课可按实际返工时间确定返工 工时,各课生产负责人对返工工时进行确认(如挑印、整形、换标签等) 5.5每月各制造课对返工产品数量(工时)进行统计,汇总后报计划课,计划 课对各课返工成本进行核算,在每月生产分析会上进行通报;各部门配合制 造各课对造成返工的原因加以改善,减少返工成本六:附录6.1《劳动定额表》(表中作业机台、作业品种栏根据需要填写) 附录A6.2《劳动定额调整申请表》 附录B附录A: 劳动定额表序号工序封装 形式工艺 要求工作 时间作业 人数看机 台数单机产 量指标备注拟制: 审核: 批准:附录B: 劳动定额调整申请表工序名称原定额新定额申请理由申请人: 审核人:现场评定结果生产部: 制造课: 总务部:初审启、见计划课课长:审批结果生广副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