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温州南拳的兴起及特点研究.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9259971
  • 上传时间:2021-1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6.53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温州南拳的兴起及特点研究浙江省瑞安市滨江中学325200武术拳种的产牛是中国武术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简单的攻防 格斗动作摆脱原始的格斗技能和军事武艺,形成了有别于世界上任何一种格斗 技术的文化形态在中国民俗民间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中,武术拳种始终是作为武 术的木体而存在的,也正是由于武术拳种的存在才使得中国武术具有了极其丰 富的攻防格斗理论和技术,为人类攻防格斗技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温州南拳的历史追溯温州远离中原,唐以前的温州历史,大都寥寥,蛮荒之地,文明既未开 化,武术大约也是残缺的,除了战场上的杀戮,再无精神上的修为温州武术的 兴盛,大约是从南宋开始,此前的历史,均无文献的记载南拳是明代以来流行 于南方的一大类拳种的总称,因广泛流传于长江以南地区,故称“南拳”温州 地域自古以来拳派林立,可谓是一个巨大的“江湖”温州南拳”作为温州地域 文化在悠久历史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明朝嘉靖年间何良臣著《阵记》与万 历年间《岐海琐谈》一书记载有此拳此拳与福建南拳、广东南拳等都有内在联 系,在全国传统武术拳术种类中独树一帜,被列为全国129种优秀拳种之一, 据《浙江省武术拳械录》记载,1929年在“浙江国术游艺大会”上,瑞安谢忠 祥表演了温州南拳代表套路“六步拳”,经专家考证为明代古拳种。

      至今其拳术 套路有战拳、鹤拳、中栏、鸡拳等200多个、器械套路70多个、对练十多个 套路等1 •深受闽南少林的影响地处浙江南部的温州与福建莆出少林寺接近,被认为是浙江南拳的发源 地据考证,自宋朝灭亡后,由于地缘因素,浙江和福建地区的大量仁人志士仍 坚决反抗元军,尤其到了明末清初,不少瑞安志士去到南少林学习武功同时, 深受朝廷迫害的南少林武僧流亡到温州平阳一带,在当地收徒授艺据温州《温 州市南拳简志》记载,南宋吋有个叫吴金明的将军回到故里永嘉,留给后人一套 刚猛的拳法,这就是由南少林虎形拳演化而来的七虎拳2. 武举取士培育了民间的尚武风气唐长安二年(702年),女皇武则天为选拔优秀武官始设武举,考试方 法有比艺筒射、翘关(举重)、长垛、射、骑、步等宋代武举考试既重视武艺, 又崇尚文化内涵,增加理论考试如兵书义理或《孟子》、《论语》等至清光绪二 十九年(1901年)废武举,在有据可考籍贯的219名全国武状元中,有41名 是浙江人,占总数的18.7%,其中南宋24人,明朝9人,清朝8人武状 元的分布集中于温、台、金、绍4州府,这里正是浙江南拳的主要传承之地, 而温州平阳更是一枝独秀,占浙江武状元总人数的1/3,这里也被公认为是温州 南拳的发源地。

      除了大量的武状元,浙江各州府还有相当数量的武进士以台州、 温州府为例,温州先后出了 305位武进士,台州有武进士 184人在“武而优 则仕”的思想影响下,浙江民间习武成风3•防寇、抗倭兴武自有史料记载开始,浙江沿海一带居民屡遭海盗和山贼侵扰,于是先民 在生产劳作之余习武以御外强,寓兵于农,御贼备战明嘉靖年间,随着明朝政 治的腐败,海防松弛,倭患尤甚浙江东南沿海军民奋起抗倭,研习武功和操练 兵法使温州南拳得到新发展,民间武术基础逐渐普及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台 州四年(1559-1562年)抗倭期间,总结创编了“32势长拳”(又名“戚氏长拳”), 在台州、温州一带盛行的内家拳、洪拳皆在此基础上经过优化创制出来据《台 州风俗》记载,在台州温岭松门,每年五月初十在“大拳爷庙”举行的武术竞赛 就源于戚继光教习训练台州义兵抗倭胜利后,温岭沿海一带民众自发组织“人 拳会”,选优者入会二、温州南拳的特点民间把中国南北武术的特点概括为“南拳北腿”,温州南拳是南拳派别 中重要的一支,作为南拳派打法,突出南拳短打的技法,强调紧固门户,不离子 午,手法短桥善变,吞吐浮沉,在其套路中往往腿法、跳跃动作较少,手法较多。

      温州南拳与福建南拳、广东南拳相比,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1 •古朴端庄温州南拳源于浙东南先民劳歇时进行的角逐、对练等民间游戏以及长期 与海盗、倭寇斗争演化的武功技艺,它没有福建南拳正宗的血统也没有广东南拳 的名气,正如中华武术泰斗蔡云龙所言:“温州南拳更古朴、更粗犷2 •不断推层出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温州南拳在近千年的演变过程中,不断推 陈出新,其中比较典型的有马坦拳和内家拳,两者皆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目3. 兼容与务实温州南拳从福建南少林传入,受温州地理、气候、民俗等影响,形成了 具有当地特色的武术拳种温州自古乃富庶之地,做事讲究经世致用,不务虚, 温州人这种致用的秉性表现在温州南拳上即是朴实无花法,短攻快打以实用为主 同时,温州南拳的器械都是民间常物南拳历史悠久,其发源可追溯到四百多年前温州南拳作为浙南沿海一 带拳系的代表,是我国南拳的重要支脉,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地方特色随着时代 的进步发展,包括温州南拳在内的其他武术对人们生活和发展的作用日益消退, 已经逐渐淡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历史舞台因此,我们必须为即将逝去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使得他们得以继续发扬和传承下去。

      在方式上, 主要采用动态的方式进行传承,静态作为辅助配合,这样一来,温州南拳才能与 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生命力才会逐渐旺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