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选)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分析改 赵梓希.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庄**
  • 文档编号:187988324
  • 上传时间:2021-07-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03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分析改 赵梓希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130410131赵梓希 【摘要】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明显的改善,我国已经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困境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后的一些历史重大事件都值得我们去分析其影响,以便于今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字】 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重变化重大历史事件 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 建国以来,尤其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相伴随,我国产业结构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 1、总体变化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调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较低回落后逐年持续上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功不可没的作用。

      图11952—2021年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作占得比重(%) 第1页(共11页) 2、三大产业结构的个体变化 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52年的50.95%下降到2021年的9.17%,可以看出我国已经不是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了 图21952—2021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出现极增到下降再增,改革开放后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52年的20.88%上升到1960年的44.37%,随后下降到1968年的31.05%,后再次上升改革开放后,从1978年的47.87%下降到1990年的41.34%,随后呈上升趋势,上升到2021年的47.45%2021年来有小幅下降,截止14年达42.72%的水平但总体来讲自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图31952—2021年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呈前期平稳后期逐步上升趋势从1952年的28.16%下降到1978年的23.94%,随后逐渐上升到2021年的48.11%其中在1984年,2021年 第2页(共11页) 前后超过第一,第二产业。

      因此从其发展趋势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比重仍会呈继续上升的趋势 图41952—2021年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二、中国各时期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时期选择因为“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两个\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正在实施进行所以以下就每个“五年计划”期间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做出分析 一五时期 产业结构作为开端的53年,我国经济以第一产业主导,随后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而到 57年时任是第一产业占比最大且高出二、三产业10个百分点,但有明显的下滑第二产业有明显的上升并与第三产业持平,第三产业这一时期相对平稳 原因分析我国启动“工业化”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 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一五”计划时期,到1957年底胜利完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成,使我国建立 第3页(共11页) 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初步铺开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比1952年增长98%;第二产业比重得以上升但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 二五时期 产业结构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以第二产业主导,其比重先升后骤降第一产业与之对应现降 后升第三产业相对平稳 原因分析:国内,由于党左倾思想导致的“大跃进”运动,过度夸大人民生产力,大练钢铁,大 办工厂,不顾自然事物的发展规律,大兴农业使我国前期呈现出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产业下降的态势但后期,由于过度生产不顾自然规律引发了59—61年的“3年自然灾害”,人民温饱问题严重,各产业生产力下降其后几年产业增加值较前期下降1958年第一产业450亿元、第二产业484亿元,第三产业375亿元;1960年第一产业445亿元、第二产业389亿元、第三产业387亿元) 国外,这一时期由于中苏关系的破裂,苏联撤回对华援助人力资金物资我国工业 化进程受阻,其比重剧降,并长时低于第一产业 三五时期 产业结构。

      农业作为主导产业有着先增后降的走势,而工业则先下滑后快速回升作为服务业 的第三产业,任变化不大 原因分析:国内,《初步设想》确定的“三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农轻重的顺序进行安排的: (1)大力发展农业,按不同的标准基本上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2)适当加强国防建设努力突破简短技术;(3)与支援农业和加强国防相适应,加强基础工业,继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增加产量,使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进一步建立在自 第4页(共11页) 力更生的基础上,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事业,使国民经济有重点、按比例地发展所以这一时期的农业比重如此之大而68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得社会动荡不安,各产业基本处于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 国外,由于中苏关系的持续恶化,中共中央同时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1965年9月初国家计委重新草拟了《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明确提出:“三五”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第二产业在后期得以快速增长而服务业因为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一直没有较大变化。

      四五时期 产业结构:四五时期产业结构变动不大,第二产业占比超过40%,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其比重也缓慢上升, 一、三产业较为平缓 原因分析:国内,因为“文化大革命”的波浪正逐渐平息,国家经济建设得以慢慢恢复,三大产 业的继续发展,各产业总值上升 国外,中美、中日关系的和解,前后的建交都为中国迎来了一个平和的国际环境, 冲两国的设变引进也为我国的第二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五五时期 产业结构:五五时期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元年,第二产业持续上升,第一产业以下滑接近30%, 而这时的第三产业有小幅上升但大体没变 原因分析国内,78年我国对内实行改革政策,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重新调整经济发 展结构,建立以深圳为代表的一部分经济实验区,各产业增加值明显较上一时期增幅较大,尤其第三产业突出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环境,为以后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夯实基础 第5页(共11页) 国外,对外我国采取开放,放宽外资的引进条件,为外资提供良好的发展政策,加大外资、设备的引进。

      而这一时期又主要以港澳台地区的外资进入大陆发展制造业为主同时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也使得我国的第二产业有明显上升态势 六五时期 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有所回升后下滑,大体不变第二产业这一时期这有明显下滑第三产业 后期迅猛发展,并超过第一产业 原因分析国内,79年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重点讨论经济调整问题会议同意中共中央提 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会议决定,从1979年起要用3年时间进行调整,坚决把各方面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基本上调整过来,继续整顿好现有企业,积极、稳妥地改革工业管理和经济管理体制,使整个国民经济真正纳入有计划、按比例健康发展的轨道会议对“五五”计划指标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提出在以后2年要压缩基本建设投资,降低重工业增长速度,努力发展农业、轻工业,逐步开展多种经营形式和开辟多种流通渠道,大力安置城镇青年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同时81年,开始实行家庭责任联产承包制,也为第一产业的回升提供动力可见六五时期,产业结构之所以这样变化,是为了让我国的产业结构趋于正常化,降低第二产业比重,提高第一、第三产业比重不一味地以发展工业来带动经济增长,大力发展服务业,调整整体经济结构。

      国外,80年代出,国际态势基本向好,无重大事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外资,国外先进设备的引进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七五时期 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以往下滑态势,到七五时期时其比重以致最低第二产业也有小 幅下滑,但较六五时期,下滑速度减缓第三产业比重快速增长 第6页(共11页) 原因分析:国内,\六五\后期,从1984年第4季度开始,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固定 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货币发行过多,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经济过热这些也成为\七五\开局的基础条件经济过热局面成为整个\七五\期间不得不认真对付的难题所以\七五\期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从1986年到1988年9月,特点是经济发展持续过热,不稳定因素增加;后一阶段从1988年9月到1990年,为经济的治理整顿时期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的前提下大力加强重点建设、技术改造和智力开发,在物质技术和人才方面为90年代经济和社会的继续发展准备必要的后续能力由此不难看出第三产业比重呈唯一上行产业 国外,当时由于我国和美国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交好,国际市场平稳,有一段“韬光养晦时期”。

      八五时期 产业结构随着我国gdp的快速成长,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行,第二产业这一时期有所回升 第三产业发展就相对平缓 原因分析国内,八五计划设想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形成了总体开放的格局这是关键所在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好处不断显现,国外思 潮的涌入,90年代初我国出现“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为了能使国内安心经济建设,_______同志南巡讲话这都为南方地区的产业平稳增长提供信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也为我国吸引了大批外资进入中国,而第二产业受益最多中国廉价的劳动力) 国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些对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社会安定,民心无疑是有所冲击的但好在我国的社会的发展趋势是相好的,并较以往变化巨大,所以冲击很快平息 从1991年至1995年是中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执行的8个五年计划中,“八五”计划是中国历次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波动最小的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加快,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八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8900亿元,年均增长l7.9%。

      第7页(共11页) 九五时期 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滑且速度快于八五时期,第二产业比重小幅下滑,第三产业比 重快速增长且增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