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的“及时行乐”思想是消极的吗?.docx
2页李白的“及时行乐”思想是消极的吗?——以《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为例【摘要】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言短韵深,广泛流传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秉烛夜游”,纵情欢乐,“及时行乐”连夜也不肯放过,今人每提及此总会冠之以“消极”二字 细细品来,其实不然 李白的“及时行乐”思想是一种物我交融所达到的精神的至高境界,是对注重生命过程而非结果的诠释 李白的“及时行乐”思想对我们的生活具有启示作用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这篇文章,言短韵深,只 有119字,被选入《古文观止》,因而得以广泛流传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秉烛夜游”,纵情欢乐, “及时行乐”连夜也不肯放过,今人每提及此总会冠之以“消极”二字细细品来,其实不然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读者如同穿越了千年而与李白置身于同一天地时空下, 听他讲述天地光阴的真谛这与苏轼《前赤壁赋》中的感慨何其相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面对悠悠时空,英雄也好,贫民也好,都只是沧海一粟李白恰恰是懂得生命真谛所在,所以才发出如此感慨:“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既然如此,又何必执著沉迷,何不洒脱逍遥? 这是古代士大夫们常有的一种情怀,一种无可奈何之际的自我解脱和心理慰藉。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在他之前的人都可以执烛夜游,况且碰上这美好的阳春,还有俊秀群季,如何不去?于是,欣然前往宴会上,诸弟都很聪明,作的诗对都很好,他自己却为不能和谢康乐相比而羞惭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面对如此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在酒杯的频频传递中,时间飞快流逝 也许是在酒的作用下,李白一改先前的郁结,很快变得豁达豪情了 想到只有作出好的诗篇才能抒发高雅的情怀,谁若作诗不成,就该罚酒三杯了在桃花园的众人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在彼此间比个高下魏文帝曹丕《与吴质书》中有“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李白《序》 “古人秉烛夜游”之后也有个“良有以也”,只少一个“思”字 在《与吴质书》中曹丕讲到昔日之乐,乃是与好友们的“酒酣耳热,仰而赋诗”;而《序》中的“为欢”、“乐事”,也归结到“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他们都少不了宴饮,但那欢乐,主要是精神生活方面的, 是一种物我交融所达到的精神的至高境界 李白继曹丕对古人的“为乐当及时”注入了新的积极的内容 曾言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苏轼,在《前赤壁赋》中终于悟出了“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取之所当取,舍之所当舍,在江上清风和山间明月中享受大自然的无尽宝藏,从而达到一种物我和谐的境界 苏轼这种思想,谁又能言之非“及时行乐”呢? 无论是“真放”还是“旷达”, 李白与苏轼在寻求精神解脱的道路上寻找到了同一出口,尽管充满了率性精神的李白从不曾把这一思想表 述到苏轼般如此理性的高度苏轼历来被文人学者评价为 “旷达”、“超脱”,却冠之李白以“庸俗、消极”,待遇悬殊犹如 天壤之别也 至于说李白“沉迷酒杯,昏饮逃世,消极地感叹人生的 诗篇诗句,为数更多”[3]也同样有失偏颇 李白虽“沉迷酒 杯”,却未曾“昏饮逃世”,李白既追求饮酒取乐和神仙,又 企慕登高位建立显赫功业 他化解这一矛盾的原则是功成 身退,即先建立功业,垂名史册,然后功成不居,退隐山林 江湖 [4]“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 ”(《从驾温泉 赠杨山人》)“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如若 忽视诗作时的气氛,片面地断章取义,将《将进酒》中“钟鼓 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等句作为诗人“消极地感叹 人生”的明证,更加有失公允 李白于不得意时高歌“人生 得意须尽欢”,诗意是羡慕、向往、追寻“得意”。
“钟鼓馔玉 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不应看做是李白“沉迷酒杯,昏 饮逃世”的人生写照,而应解读为李白具有多类人格气质 或行径的反映 象征荣华富贵生活的“钟鼓馔玉”,世人皆 珍贵,而李白却说“不”;世人皆不愿“长醉不愿醒”,而李白 却说 “是” 这恰恰反映了李白对世俗桀骜不驯的叛逆精 神,这种骨子里透露出来的自信、自傲是绝不能解读为消 极的“昏饮逃世”的 [5] 李白一直都很懂“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所以他一直在他的生命里及时行乐 纵然是怀才不遇,仕途不顺,却 依然能痛饮狂歌,飞扬跋扈 不管它天地、光阴,都活得 潇洒畅快,而挫折权当是游山玩水,才有《梦游天姥吟留 别》的“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才有《将进 酒》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许多及时 行乐的时刻 反观千年后的我们,天地依然是万物的逆旅,光阴照旧 是百代的过客,我们却退化了 在古代落后的生产力配上少 许的娱乐活动,古人尚能及时行乐,感受生命过程的美,我 们每日是步履匆匆,路边的花开了多少次,谢了多少次,我 们从没注意过;几乎没有停下脚步看看身边的风景,感受 风的呼吸雨的叮咛,闻一下海的腥香 错过了明媚的天空; 错过了变幻美丽的白云;错过了宁静闪烁的夜空;错过了 生长的棕树;错过了繁花似锦的木棉,它的落英缤纷总让 人惋惜与感慨,错过了许许多多,留下的尘土飞扬也很快 再次沉寂,而脚步也瞬间被后来人所埋没消失。
我们这样 只是为了未来的某样物而拼命,我们一直天真地认为只要 我们得到以后,就可以停下步伐欣赏这世间的美,可以和 朋友聚聚谈谈叙叙 于是便“潇洒”地放弃了自己的当下, 当下的一切 殊不知当我们真的历尽千山万水、艰难险阻 得到的东西,那时的快乐是那么短暂,如太阳下闪闪发光 的五彩泡泡瞬间破裂了,最后留下的只是水珠子却亦将消 逝 突然发现,原来这并不是自己一直想追求的,也许有的 人会幡然醒悟抑或执迷不悟,再追求所谓更远更好的如此 循环,生命也终将回到圆的起点,而错过的风景也仿佛未 曾在生命里停留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如若在别人眼中我们这个时代 不适合及时行乐,那么哪个时代更适合呢? 哪个时候适 合呢? 抑或是谁适合呢? 是那些过去还是那些未来呢? “玉环飞燕皆尘土”,而未来是永远无法达到的 该及时 行乐的是当下,是我们 就如在电影《死亡诗社》中基廷 老师带着同学们看老照片,告诉他们,曾经鲜明生动的 照片中的人皆尘土,而我们在若干年以后也会像他们一 样留下的只是影子 所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 折枝”(杜秋娘《金缕衣》)我们也亦不过是沧海一粟,铺 展开的生命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纵然在为生命奋斗拼搏 时也可以及时行乐而令之缤纷多彩,别有一番情趣。
而 不是在短暂的生命中未曾停留,徒留空白,老之将至之 时,抱憾悔之 浮生如梦,为欢几何,不若及时行乐。












